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明,黄德志
摘要:从研究的文献内容来看,我国的MOOC研究具有理论性强,实践研究缺乏,结合国情的特色理论不足等特点;研究方法仍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研究。未来,我国MOOC应重视实践的研究,突出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打造全球化的MOOC平台,服务于终身教育的理念,构建系统的MOOC服务体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MOOC研究;发展;反思;趋势;文献分析
作者简介:王海明,男,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应用;黄德志,男,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4-0001-06
2008年,MOOC被作为概念由布兰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和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提出,后来又被用于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和史蒂芬.唐尼斯(Stephen Downes)合作开设的一门大规模在线课程“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连接的知识”。[1]2012年,MOOC的“三驾马车”(Coursera、Udacity、Edx)展开对全球资源的竞争后,使得MOOC在全球遍地开花,我国的清华、北大等多所知名高校于2013年乘着这股热潮,进入MOOC领域,引领了我国“MOOC元年”的到来。由此,国内学者也开始了对MOOC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研究中,既有对西方MOOC发展的研究,也有对MOOC相关理论的探讨,而更多地是有关MOOC对教育影响的研究。通过对中国知网2009-2013年的专业文献进行检索,检索词为“MOOC”和“MOOCs”。剔除不相关的和重复的文献,得到有效文献442篇。根据MOOC是否以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得到重点文献124篇。
通过对重点文献进行分析,学术界关于MOOC对教育影响的关注度由09年的1篇到13年的69篇“井喷”式增长(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了解MOOC对教育影响的具体情况,对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类,分别从相关学科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研究主题分析
(一)学科理论研究
由于MOOC的兴起时间较短,MOOC对教育影响的研究一直以理论研究为主。学术界不仅把新的学科理论引入到MOOC对教育影响的相关研究中,而且也对相关的传统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系统的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四类。
1.“联通主义”说。一些研究者侧重于MOOC理念聚合大家的想法,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这种理念来源于联通主义的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于2005年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知识是网络化联结的,学习是联结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2]学习是学习者依据个人的知识来组织学习网络,并学习相关的学习资料,从资料中获得知识的反馈,以此来保证学习者的继续学习;学习者还可将学习的重点集中于与自身知识储备相联结的专业知识方面,这样能保证学习者学习更多、更重要的知识。[3-4]联通主义应用于MOOC课堂,使其与传统的课程大不相同。在MOOC课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成为课堂学习的出发点,学习者的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相互提供的不同资源,拓宽了学习者的知识界限。因此学习成为学习者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建构,通过互动交流产生了新的知识。[5]
2.“泛在学习理论”说。泛在学习(U-Learning),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6]通过信息技术使学习者完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MOOC课程的“在线”能够保证学习者24小时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开放”保证学习者可以无障碍的获取到大多数的资源;“微课程”保证了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在公交车、公园、户外、咖啡馆等)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一节完整的知识。
3.“学生中心理论”说。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提倡教师为学生创造一种恰当的学习氛围,运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重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内在的成长潜能,并无条件的给予学生积极关注,调动学生的认知。在MOOC课程中,教师幽默、诙谐和表演式的教学风格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刻板讲授,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平等对话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还体现在MOOC课程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师生交互、生生研讨、多样化的评价以及把课程学习与生活习惯结合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更容易获取知识,并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发现自己内在的成长潜能。
4.“成人学习理论”说。通过图2“在线视频学习人群构成情况”可看出:在线视频学习的人群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和在职人士,且在职人士占57%,部分研究者认为,在线视频学习应依托“成人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成人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基于体验的反思过程,通过自身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成人的学习具有目的明确、自制力强、理解力强、应用型强、学习能力强和注意力不够集中(如图3所示)等特点。MOOC课程的完全依据个人兴趣选择,满足了成人学习的目的性;MOOC的6-12分钟的微视频授课方式解决了成人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MOOC轻松的教学环境和生生的在线互动交流更符合成人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二)研究内容分析
就MOOC对教育影响研究各个时期关注的内容而言,由于研究阶段和所查找文献的不同,所以研究的内容也都有侧重,具体如以下几类。
1.MOOC的概述性研究。MOOC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我国直到2012年才有MOOC平台的相关实践,这也是我国学者对MOOC研究的初期。这一阶段的讨论和介绍主要集中于MOOC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如樊文强(2012)、李青、王涛(2012)、焦建利(2012)、王文礼(2013)、杜华(2013)、贺斌(2014)等均从不同角度梳理了MOOC的产生、发展和现状。樊文强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对MOOC的特征与结构、学习支持、高辍学率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分析。[1]王文礼(2013)探讨了MOOC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研究的影响,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8]袁松鹤、马若龙(2014)从历史的角度和美国的文化背景为切入点,分析了MOOC引起世界关注的最根本的原因,并分析了当前有关MOOC的最典型的问题。[9]这部分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MOOC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有助于人们认识MOOC的起源、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一时期相关的国外文献,对MOOC的发展历程的具体阐述较少,更多的国外学者关注的是MOOC的发展对传统大学的影响,以及现阶段更深入的研究“MOOC的发展对传统大学里的学生的影响”。
2.MOOC的案例分析。在MOOC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研究主题相对较早,而且最为常见的是以MOOC的“三驾马车”(Coursera、Udacity、Edx)作为案例的研究。Coursera是众多学者们研究的重点,Coursera自2011年8月作为一家公益创业公司成立,2012年4月获得第一笔风险投资金后,正式向全球提供免费课程。当时的Coursera只有斯坦福、普林斯顿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分校等5所学校提供的30门课程,到2014年5月,注册人数却达到770多万,并且同109所世界顶尖学校合作,课程类目也从计算机和电子工程类,扩展到人文经济、生命科学等25个专业类别657门课程,学员遍及全球196个国家。[10]Coursera平台迅速的发展并被人们熟知,促使其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吴维宁(2013)选取了Coursera作为案例研究,分析了平台的发展、对象、目标并介绍了其运行机制,提出我国开放课程改进的理念。王海荣、张伟(2013)基于Coursera平台六门课程体验的研究,结合我国的教育实践提出了我国MOOC推广与实践应用的改进建议。通过对多篇相关文献的分析可看出,基于MOOC平台的案例研究,大多数是对平台的特点、学习方式、运营模式等的介绍,并结合国内MOOC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MOOC发展的改进意见。
3.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从2008年起,关于MOOC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研究一直备受学者的关注,到2013年,围绕MOOC对高等教育影响的研究已成为MOOC相关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13年,美国新媒体联盟联合美国高校信息化协会的学习创新组织(ELI)共同发布了《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该报告从全球的视角展望了2013-2018年未来5年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势(MOOC为首)和将要面临的六大挑战。[11]在《2012地平线报告》中就已经提及了MOOC,而在2013年的报告中,将MOOC放在了突出的地位。世界知名大学为了不在这场MOOC淘汰赛中退出历史舞台,纷纷加入MOOC并开办自己的MOOC平台。从文献分析的视角看,国内关于MOOC对高等教育影响的研究始于2012年,兴于2013年,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MOOC带来了名校、名师、免费的教育是否将颠覆传统教育”、“MOOC对传统教育的影响”、“MOOC如何辅助传统教育的发展”等。研究者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持积极的态度,认为我国的大学能够将MOOC引入到学校的发展战略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
4.国内MOOC实践及平台对比研究。随着清华、北大加入MOOC阵营,国内掀起了一场MOOC热潮,清华、北大先后推出自己的MOOC平台学堂在线和北京大学视频公开课,清华、北大牵头的C9联盟、上海交通大学带领上海西南片区高校成立的C20联盟推出自己的MOOC平台“好大学在线”,国内三大网络巨头BAT(百度、淘宝、腾讯)也都纷纷开始探索MOOC模式的在线教育,并有了一定的实践腾讯的腾讯课堂、百度投资的传课网、淘宝网的淘宝同学,虽然目前这些都不是成型的MOOC模式,但都在向着MOOC模式发展。学者对国内MOOC实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国外先进平台的对比分析,以及在亲身体验课程中寻求我国MOOC实践平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国内外MOOC实践平台发展的不同原因,提出我国MOOC实践平台发展的改善措施和具体方向。
二、国内研究现状的反思
就目前国内对MOOC研究的现状来看,学界并不太满意。关于研究的不足主要集中在研究理论的缺乏、不独立;研究内容的不完善、不全面;对具体的微观知识的研究不足。研究的不足与纷争显示了学者对MOOC的关切和期盼。为了更好地推进MOOC的发展,应对MOOC的研究现状进行反思。
(一)实践内容研究不足
在进行文献分析的过程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实践内容研究的不足(国内实践研究尤为缺乏)所带来的不便,以及对后续的相关研究造成的影响。如在进行MOOC对教育影响的热点问题回顾的研究中,学者对国内MOOC平台的研究只是同国外MOOC平台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分析,缺乏实践层面的深入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缺少较为成熟的MOOC平台,没有足够的案例去支撑学者的研究。因此,加强国内MOOC实践平台的建设是MOOC发展的当务之急,在MOOC平台建设与完善的过程中,加强MOOC平台实践的相关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MOOC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目前这种学习形式相对稚嫩,要保持发展的后劲必须对MOOC发展的实践平台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在目前国内重理论、缺实践的研究环境下,进行MOOC相关实践平台的对比研究已属不易,而要在实践研究层面实现一定的突破,研究者无疑要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研究缺乏创新性
在MOOC的相关文献研究中发现,对MOOC的研究基本呈千篇一律的模式,如MOOC对高校的影响的相关研究,首先对MOOC的概念、发展进行科普,然后借鉴国外案例分析得出MOOC学习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并进一步提出MOOC对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多数研究停留在对前人观点的转述,缺少观念的创新。要实现MOOC在国内的跳跃式发展,必须借助大量的数据研究、相关的文献分析和MOOC实践平台的案例研究,并结合我国学生的学习方式,总结群体学习的规律,实现一种新型的开放学习模式,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MOOC。
(三)有关研究方法的问题
在MOOC研究中,其研究方法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过分借用MOOC的相关理论支撑已对MOOC的研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加大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也有的研究者认为,计量的方法是MOOC发展研究中运用的基本方法,要提高MOOC研究的质量,应该加强定性方法的运用。这两种观点看似矛盾,实则不然。主张加大定性方法的研究者是因无法容忍定量研究的方法运用中存在的明显缺陷;主张加大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者的逻辑前提是研究者能够正确的运用定量方法。在现阶段的MOOC研究中,定量研究严重不足,文章缺乏数据支撑,不能直观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有关MOOC的定性研究基本涵盖了MOOC发展的全过程,这就值得我们对这种研究方法的运用进行思考。MOOC的研究并不排斥定性研究方法或其他新的方法的运用,但是要警惕对某种研究方法的不规范运用,尤其是对某种研究方法的过分盲从。
三、我国MOOC的未来研究趋势分析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策的大力扶持,给MOOC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从工业社会阶段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传统的在线开放课程的弊端和问题日益显现,这促使研究者对不曾关注的MOOC研究进行反思,如MOOC对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全球化知识共享的影响和MOOC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这对于促进具有中国特色MOOC模式的形成无疑是有益的。但MOOC作为新兴的教育方式,还是不够成熟,在未来的研究趋势中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MOOC对职业教育影响的研究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12],这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目标、途径和任务,将职业教育摆在了突出的战略地位,在决定执行的同时,国家的政策也在向职业教育倾斜,就相关文献分析得出,目前,我国有关MOO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上,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文献仅有2篇,且只是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改革上做了一些理论层面的探讨,没有结合职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MOOC是一个灵活的教育模式,能够使人们在职业生涯中的知识和技能保持在最新的状态。因此,MOOC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还有待研究,MOOC促进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的《学习:财富蕴藏其中》指出,人类社会正在转型,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是唯一的答案。[13]我国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14]要想完成目标的实现,就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建设开放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和网络平台,创造开放、灵活、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而MOOC正是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MOOC经过一定的研究和开发后,将会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学习群体、不同学习的周期、不同的学习终端研发出不同的MOOC平台,更加适应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
(二)MOOC全球化发展的研究
传统的教育是针对小规模的群体进行授课,而MOOC的出现将实现的教育的全球化,学生来自于全世界,学生的授业者可能是每一位MOOC的学习者,如表1所列的Coursera网站的访问量统计可以看出,Coursera网站的访问者来自于全球的196个国家,据Coursera官网显示,截止到2014年5月,在线注册人数已经达到770多万,在每一个MOOC平台都会设有一个知识论坛,学员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在线讨论,来自全球的学员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在学员们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真正实现全球的知识共享。但就目前国内的MOOC平台研究来看,针对全球化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可以就吸引国外学生注册国内MOOC平台、增加国内学员同国外学员的交互、筛选优质的国外课程的标准等进行研究,从而为我国的MOOC更好地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MOOC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
MOOC除了提供优质的课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他还能在课程结束后为学员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拥有如此庞大的高素质学员群体怎样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最大的服务?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阐述了如何构建更加有利于MOOC发展的服务体系。
1.帮助学员匹配工作。事实上,无论是Coursera,edX,还是Udacity,都曾将帮助雇主与合格申请者(在线课堂优秀学生)牵线搭桥列入到公司的发展战略。国内外多数研究者也都曾涉及相关的研究,并且都持有乐观的态度。但是,在2013年底,《高等教育纪事》(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曝出了edX一项为学员推荐工作的失败试验。edX在参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两门计算机在线课程的学生中选出868名优秀学员,推荐给谷歌、亚马逊、微软等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结果只有3人进入面试,无一人被录用。该试验致使edX决定放弃提供“安置工作”这项服务。但即便如此,像Facebook、Twitter、AppDirect等公司都纷纷与MOOC平台签署了用人协议,安置工作已成为MOOC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服务,我们当前要做的就是优质又能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高素质人才,这将是国内MOOC平台的研究重点。
2.搜罗世界最优秀人才的竞争。Coursera创始人达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曾惊呼:“下一个爱因斯坦或乔布斯,也许就隐身在非洲某个偏远的乡村中”。[15]由此,MOOC的先行者美国展开了对全球“最强大脑”的掠夺。17岁的蒙古国巴图辛通过学习MOOC课程设计了一个提醒儿童躲让路口车辆的报警装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巴基斯坦富有超强感悟力的塔里克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等等。美国在这场人才竞争中已经占得了先机,我国当前还没有自己知名的MOOC平台、优秀的网络课程、评价体系、在线考核的监督机制、选人标准,等等,对优秀人才的获取能力远低于欧美国家。我国今后的研究应集中在学习分析与评价体系的建立(确保是学习者不作弊)、打造自己的优质网络课程、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MOOC平台等的研究,使我国在国际人才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将成为世界教育关注的一个热点。当前世界对MOOC的关注,与其本身大规模的特点相吻合,但是我们应该在MOOC热的时候,保持冷静的态度看待MOOC,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期待能够更好地推动MOOC的发展。本文试图从文献的角度分析MOOC的发展,并探究出中国特色的“MOOC之道”。但就我国当前的MOOC研究来看,许多技术应用、理论基础上的问题还需要克服,最终创建中国特色的MOOC之路,还需要各方的协同努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2012(3):32.
[2] George Siemens.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Instruction technology[J].distance learning,2005(1):3-10.
[3]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3):5-9.
[4]百度百科.“联通主义”词条[EB/OL].[2013-11-30].http://baike.baidu.com/view/5060218.htm.
[5]Stephen Downes.Places to Go:Connectivism & Connective Knowledge[EB/OL].[2011/12/17].http//innovateonline.info/pdf/vol5_issue1/Places_to_Go_Connectivism_&_Connective_Knowledge.pdf.
[6]杨孝堂.泛在学习:理论、模式与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11:69-73.
[7]凤凰网教育.2013年中国在线教育盈利模式分析[EB/OL].[2013-12-20].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23/13/2069808_339482676.shtml.
[8]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
[9]袁松鹤,马春龙.MOOCs·开放、争论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1).
[10]Coursera[EB/OL].https://www.coursera.org/about/2014-05-15.
[11]管会生,高青松,张明洁.MOOC浪潮下高校课程联盟[J].高等理科教育,2014(1).
[12]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全文).[EB/OL].[2013-11-12].h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suzhou/2013-11-12/c_118113773.htm.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EB/OL].[2007-10-01].http://www.un.org/chinese/esa/education/lifelonglearning/4_1.html.
[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EB/OL].[2013-03-01].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15]MOOC:推动教育平等的大学公开课.[EB/OL].[2013-12-18].http://www.nfcmag.com/article/4445.html.
[责任编辑曹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