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正文

通过对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调式分析论述混合调式

  • 投稿李狗
  • 更新时间2016-01-22
  • 阅读量285次
  • 评分4
  • 26
  • 0
  摘要:民族五声调式中,为了丰富调性,常通过加入偏音和使用借字等手法将调式转换。这种转调的情况在中国民歌中经常出现。同时,转调中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音乐理论家赵宋光称其为“无变凡转调”①,就是所谓的混合调式。本文主要通过对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调性分析,简述中国民歌中的这一调式。 
  关键词:陕北民歌 调式 混合调式 《三十里铺》 名歌记谱 
  民歌的产生发展与当地的文化、语言、宗教、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等诸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论文主要分析的曲目《三十里铺》是陕北民歌。陕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势和历史条件,成为了有诸多“歌种”的地区——包括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等等。其中以小调和信天游为主。民歌的调式也是复杂多变的,如陕北民歌调式以征调式和商调式居多,也有一些混合性质的调式。 
  一、简述混合调式 
  关于什么是混合调式?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黎英海将其称为“双重性调式性”的游移调式。音乐理论家赵宋光在《论五度相生调式体系》称之为“无变凡转调”。就是说四声音阶总会对五声音阶中被忽略的音级有所暗示,而被暗示的这个音级实际上并不存在,但是却让人觉得它有一定存在的可能。这时出现被忽略音的小二度的音时,给人感觉音列发生了变化,但是“借字(变凡)”没有发生。这种听觉上模棱两可的感觉就是“混合调式”。“混合调式”存在于四、五度关系调中,这是由于四、五度关系的调音列最相近,最容易产生调性的游离感。 
  二、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分析 
  《三十里铺》是陕北民歌信天游的代表曲目,这首曲子在调式上存在一定分歧,有人认为是C宫系统宫调式、有人认为是F宫系统徴调式,也有人认为是混合调式。以下是笔者对乐曲的分析。 
  谱例1是由“启”“承”“转”“合”四句构成的。 
  其中,“启”句(1~4小节),由两个乐汇组成(第1、2小节是第一个乐节,第3、4小节是第二个乐节 )。其中,第一个乐汇中连续用了两个大切分的节奏型,而第二个乐节改用了一个小附点和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型,造成了旋律乐句的结束感;黎英海在他的《汉族调式及其和声》中说:“在五声音阶调式中,各调式的特征音级都和宫音及角音有关系,尤其是宫音所在的音级是最基本的特征音级。宫音常常是被所有调式强调的。”②,谱例1“启”句,旋律中只出现四个音,分别是c、d、g、a,没有出现大三度音程关系,根据调式唯一大三度无法判断调式。但是根据黎英海的观点——民族五声调式中强调主音以及不强调偏音,判断旋律的主音是c,“启”句的落音是G徴音。 
  这首曲子的调式从整体看是从G徴到C徴调式的转调,属于不同主音相同调式的转换。前两句的调式是G徴为主音的五声调式,第四句通过借字转到C征调上。第三句最终解释为调性游离后落在G征调。 
  三、民歌的记谱 
  中国民歌的记谱常常是没有调号的,而中国民歌中常用的五声调式,常常避免出现需要添加变音记号的音,从而造成旋律转调后非专业人士很难识别其是否是转调的现象。正如谱例1中所示,旋律中出现转调(从C宫转到F宫),但是由于没有出现明确的表示转调的标记,从谱面上看仍然是C宫系统调式,这就使得民歌的调性存在争议。 
  当旋律转调调性明确时,这种争议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在转调处明确此处转调了——加调号,就可以避免这种不必要的争议。当然,本文所说的混合调式情况除外,因为混合调式就是有双重色彩的调式游离,即使有调号,调式色彩仍然是游离的。 
  四、结语 
  中国民歌调式色彩丰富,混合调式作为其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所产生的调式游离丰富了旋律色彩的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对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分析,分析其中所包含的这一混合调式。如果民歌旋律中出现区别于混合调式的明确的转调,则应该通过增加调号的方式明确其调式调性。 
  民歌的调式一直是受人争议的,民族音乐中虽然民歌中出现这种混合调式的情况较少,但是我们亦不可忽视它在中国民歌中的重要性。 
  本文分析的《三十里铺》是陕北民歌,但是并不是说混合调式只存在于陕北民歌之中,其它许多地区也都存在这一调式。 
  注释: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①赵宋光在《论五度相生调式体系》一书中解释“变凡”与借字相似,是民间艺人对半音变化的一种称呼,表示调式音列改变,主音不变,也称之为“同主音转调”。而“无转调变凡”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是因为四音阶总会暗示一个被忽略的音级;暗示了所以让人觉得有它,省略了,所以实际上没有它。 
  ②黎英海:《汉族调式及其和声》,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参考文献: 
  [1]赵宋光.论五度相生调式体系[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64. 
  [2]黎英海.汉族调式及其和声[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王克文.陕北民歌艺术初探[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