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正文

机械制图课程游戏化教学改革研究

  • 投稿Kenn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220次
  • 评分4
  • 46
  • 0

文/于友林 吴爱华

摘 要:通过对机械制图课程校企深度融合教学改革研究,教材体系游戏化与职业化,提出动态更新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以产业为引领,实现“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切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游戏化教学 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

课 题: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十二五”第二期职教课改课题“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生产实践校本化的研究”(课题编号:ZYB142)成果之一。

一、机械制图课程在机电专业中的作用

机械制图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简称“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教育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颁发的《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2.5+0.5)》的规定,该课程在中职高一年级开设。该课程也是机电加工制造业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的基础,是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学习、参加对口单招学历提升及将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目前,中职机电专业使用的《机械制图》教材,其内容、体系等过于传统,只能从制图理论上列举课程教学案例,很少有与生产企业紧密衔接的课程案例,更谈不上以企业产品为例的课程案例。通过建设校本化、企业化的机械制图课程,可以重新构建课程,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开展游戏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以生动具体的任务和逼真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将难以讲授、难以理解的空间三维机械零件的投影图形,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并广泛开发网络课程、微课程、仿真练习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专业教学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重新构建机械制图课程,动态更新专业知识、课程和教材,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实现“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对接度,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要求,着力提高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同步程度、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切度。

三、全方位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1.教材体系的游戏化与职业化

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教学内容以企业产品图样为载体,将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融汇于企业产品之中,以“玩中学,学中玩”的游戏形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动画呈现,采用案例教学,精心设计过关游戏,将课程基本知识与理论联系起来,让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1)基本理论知识模块。以四个项目(轴套类零件、箱壳类零件、盘盖类零件、叉架类零件)为知识能力目标,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多媒体制图教室,将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设计转化为好玩的游戏,由游戏任务驱动专业理论知识,以项目驱动教学实施,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游戏任务过关的形式,促进教与学融合,教、学、做一体化。

(2)能力提升模块。游戏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以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将学生制图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使学生能绘制中等难度的零件图,能识读较为复杂的零件图和一般难度的装配图样,能获得国家制图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游戏”任务过关掌控学情,课堂游戏任务过关、课后游戏熟练过关练习所花时间由计算机累计得分,知识融会贯通与游戏测试相结合,由此确定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给出学期综合评价。

2.教学内容表现为案例化和模块化

教学内容以企业产品图样为载体,将课程基本知识与理论联系起来,分为两大模块:知识模块(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和技能模块(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1)基本理论知识模块。以“玩中学,学中玩”游戏形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游戏动画呈现,采用案例任务驱动,以游戏任务过关形式,教与学融合进行,教、学、做“游戏”一体化。

①轴套类零件:10个轴套类零件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对应不同游戏难度,将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基础,立体的表面交线,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等知识,以不同难度要求体现在游戏过关升级中。

②箱壳类零件:10个箱壳类零件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对应不同游戏难度,将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基础、立体的表面交线、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等知识,以不同知识与难度要求体现于游戏过关升级之中。

③盘盖类零件:8个盘盖类零件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对应不同游戏难度,将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基础、立体的表面交线、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等知识,以不同知识与难度要求体现于游戏过关升级之中。

④叉架类零件:8个叉架类零件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对应不同游戏难度,将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基础、立体的表面交线、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等知识,以不同知识与难度要求体现于游戏过关升级之中。

(2)能力提升模块。将制图知识串联起来,重点突出技能,对接岗位,服务专业,提高学生制图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能绘制中等难度零件图,识读较为复杂的零件图和一般难度的装配图样,获得国家制图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3.课程内容的企业化和实用化

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重新构建机械制图课程体系,以适应专业与产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机电专业课程和岗位技能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与职业能力,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体现鲜明的校企合作、区域经济特色和专业职业特征,将学生的“学位”与“岗位”融合在教学中,根据校企合作选择知识与能力点,制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国家制图员中级职业资格的要求,针对学生对一般复杂零部件和图样识读的能力,结合学生认知能力、企业产品的特点,选取相应实训内容,体现课程总体目标要求。

课程内容涵盖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知识点和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职业资格,涵盖国家制图员(中级)职业资格技能标准,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改革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的创新

通过游戏重构课堂,以“玩中学,学中玩”的游戏形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动画呈现,采用案例教学,学做合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基本理论知识模块设计突出基本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能力提升模块设计突出技能,服务专业,将学生制图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1)教学方法创新。采用学生喜爱的游戏教学、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以生动具体的任务和逼真动人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重构课堂,构建学做合一。

游戏动画视频通过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多彩、生动逼真的课程动画和三维模型,使原本静态、枯燥、抽象的制图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形声相伴的可视游戏,易于理解,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游戏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驱动教学任务实施,将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好玩的过关游戏,通过过关游戏由基础到综合、由浅显到复杂呈现课程知识。岗位教学法,将学生制图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2)教学手段创新。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将难以讲授的专业理论,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利用多种形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增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网络平台,将网络课程提供给学生,满足学生学习之需,网络资源包含教学课件、动画视频、单元微课、习题解答等。

大量使用网络课程、微课程、虚拟仿真练习、考试平台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增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

游戏动画视频: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动画和三维模型,使原本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于理解,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模型:在多媒体教学中,结合实物模型,形成了屏幕投影、黑板、模型及零件实物四合一的课堂教学手段。

零件实物:陈列各种机械零部件,让学生动手进行部件拆装,绘制零件图。

网络平台:通过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3)教材内容创新。体现鲜明的校企合作、区域经济特色和专业职业特征,将学生的“学位”与“岗位”融合在游戏中,根据校企合作选择知识与能力点,制定课程内容。

五、重组校内外教学资源

1.校内实训资源的重组与使用

有效将校内实训资源进行重组,充分使用校内多媒体制图教室、CAD绘图室、典型部件拆装实训室机械零件模型、典型零件陈列室、考试题库、课程视频、课程网络资源库等。

2.校外实训基地的共建与利用

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江苏万力集团公司的各种资源,使校外资源服务于教学,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加强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总之,机械制图教学采用游戏教学、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在在游戏过关中学会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与质量得到了提高,彰显了课程改革的特色和创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