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正文

移师新校区 注入新内涵——镇江技师学院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 投稿任民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193次
  • 评分4
  • 49
  • 0

文/本刊记者 朱玥璇 特约通讯员 高长华 张丽芬

位于丹徒十里长山脚下的镇江技师学院新校区占地面积541亩,建筑面积18. 6万平方米,“借山水以悦品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将校园建筑最大限度地与自然融为一体。“新校区建设采取生态园林化、网络现代化、理实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以‘紧凑式组群、学科交融’为基础,同步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镇江市公共实训基地,在教育教学、实训设施、人文与自然环境等方面成为区域职业教育中的龙头。”镇江技师学院院长冷耀明说。依托新校区建设,提升办学内涵,镇江技师学院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优化实训基地,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数字化校园,使学校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调优结构,塑造“升级版”专业学科

“随着镇江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加,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上,不断创新育人理念,从硬件和软件上都要与时俱进。在硬件上,新校区建设无论是从选址规划还是配套设施都以提升专业内涵为重;在软件上,自去年搬迁新校区后,不断调整传统专业,积极开拓新专业,形成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冷耀明看来,必须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精神、现有专业资源以及配套的实训基地、企业岗位需求改造和升级传统专业:将传统的钳工、车工专业发展为机械加工专业,将电子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和电气自动化等专业改造升级……近年来学校先后改造升级了数控加工、电气工程自动化、焊接加工等8个传统专业,逐步形成专业内涵广、培养方向宽、技能层次高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

为加快“专业升级”步伐,学校借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机会,充分做好专业建设的市场调查,形成专业建设和专业设置市场需求调研报告,为学校专业设置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学校立足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线,确定了未来五年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建设步骤和具体措施,加大与新兴产业的对接力度,积极开拓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新专业。学校瞄准镇江不断引进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业等项目调整产业结构的机会,开发前瞻性专业,新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航空材料加工、计算机动画制作、光电技术应用等6个新专业,使学校专业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学校高度重视示范(重点)专业建设,坚持‘主动贴近市场、主动服务就业’的基本理念,增加专业内涵,努力打造示范(重点)专业。”冷耀明表示,学校现有机械工程、数控加工、电气工程、信息技术四大类专业的22个专业,设置结构合理,重点专业在地区职业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并逐步形成了重点专业为引领的专业群,构建了综合实力强、特色鲜明的专业设置体系,实现了同类专业互相关联、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为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市场适应程度,学校还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学校专业设置和开发。该委员会先后与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镇江领先电子有限公司、江苏沃得集团等60余家企业合作,按照专业类别建立了数控加工、电气工程、机械工程3个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分别制定了《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明确了委员会运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机制、成员组成、会议制度、互访制度、合作制度、专业开发建设程序。同时,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建设委员会活动,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以及企业、行业发展对专业需求的变化和发展方向,深入讨论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类型与规模,查找学校已开办专业的差距,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开发提出合理的建议,便于学校开发与产业、企业或相关岗位紧密相连的新专业。

环境一流,实训基地无缝对接市场

迁入新校区后,学校为了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在硬件上给予更大的投入。

为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复合型人才,学校在现有的实训条件基础上,依据课程设置要求,增加校内实训基地。学校有计划地升级教学设备,添置各类通用加工机床、数控机床、电切削等实训设备,扩建模具制造专业实训基地,并建设PRO/E软件应用实训室、模具零件制作实训室、模具结构认知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学校充分利用设备设施,建成了高仿真职业模拟训练环境,部分实训基地设备设施配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例如,学校的机电工程实训中心主要配备了五轴加工中心及各型号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设备264台(套);机械工程实训中心主要配备了松下焊接机器人、机械装调装置等各类实训设备241台(套);电气工程实训中心主要配备了PLC、机床电路实训柜、桥式起重机电路实训柜、智能型群控电梯等设备155台(套);信息技术工程实训中心主要配备了计算机及投影仪310台(套)。此外,学校还为所有教职工配备了电脑。这些设备在实训教学中的使用,有效促进了学生技能的全面提升。

校内实训基地仅仅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践,并不能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此,学校实施“教学工厂”的培养模式,积极鼓励各专业进行工学结合,将教室设在工厂,把课堂搬进车间,使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技能训练。学生同时兼有双重身份,在课堂学习是学生,在车间生产是员工,“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教学工厂”使学校各专业教学紧紧围绕企业岗位需求,将企业工艺、企业文化、企业产品性能针对性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实习时,邀请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将企业先进文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理念传授给学生,并将企业用人标准和要求告知学生,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充分了解企业,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熟练掌握技能。学校还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跟班带领学生实习,学习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了解掌握企业生产对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有利于师生共同提高。

新校区校园面积、建筑面积的扩大,使学校实训设备的先进性、数量都得到提升,不仅满足校内全日制学生实训教学需要,还向社会和其他学校提供教学训练、技能鉴定、技能比武、培训鉴定等服务。学校先后与江苏科技大学、金山职业技术学院、解放军陆军船艇学院、捷诚车载有限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三年来共有1000余名在校大学生、29000余名社会人员到学校进行实训和鉴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镇江市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数字化校园, “云课堂”玩转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搬入新校区后的学校特色项目。学校围绕专业建设,设立了校园网络系统、“云课堂”“机器人实训室”等数字化的项目。

校园网络系统(校园网)是“数字化校园”运行的基础平台,是校园教学、科研和管理系统、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卡等应用系统不可缺少的支撑,也是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日常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技能,学校创新建立“云课堂”。过去在课堂上,学生都是一人一机,集中授课,但在管理上存在缺陷。如今,教师通过“通讯终端”将教学信息传送到学生的电脑上,学生的电脑是没有主机的,仅仅只有显示屏,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乱用电脑、不认真听课的现象发生。在仿真考试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通讯终端”发布不同的考试内容,保证学生考试不会有作弊的行为。“云课堂”采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等新型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授课,不仅强化了课堂教学与考试等环节的管理,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

与此同时,苏州博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还在学校建立一个“机器人实训室”,该实训室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的产物,方便双方技术人员研发使用。企业不仅向学校提供设备,还让企业技术专家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指导,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学校也派专业教师去苏州博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学习相关技能,了解企业人才需要。“机器人实训室”为学校培养了一批掌握机器人及高端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应用的骨干教师,也为学校机器人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开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也受到企业的欢迎。近年来,学校还与企业共建了“网络实训室”“财会实训室”等,在实现生产与实训教学合一、内容与任务合一的同时,也为企业化解了用工难题,培训输送了一大批急需的紧缺技能人才。

优化素质,为师资建设“注入活水”

新校区的硬件软件都优化升级了,教师素质也要随之优化升级。结合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了《师资培训制度》《“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新教师培养(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培养指导工作制度》《教师进修继续教育管理规范》等文件,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为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学校主动与东南大学、江苏大学达成了硕士研究生培养协议。全校统筹安排,合理减轻相关教师的工作负荷,教师学历进修的费用也由学校承担,促使教师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旺盛的战斗力冲刺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目前学校共有62名教师参加了硕士研究生学历进修,极大地提升了全校教师的硕士研究生比例和知识水平,如焊接专业的杨睿老师积极参加江苏大学的科研工作,目前获得国家专利4项。

学校还定期组织开展德育教育、班主任工作、教学业务、实习技能培训,年培训教师500人次以上,专任教师参加培训率达90%以上。

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学校通过稳定的校企合作,让教师深入企业,充分熟悉了解企业需求,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与企业深度接触,也提升了自身技术开发研究和指导学生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

“全校各系部己与14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教师锻炼协议,两年来共组织了62名教师下企业锻炼。”冷耀明告诉记者,学校推出《镇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教师下企业锻炼方案》后,做到了教师下企业锻炼有方向性企业,有充分的后勤保障,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有明确的锻炼鉴定。

在稳定的校企合作平台下,教师通过企业实践、交流、指导、学习等方式,能在最短时间了解企业需求;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学习、思考、教学实践、短期进修等途径,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反复的学习实践、企业合作以及与原有教学理念相结合,教师不断思考和创新,形成了新的教学理念,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教学;教师的企业实践和锻炼可使其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形成新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如张猛老师与镇江市奥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新一代LED路灯光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镇江技师学院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围绕“国示范”“国基地”“省基地”项目建设内容,继续提高学校硬件建设水平。同时,还将大力提升学校软件建设,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科研能力。在今后的发展中,学校将发挥示范校项目建设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力争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技工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校园名片

镇江技师学院(高级技校)是依托政府、紧贴企业、产学研紧密结合、主动为镇江及苏南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学校在多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方向,主动紧贴市场,主动服务就业,抓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培训鉴定等工作。学校以岗位技能培训为核心,以培养品学兼优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全面实施“一体化”教学,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为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