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正文

基于PROOVE平台的电器质量检验服务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 投稿夏一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510次
  • 评分4
  • 70
  • 0

钟晓强

摘要:通过对宁波市及其周边地区电器产品生产企业关于电器质量检验岗位的需求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瑞典PROOVE公司校企合作平台下的电器产品质量检验服务型人才培养机制,并介绍了该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法和过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电器产品;质量检验;PROOVE;服务型人才

作者简介:钟晓强,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与自动控制技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1-0022-05

一、浙江省电器质量检验岗位的需求分析

浙江是一个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省份,有很多企业从事电器类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如温州乐清柳市是我国最大的低压电器产品的生产基地,著名品牌有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中国人民电器集团等。宁波的慈溪和余姚两地是民用电器产品的生产基地,较大品牌有方太厨电、帅康厨电等。据调查,宁波大部分家用电器制造企业主要是做出口产品的,产品又以销往欧洲和美洲为主。由于欧盟和美国对进口商品的质量安全要求非常高,因此,企业在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方面都在不断完善。随着企业质量管理措施提升和制度跟进,要求企业必须增设专门的质量检验机构或部门,同时增加产品质量检验人员数量。[1]

目前,宁波市对产品质量检验人才的需求一直在呈上升趋势,通过对宁波市人才网的数据统计,质量检验员这一工作岗位,即便在如今就业市场不是很景气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较高的需求,这就充分说明了对产品质量的重视。

二、电器产品质量检验服务型人才培养机制实施过程及内容

瑞典PROOVE公司是欧洲第二大电器产品销售商,2010年10月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浙江省唯一专业从事出口欧盟电器产品质量检测的校企合作项目——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PROOVE电器检测中心。该检测中心专业开展出口欧盟电器产品的质量检测,并承担该校相关专业的电器产品质量检验课程及实践教学任务。在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同时,也为宁波市乃至浙江省的电器企业提供电器产品质量检验培训、电器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与欧盟市场发展动态咨询、电器新产品技术开发等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电器产品质量检验服务型人才培养机制实施过程及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电器产品质量检验人员岗位能力分析

电器产品质量检验人员岗位能力高低决定了其工作成效和薪酬水平。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走访和第三方检测中心的检验岗位工作调研发现,对质量检验人员的岗位要求包括两个方面:即理论知识要求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其中,理论知识要求包括对国家标准中关于电器产品检验标准熟悉,如家用电器产品安全标准GB4706.1-1998;对国际上通用的标准熟悉,如IEC标准、UL标准、EN标准和CSA标准等,掌握这类标准对企业产品出口有着重要意义。对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熟悉,如CCC强制认证、CE认证等。[2]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包括对电器产品检验仪器和仪表的熟练使用,如绝缘测试仪、耐压测试仪、抗震动测试仪、电气参数测试仪、漏电流测试仪、多功能数字万用表等;对电器产品检验报告编制方法和规范的熟悉,能编写合格的产品检验报告,并出具检验证明,能撰写检验技术文件,按照标准要求完成对生产工艺和检验合同的编制。[3]另外,还要求检验人员具备其他岗位能力,如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电器产品质量检验人员岗位能力要求,如图1所示。

(二)基于服务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电器产品质量检验课程包建设

建设高质量的课程包不仅有利于教学的高效开展,还能为企业培训提供良好的素材。在电器产品质量检验人才培养研究课题中,建设课程包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校内教学和企业培训的需要。校内教学针对的初次接触产品质量检验知识的学生,他们对质量检验没有基础,不熟悉质量检验的各项流程和相关理论知识,课程包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企业培训针对是已经具备一定产品质量检验能力的员工,他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岗位能力,满足不断升级的产品检验技术需要,对于他们而言,把产品质量检验的各类知识和工具进行合理的分类与归纳,有利于企业检验人员的学习。课程包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1.项目化教材建设。项目化教材是开展教学和培训的基本保障,根据电器产品质量检验人才培养能力要求编写合适的教材对教学和培训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4]项目化教材内容以实用为目的,应根据企业产品类型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如生产电工类产品的企业,在教材内容上除了质量检验基本知识外,还应加入电工类产品的安全标准和检验手段等。又如,生产照明类产品的企业,可以增加LED灯具(照明类)通用检验规范、照明类电子产品检验标准、GB4208-93等知识。[5]对于教材内容的确定还应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协调沟通,特别是从事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的技术人员,根据产品检验标准或规范要求把培训内容项目化和简单化,使接受培训的企业检验人员能很快领悟或掌握培训内容,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项目化教材主要内容,如图2所示。

2.电子资源库建设。电子资源库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试题库等。电子资源库内容丰富与否将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建设内容丰富的电子资源库既能满足学校教学需要,并且也可以为企业检验人员自主学习服务。[6]电子资源库建设内容结构,如图3所示。

3.网络课程建设。网络课程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和培训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正式开设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现已经投入教学应用。“电器产品质量检验技术”课程已经开始了网络课程建设,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重点结合检验人员培训要求,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使网络课程的作用得以进一步提升。图4为网络课程界面。

(三)基于PROOVE平台的产品质量检验人员培训方式研究

当前,PROOVE电器检测中心已拥有光谱检测系统、电器负载测试、EMC测试、防水防振测试等设备,设有光电与电器性能测试室、灯具老化测试室、防水测试室和测试样品保管与陈列室等。

基于PROOVE检测中心现有条件,结合“电器产品质量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任务要求和社会服务需要,可以开展检测仪表、设备使用培训;电器类产品安全检验培训;照明类产品电气性能检测培训。具体合作包括: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检验人员培训制度制定、检验人员培训纲要制定以及检验人员考核方案制定等。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该检测中心进行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由此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具体校企合作人才培训方式,如图4所示。

(四)基于岗位能力的课程教学机制研究

针对服务型人才培养的标准要求,组织有效的课程教学形式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7]在本研究中以“电器产品质量检验技术”课程为例,说明应如何进行课程教学机制研究。

1.课程教学方法研究。课程教学方式应满足在校生教学和企业培训需要。对于在校生教学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和小课堂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分批分层次学习。对于企业检验人员培训教学应避免与企业生产进度相冲突。因此,在课程教学方面可以采用网络教学、在线教学和教师下企业、进车间到一线岗位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追求实效性,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5]课程教学方法组织结构,如图5所示。

2.课程考核方式研究。对于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过程化,采取项目考核形式,对教学/培训的每一个项目实行考核。项目考核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其中,理论考核可以采取卷面形式或产品检验项目报告形式,实践考核则是利用PROOVE检测中心检验设备进行产品现场检验操作。课程考核方式,如图6所示。

3.课程评价机制研究。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课程评价应分为学员评价和企业评价两个部分。学员评价一般利用事先制作好的课程授课情况调查表,让培训学员完成填写,授课教师和课程建设组负责人应认真统计调查表反映数据和情况,并及时总结和反馈。企业评价是重点,即受培训学员在接受完相应的课程培训后返回检验岗位进行工作时是否有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的真实提高。通过对企业相关负责人或检验中心主管的走访调查了解和掌握培训学员的工作情况和培训成效,为进一步提高课程培训的质量和效率获得第一手资料。课程评价机制,如图7所示。

综上所述,通过对电器产品质量检验服务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PROOVE”平台下的服务型人才培养方法理论,针对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分析,并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对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成效和实施方法展开研究,创造性的阐述了专业课程如何提高其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路和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领域中专业课程局限于校园的局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欣.浅析如何做好电器产品质量检验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4(6):57.

[2]谢飞,桂芳,张伟.电器产品质量检验人才培养与课程建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137.

[3]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电气产品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培训系列教材[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35.

[4]谢飞,刘新生.家用电器3C认证检验实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2.

[5]郝夕军.浅谈如何加强产品质量检验[J].中国西部科技,2010(9):59.

[6]王玉溪.如何对质检报告实施质量控制[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0(7):61.

[7]李闽.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0(9):11.

[责任编辑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