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正文

基于终身体育的高职体育教学问题探析

  • 投稿灯泡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541次
  • 评分4
  • 71
  • 0

文/宋潇亮

摘要:在我国终身教育背景下,终身体育成为高职体育的新理念,充分认识终身体育的重要意义,分析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终身体育视角构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终身体育 高职 体育教学

高职体育教学应建立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教学体系,但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还没有积累丰富的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模式等各方面建立的教学体系,既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又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基于此,高职院校要结合我国终身教育背景的要求,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并将终身体育作为高职体育的新理念,建立符合高职教育实际的高职体育教学体系。

一、终身体育的意义

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指一个人终身接受体育教育和进行身体锻炼,其内容为:强调体育锻炼的长期性,指体育锻炼伴随着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生命过程;强调体育锻炼的目的性,指通过伴随一生的体育锻炼,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1.终身体育是一个人个体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具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作用,是人体体能、机能保持良好状态的有效手段。按照人体生命的发展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健康状况会发生改变,尤其是中年后,在较大的工作压力或者精神压力下,人的健康状况有恶化的可能,如果不能保持持续、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很难保持身体健康。因此,体育锻炼要贯穿在一个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做到终身锻炼。

2.终身体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发剧烈,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造成了工作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等影响身体健康的问题,加之饮食结构、食品安全等原因,极易出现肥胖症、心血管病等各种疾病的发生,人们的健康状况呈现社会性下降趋势,给社会发展与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带来诸多问题。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是全体人民的共同需求,也是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3.终身体育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性人才。高素质不仅包含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还包括了身体素质,优秀的身体素质要依靠持续健康的体育运动,因此,在高职院校的终身体育课程服务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1)高职体育教学到得了重视。高职院校一般是地方办学,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都有明确的规定。从总体情况看,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按照有关规定开设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体育课程。

(2)课程教学过程基本完整。确立了强身健体的教学目标,建立了多样化的项目教学课程,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贯彻了学生体能测试工作要求,创新了多样的教学模式等。从总体来看,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基本完整,既能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都需要,对实现终身教育有积极的作用。

2.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的短期行为。针对高职院校开设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往往定位于掌握动作要领、学会连贯动作,形成了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目的的短期行为,不会长期影响学生,不具有持续性,对学生将来的体育运动意识和习惯没有大的帮助。

(2)教学内容带有应试色彩。当前,我国重视学生体能测试工作,还出台了相关标准。很多高职院校针对体能测试的项目要求,开设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为了学生的体能服务,应试色彩浓厚,不利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造成厌学心理。

(3)教学模式程式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大多沿用了普通高校的技术型教学模式,形成了“开始—准备—基本—结束”的课堂结构,课堂活动也以“讲解—示范—练习—纠错”为主要环节,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

(4)考核方式以技能为主。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两种:

一是与体能测试相关的教学内容,会结合体能测试,用测试成绩是否达标作为评价标准。

二是与体能测试无关的项目课程,比如篮球、排球、长拳等,用掌握该项的技能水平作为测试标准。这两种考核方式均突出了技能要求,对学生健康体质情况、体育知识、运动习惯等内容的考核无法体现。

三、对策研究

1.教学目标中贯彻终身体育理念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是高职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教学的基本目标,要将这个理念贯彻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1)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体育锻炼的基本前提,一个人具有了运动兴趣,参加体育锻炼将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并贯彻在其生活过程中。

(2)指导学生编制个人锻炼计划。兴趣的培养需要长期渗透的过程,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编制属于自己的个人锻炼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自己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激发并保持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比如,针对有的女生身材较胖,且本人有通过运动减肥的愿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编制慢跑锻炼计划,内容包含每天运动时间、运动方式、运动地点、运动时的注意事项等。

(3)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高职体育课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健康水平,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这一指导思想要贯彻在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环节中体现出来。另外,高职体育课程还要立足当前,关注学生健康状况的长远发展,构建体育技能、情感、认知、意志品质等多方面发展的课程结构,将体育运动意识与体育运动技能、体育运动兴趣爱好与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等结合起来。

2.教学内容中贯彻实用性原则

传统体育教学中以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及运动方法为主,学生毕业后不久,这些知识性的东西从学生的记忆中消失了,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对毕业生来说是匆匆过客,无法持续贯彻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具有持续作用的实用性高职体育教学内容成为新呼唤。

(1)构建基础体育、专项体育与保健体育三位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基础体育包括体育理论、竞赛规则、运动生理、保健知识、运动医学、裁判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认识体育教学的意义,即体育具有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的健身功能,具有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等。专项体育课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其选择喜欢的几个运动专项,掌握专项的基本运动规则及比赛规则。保健体育课则有助于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通过体育锻炼促进自身健康的运动意识。

(2)注重体育教学的职业针对性。高职教育兼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高职体育教学要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这一属性,在课程内容设置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针对性。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不同专业,根据未来职业的工作方式、体能、素质和疲劳特点等,选择所需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相应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和职业道德。

(3)重视体育文化的传递。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进一步优化体育教学内容,科学回答“体育与人的身心健康的关系”“体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体育运动习惯等“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对体育活动有一种强烈的需求心理。

3.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高职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关注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情感体验,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1)项目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运动意愿。高职体育教学要建立学校大背景下的宏观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相应的项目课程,打破班级、年级的界限组织教学单位。这种项目教学法符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对积极参与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分组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课堂需求。分组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分组施教,在一堂课上,有的同学需要反复练习一个动作,有的同学需要强化相关的理论,有的同学则需要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等,这些不同的需求就是分组的依据。

(3)快乐教学法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兴趣广泛、爱动。体育课程要不断满足学生的特点,通过快乐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收获,在运动中体验快乐、释放压力。快乐教学法还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途径,通过高职体育课程娱乐性和趣味性引导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欲望,培养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

4.动态化的考核方法

终身体育背景下的高职体育教学应该打破传统的技能考核标准,采取动态的考核方式。原因在于,由于学生的身体基础不同,体育运动的强度和运动技能各不相同,如果采取同一个标准,基础好的同学可能不需要怎么训练就能取得好成绩,基础不好的同学无论怎样刻苦练习都无法取得好成绩,这是不公平的。动态考核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的表现、在课外活动中的锻炼情况等综合因素纳入考核体系,充分考虑同学们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和锻炼的持续性等,贯彻了体育锻炼的持续性和连续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华.基于终身体育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26).

[2]王彦庆.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S1).

[3]张宏波,陈雪峰.终身体育观下高职体育创新教学模式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4(3).

[4]赵子建.?终身体育的内容设计与实施路径[J].运动,2013(12).

[5]周务农,张良.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1).

(作者单位:山东服装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