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正文

关于染整专业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师胜任能力的探究

  • 投稿cC有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535次
  • 评分4
  • 76
  • 0

文/魏丽丽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对教师胜任能力越来越关注。在笔者学校,染整专业为重点发展专业,染整专业教师的胜任能力在很大方面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本文主要从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课程设置能力、执教能力、专业实践与技术服务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加强校本技能培训和社会培训,完善制定相关政策七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胜任力 课程改革 染整 教学能力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理论和方法在西方国家掀起应用狂潮。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教师素质及其专业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胜任力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国对教师胜任能力的研究主要从教师特质、素质、能力、人格和教师评价等角度进行探讨。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进行,中职教师的胜任能力素质越来越被广泛关注。

一、提高染整专业教师胜任能力的背景和意义

绍兴是闻名世界的纺织品生产基地,作为纺织行业的关键环节——印染业已经成为拉动绍兴纺织产业升级、实现建设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目标的强大引擎。经过30多年大发展的绍兴印染业,已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在全国印染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学校染整技术专业的设立主要依托于地方产业经济,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精神,2010年我校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之一,染整技术专业被确立为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因此,为保证“示范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中各项目的建设效率和质量,必须加强与加速染整专业课程改革。

笔者学校染整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特色主要体现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多位一体”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等方面。染整专业教学的核心任务不再是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是转为如何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并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培养计划、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及内容已经有了突破和创新,因此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情境的设计、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染整专业教师的胜任能力也有了更广的要求。

二、提高染整专业教师胜任力的举措

1.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

职业技术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是一项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教师岗位工作赋予了中职教师强烈而又沉重的社会责任感。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具有积极向上的献身精神;其次要能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廉洁从教,还要能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2.提高教师的课程设置能力

学校现有染整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沿袭了大学本科的教学学科体系,教材都是高等教育教材或是仿效高等教育教材的中职教材。这与中职染整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与中职学校学生毕业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严重脱节。而且随着印染行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在以往染整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新的工作领域,如纺织品染整跟单、印花分色制版、数字化印染技术控制等,学生应该在染整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接受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以求在毕业以后获得更多的就业空间。

因此,作为中职染整技术专业的教师应该能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不断改革和调整课程设置,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企业实际的地方和校本专业课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技能训练。时代呼唤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企业用人单位就业市场呼唤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生源质量及学习现状呼唤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因此,对我们染整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课程设置能力,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

3.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最需具备的能力就是教学能力,因此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是提高教师胜任力的关键。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思想与理念、教学设计能力及教学实施能力。

作为染整专业教师在提高教学思想与理念方面,应将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融入染整专业发展规划和课程改革的设计之中,及时跟踪染整纺织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分析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更新变化,并及时纳入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对教学活动进行构思、设计的能力,设计教学认知能力、活动设计能力、信息整合能力、资源开发能力等,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染整专业教师除及时了解纺织染整行业发展状况外,还应对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乃至培养目标充分理解,能科学、合理地编制染整教学计划,使整个教学有条不紊地、有计划地进行。

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教师要能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方案。无论多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如果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达不到要求,也肯定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晰美观的板书及较强的课堂控制和应变能力。

4.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与技术服务能力

染整专业教师要能够结合自己课程的特点,深入纺织染整加工第一线,通过生产实习、访问学习及挂职锻炼等,获取更多的染整专业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实验实践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作为一名优秀的染整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技术服务能力,能够配合学校做好校内染整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环境的建设工作。随着示范校建设的进行,笔者学校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作为课改的重点项目。染整校内实训基地要能满足生产性实训的需要,能生产出印染产品,一般采用校企组合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印染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让学生在实训基地中得到训练。

5.提高教师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作为中职教育,教学就是为就业服务,而我们的染整课程改革也是依据社会所需进行课程改革。随着染整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兴技术应用到印染加工中,学生的就业也慢慢涉及相关的其他领域,因此要做到课程设置与就业所需相辅相成,就需要我们的专业教师具有跨专业的知识及团队合作能力。

在染整教学设计及实施中,一项完整的工作任务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门课程,可能需要设计多方面的知识,也可能需要几位教师联合承担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有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

6.加强校本技能培训及社会培训

学校纺织染整教师大部分具有研究生学历,但这些教师都没有接触社会和印染企业,没有进行染整实践锻炼,缺乏专业实践。而且进校后立即担任多门课程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根本无时间参加培训及社会实践,只凭职前学习期间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很难胜任不断变化的实践教学工作。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的染整教师职业培训基地,长期开展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应以教师个人教学与职业能力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社会培训方面,学校积极鼓励染整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印染企业进行锻炼。但染整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技能实践与企业经营目标相背离,印染企业以追逐利润和效益最大化,参加社会实践的教师在缺少一线生产经验的同时,又承担着繁重教学任务,断断续续的工作不能为企业创造利益,企业无利可图。因此,教师的社会实践锻炼只是形式而已。即使有些染整企业接受了教师挂职锻炼,但加工中的关键技术、关键岗位和科研开发技术都不对教师开放,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很难得到锻炼。因此学校要加大投入,积极与印染企业联系,提高教师的社会实践效果。

7.完善与制定相关的政策

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因此要成为染整专业教师,除具备染整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专门规定的从教资格,符合特定的规定和要求,但长期以来我国所实行的以学历标准择取教师的做法实际弱化了教师专业性的认可,即只要有知识,任何人都可以当教师,从而淡化了教师专业化的意识。因此必须修正和完善我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使其要体现专业性并要体现多样性。

同时,还需要科学地构建统一的纺织染整专业教师胜任力标准,明确染整专业教师应具有的知识、理解力、技能、价值观等,引导染整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国家也要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支持鼓励染整教师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和技能培训,使其提高职业能力和技术技能。

三、小结

伴随着笔者学校染整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染整专业教师的胜任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提高染整专业教师胜任力已成为课改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做好染整专业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工作,提高染整专业教师的专业性和执教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技能培训及社会培训,同时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给予教师一定的保障。从各方面促进染整专业教师的培养和染整专业的发展,以推动染整专业的课程改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钦瑶,葛列众,刘少英.教师胜任力研究评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2007(1).

[2]李明斐,卢小君.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曾晓东.对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过程的梳理[J].教师教育研究,2004(1).

[4]邢强,孟卫青.未来教师胜任力评测:原理和技术[J].开放教育研究,2003(4).

(作者单位: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