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正文

浅谈参加技能竞赛对实训课改革的推动作用

  • 投稿张安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621次
  • 评分4
  • 80
  • 0

文/李国栋

摘 要:职业技能竞赛推动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改进,教师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从根本上使教风、学风迅速转变。笔者就技能竞赛对职业学校的影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技能竞赛 实训课 课程改革

技能竞赛已成为检验职业学校的标准之一,通过参加大赛活动能够推动实训课的改革。笔者个人的经历和实践教学经验能够证实这一点。

一、参加技能竞赛促进实训课改革的实践

笔者毕业后到职业中专工作,简陋的实训设备让笔者无所适从。当时年轻教师讲优质课,笔者认真地讲了一堂实训课,结果成绩不理想,所以开始思考要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恰逢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中职学校技能竞赛,笔者主动向学校请缨,承担起了焊接专业的指导教师,决定参加本届技能大赛。

根据大赛的要求,我们参加的是“管板焊接”。拿到图纸后,笔者带领学生刻苦训练。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笔者就虚心向老工人请教,很快掌握了管板焊接手法及运条技巧。经过我们的艰辛付出,3名学生不负众望,一举取得了团体三等奖。 当笔者把奖牌拿到学校时,引起了轰动,这也增加了笔者对实训课改革的信心。

通过技能大赛,教师的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更加自信,学风迅速转变。同时可以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从而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找到了一条创新之路。当然,从中我们也发现职业教育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程目标的职业性不明确,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课程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技能竞赛的举办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二、技能大赛对实训课堂的推动作用

1.能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素有“黑板上开机器”之说。教师的讲授依据是教科书,单纯的知识技能讲解令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技能大赛重在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技能大赛的要求。为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我们要把“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以课堂为中心”改变为“以车间为中心”,把“以知识为中心”改变为“以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能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

通过大赛的考验,笔者深深地认识到“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完全不能满足实训的需要。为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我们着力推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即在车间边讲理论边实训。教师不但能够进行理论指导,而且还能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此外,我们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分组学习、协作学习等形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关联。

3.能推动教师能力的提高

技能竞赛比的就是动手操作的能力。要想使学生在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就需要技能水平比较高的教师队伍,就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要想辅导学生获得较好的名次,就必须积极参与技能竞赛,获取大赛经验和第一手资料。

统观历年来的各级大赛,不难看出比赛的难度在逐年增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水平也要不断提升。有人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笔者认为“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流动的水”。

教师能力的提高,首先应该建立在自学的基础之上,依据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经验,加强学习,克服惰性思想,积极动手训练。其次可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努力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最后是参加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认识企业的生产加工工艺,学习企业文化,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4.能推动教学主体的改革

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倡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为了适应技能竞赛的需求,我们更应该在实训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单一固定的思维模式会使学生将来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不仅仅要学会操作技能,更要学会如何灵活运用技能、提高技能。通过技能大赛的训练,学生可以学会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三、小结

通过参加技能竞赛,笔者学校的实训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自2004年起,我们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校级技能大赛,把技能竞赛作为一种常态的教学活动,逐步形成了“学生个个参与、教师人人辅导”的氛围,进一步推动了实训课的改革,使学校办学规模、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组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黄星.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0(18).

(作者单位: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