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正文

宁全明:家贫志坚,青春出彩

  • 投稿卿卿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658次
  • 评分4
  • 26
  • 0

刚刚过去的2014年,对于阜阳技师学院学生宁全明来说是个收获颇丰的年份:3月份获得阜阳市第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车工组一等奖(第一名),8月份获得安徽省第六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数控车工一等奖(第一名),11月份获得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工二等奖(第11名)。这些成绩的取得,令这个外表诚实憨厚内心却刚毅强大的农村小伙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逆境中的抉择

采访宁全明的那天,天空飘着零星的雪花。下公路步行近一公里,才到达宁全明家。院落不大,房屋的毛坯墙没有进行粉刷装饰,院子里码放着一大堆劈柴,至今他们仍然用土灶烧火做饭,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让人一下子就能想见这个家庭生活的艰辛。

宁全明一家四口人,曾祖父、祖父、父亲和他。曾祖父已经94岁,祖父71岁,在小全明三岁那年,父亲在一次开山采石时炸伤了双眼和右手大拇指,全家人一下子没有了经济来源,不久母亲离家出走,一家人的生活落入了低谷。

也就是在如此贫困的家庭环境中,宁全明慢慢长大。上学后,他刻苦学习,虽然年幼知之甚少,但他懂得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当时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观念影响,宁全明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而对别的学科采取应付的办法。上初中后,他才感觉到“偏科”对于自己学业的不利,尽管后来努力补了不少课,可其他科目的成绩还是一直上不去,虽然数学成绩非常优秀,但他仍然没有考入理想的高中。

初中毕业的宁全明面临着艰难抉择:如果不再继续学习而踏入社会,就意味着他将永远离开明亮的教室,永远失去汲取知识的机会;如果选择留校复习,可以增加一次考入高中的机会,可家里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曾祖父常年有病卧床,头发花白的祖父艰难操持着家务,双目失明的父亲拄着拐杖站在门口翘首以盼……这些情景在他脑海里交错出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小全明经过反复思考后作出决定:选择一所技校就读,学习一门技术,尽快挣钱养家糊口。

在历练中成长

2000年9月,经亲戚介绍,宁全明进入阜阳技师学院学习。

走进阜阳技师学院,小全明发现,这里不光有高大气派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实训车间和设施齐全的体育场,这里还有知识丰富的专业课老师以及和蔼可亲的校领导。在踏入技师学院的一刹那,小全明的脑海里就掠过这样一个念头:这将是他学生生涯的最后一站,来到这里也就意味着,他只有刻苦、上进、学有所成,除此之外他别无选择,这里将成为他实现梦想的舞台,他必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学院每两年举办一场技能比赛,为了能被入选参加比赛,在训练期间,宁全明每天从早晨练习到深夜,好多次忘记了吃饭。技能训练的强度很大,老师的要求也很苛刻,尺寸公差必须控制在0.01mm范围内,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把握时间、控制速度、保证尺寸,“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合格的技工。”指导老师朱卫胜说。经历了一次次的淘汰与选拔,历经反反复复的困苦磨难,宁全明都坚持下来了,因为他知道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不惜汗水,不怕付出,成功的道路总是曲折难行的,但是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标的最大障碍,一个人的心志才是成败的关键,只要心中的灯火不曾熄灭,即使道路再崎岖难行,前途也必定会是一片光明!正是在这种人生理想的感召下,小全明一如既往地坚持着他的求知之旅、奋进之旅!

光环是一种力量

严师出高徒。在阜阳技师学院,宁全明学习到了一流的技术,他的人生也从这里发生了改变。

三年时间里,宁全明洒下了滴滴汗水,也收获了累累硕果:2012年8月获安徽省第五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车工组一等奖,同年12月获全国第四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车工组二等奖;2013年2月获阜阳市第五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车工组二等奖;2014年3月获阜阳市第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车工组一等奖,4月获安徽省第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车工组二等奖,8月获安徽省第六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数控车一等奖,11月获全国第六届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工组二等奖。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集中展示了技能劳动者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近年来,学院培养了许多出色的技师和技术工人,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宁全明等优秀学生的涌现,以及全社会对‘蓝领’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如今进入中职技校的学生们,脸上也越来越多地流露出自豪。”阜阳技师学院院长桂超告诉记者,他表示,学院将大力宣传宁全明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的感人事迹,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