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正文

大学生通识教育中的第二课堂建设探究

  • 投稿沐子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234次
  • 评分4
  • 71
  • 0

文/王盈盈 李少寒 郭小磊

摘 要:通识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对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课堂是通识教育强有力的载体,扩展了通识教育的范围、丰富了通识教育的形式。因此,第二课堂是大学生优质教育的重要平台,第二课堂的建设更加有利于通识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本文就学生通识教育中的第二课堂建设进行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通识教育 第二课堂 大学生

课 题:本文系2014年河南中医学院学生创新学习项目(CXXM[2014]22)、2014年河南中医学院科研苗圃工程项目(MP2014-106)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王盈盈、李少寒、郭小磊、赵明阳、李雪文、邓坤。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能够在根源上提高教育质量,第二课堂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建设,从而推动通识教育的发展。

一、第二课堂内涵、意义及对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沟通交流和处理情感等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第二课堂是开展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第二课堂大学生能够获得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第二课堂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乐”即大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主动学习。第二课堂可以调动大学生参与通识教育的积极性,又以人才培养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也是一个健康、文明、开放、科学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不拘泥于课本,形式多样,学习的空间范围非常广,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

第二课堂的开展对整个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意义。首先,第二课堂能够锤炼大学生的基本品质、道德情操和个人素养,能够增强个人的适应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心。第二课堂可以辅助通识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各门学科的理解、独立思考及科研创新能力。其次,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对各学科交叉渗透地学习,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立体式的科学指导,能够使我国的教育与国际接轨,有助于我国高校的教育观念上一个新的台阶。最后,第二课堂有利于高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带动社会前进的步伐,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因此,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平衡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弘扬通识教育,促进大学生理性和感性的均衡发展。

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包括了各种竞赛活动、社会实践调查、课外社团活动等,将通识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大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兴趣。第二课堂对通识教育具有延伸作用。第二课堂在教育宗旨上和通识教育一致,教育方法与通识教育相辅相成,内容上更易被大学生接受。大学生更乐于在第二课堂中学习,这对通识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影响。第二课堂内容是根据学校的特色与发展方向精心设计的,这样学生更容易融入到专业课程以外的素质学习中,还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通识教育的益处。因此,第二课堂对通识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传播作用。

二、第二课堂现状分析

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其价值越来越重要。然而,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高校对第二课堂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有局限性,无法摆脱专业教育理念的影响,课程开设单一化和呆板化,内容主要以德育为主,忽视了第二课堂的融合性和整体性。这导致大学生对第二课堂教育定位不准确,从而影响第二课堂对通识教育育人作用的有效发挥。

其次,高校对第二课堂经费投入比较少,使得授课教师对于课堂的要求降低,责任感减小,这样有远大理想的教师宁愿担任与科研关系更紧密的专业课的教学,很多经验丰富的教授不愿意去教第二课堂教育课程,多数大学生也不愿意去听。由于大学生不愿意学,教授也更没兴致去教,导致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往往表面应付,很少切合实际去讲解和指导大学生,更是很少结合社会的发展去关注和培养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和技能。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形成了单调乏味的课程氛围,导致高校对通识教育越来越不重视。

最后,大学生对于第二课堂课程的选择没有正确的意识,往往会选择与专业有关的课程,忽视人文社科类课程的选择。并且,在选课的时候往往先关注学分后看课程,不利于大学生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通识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建议

1.引导大学生重视通识教育

高校要注重通识教育成果的宣传力度,用教育成果向社会各界人士阐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争取社会对通识教育经费的资助力度,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大学生对通识教育是培养素质综合、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的信心,让大学生认识到通识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使大学生认识到通识教育重要性,这样大学生才会更认真地对待第二课堂。

2.提高第二课堂师资力量

激励通识教育代课教师运用教学实践经验参与第二课堂的建设,并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参与第二课堂建设老师的实际利益,这样才能切合实际、最大限度地挖掘有利于第二课堂建设的潜力。还可以将第二课堂的代课质量和数量作为教师绩效成绩的一个参考标准。这样的教育管理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更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保证高校的教学水平。高校管理者应该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使第二课堂得以有效开展,促使高校通识教育的更深层次发展。

3.丰富第二课堂教育内容

高校应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借鉴西方的课程设置,并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规整第二课堂优化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重视课程比例和质量,要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分门别类地选取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科书的种类,聘用不同教课风格的教师,丰富完善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使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得到充分和全面的教育,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此外,也可以开设课外兴趣课,注重大学生的兴趣发展,提高价值观念、锻炼思维方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养。

4.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针对各个高校具体情况、专业特色成立社团组织,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普及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比如举行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赛、“中国梦”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运动会等活动深入开展第二课堂,更加利于大学生领悟通识教育的内涵。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逐年上升,势必需要高校培养出大批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如何造就综合类人才的关键就是高校通识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通识教育下第二课堂课程设置的研究既有很强的科研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建设第二课堂和实施通识教育育人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中国特色,还要结合各个学校的办学特点,构建一套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服务高校专业教育,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高向杰.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3).

[2]庄志刚,李华群.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11).

[3]刘建平.大学通识教育的困境、反思与对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