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正文

东莞技师学院:打造技能人才多模式培养体系

字号:    

  • 投稿王启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342次
  • 评分4
  • 49
  • 0

东莞市技师学院院长 刘海光

东莞市技师学院始建于1987年,2000年成为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2005年成为国家高级技工院校,2011年晋升为技师学院,是东莞市唯一的一家公办国家重点技工院校、广东省技工教育二十强院校。2013年9月,东莞市技师学院挂牌成立,学院形成“一院两区”的办学格局,目前在校生7300多人,其中高技生比例为68%。学院设有机电工程、信息工程、机械工程、汽车工程、管理工程和现代服务等6个专业系和1个国际合作分院,常设专业36个,76个方向,开展中技、高技+大专、预备技师+本科和面向企业员工的技师+本科等多层次办学。2013年1月,东莞市委、市政府组建学院领导班子,新班子立足实际,拟定了学院发展战略,探索建立了技能人才多模式的培养体系,为东莞市乃至广东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规划发展蓝图——

“133”工程

2013年初,学院提出学院跨越式发展的“133”工程,即“一个目标、三个融入、三大战略”。学院以“全力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技师学院,技工教育的‘清华’‘北大’”为发展目标;把“人才培养标准融入社会需求,把教学过程融入生产过程,把学校的发展融入社会科技进步”作为办学方针;积极实施“品牌化、国际化、人才化”三大战略,全面提升专业建设能力、教师执教能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争创一流技师学院。

寻找最优方法——

建立五种培养模式

学院率先在广东全面开启中德中英职业教育合作,引进德英职业教育模式,采用德英职业教育的教学及考核方法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坚持“校企同生”原则,积极与东莞市及周边地区企业保持紧密合作,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实施“八个共同”人才培养制度,实现无缝对接企业。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出五种新的职教模式。

模式一:中德中英合作培养模式

学院以中德、中英联合创立的机构为载体,把德英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技工院校职业资格教学和学历证书三者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国际合作班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中德、中英双课程,合作毕业生可同时获得德国IHK/HWK(英国ASFI)职业资格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国内本科或专科文凭,走出了一条“技能+学历+国外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化办学之路,并践行德英职教模式本土化,探索职教新模式。

第一创立中国(东莞)IHK培训鉴定中心,开办中德合作班。2014年3月,学院与德国莱比锡工商联合会(IHK)签署建立“中国(东莞)IHK培训鉴定中心”协议,开办了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机械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机电、现代物流等6个专业的首届中德合作班,近200名通过遴选的学生入读。至此,德国“双元制”在东莞落地生根。目前中德合作办学已有两届学生,开设6个专业16个班级,在校人数近400人。

第二联手德国BBW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学习型工厂。2014年4月,学院与德国BBW职业教育集团签署共建学习型工厂及培训中心的协议。学习型工厂能把职业培训和就业进行无缝的链接,也就是说,在“学习型工厂”的框架下将职业培训的内容,通过实施企业流程来进行传接,可以把以学校为导向的职业培训转换到以企业为导向、实习为导向的培训中去,为培养无缝对接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2014年9月建成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两个专业的“学习型工厂”,并通过德国专家检测,投入使用。下一步学院拟将学习型工厂扩大到模具专业及产品造型设计专业。

第三牵手英国ASFI产业技术认证中心,建立其首个海外中心,引进ASFI职业资格证书,开办首届中英合作班。学院在引进德国“双元制”的同时积极着手引进英国现代“学徒制”,选取英国第一所拿到特优级继续教育学院的沃索学院进行合作。2014年11月,东莞中英ASFI职业教育项目暨中国东莞ASFI产业技术认证中心授权签约仪式举行,开办了酒店管理、国际商务两个高技专业,联合打造ASFI酒店管理国际证书项目、国际商务专业3+1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国内学习3年,国外学习1年),目前有76名在校生。

模式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

学院先行实践了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该模式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积极实施校企“八个共同”(校企共同制定招工招生计划和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和实施教育教学、共同搭建管理队伍和科学管理、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创新教学手段和考核办法、共同建立灵活学制衔接制度)人才培养制度,培养无缝对接企业的高技能人才。

为此,学院积极同东莞及其周边企业合作,实施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双师共同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2012年,学院与东莞/石碣(兴宁)产业园进行对接合作,开展“招工即招生”,培养园区亟需的技能人才,开办了机电一体化班,共有39名学员报读。学院采取送教上门,利用周末根据企业需求对学员进行培训。目前,该班学员全部考取电子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即将领取学院毕业证。此外,学院目前正在同益伸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洽谈开办进厂即进校班,23名员工有意向报读该班。

2014年6月,学院与东莞庆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东莞市天母蓝鸟咖啡、华为机器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合作开办“进厂即进校、校企双师共同培养”的“庆泰、天母蓝鸟店长、华为机器”等高技班,学制三年,专业为电线电缆制造技术、烹饪、电子技术应用等。报读这类班的学生将签署校、企、学三方协议,学生在校为学生,在企业为学徒。学院与企业将联合按企业提供的5个以上技术岗位要求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以技术岗位为课程,实行工学结合。学生在校学习及企业实习期间均由公司给予生活补贴,最后一个学期毕业实习期按工作岗位与企业员工同工同酬发放;学生毕业后,由公司发放就业补贴(庆泰班和天母蓝鸟店长班为10,000元),毕业生可选择签约留用,也可另谋职业。部分企业留用工作满一年,将再发就业补贴(庆泰、天母蓝鸟发放20,000元)。

模式三:校企双制培养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办学质量,学院自2012年起先后与忠信制模(东莞)有限公司、东莞珠江啤酒有限公司、中域电讯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机器有限公司、东莞市中大科技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开办36个冠名班,按照“八个共同”实施教学,在校生占比约为20%。

模式四:员工技能提升弹性学制培养模式

为帮助企业在职员工提高岗位技能水平,学院积极将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嵌入全日制教学中,探索开展在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形成“宏大模式”。 学院在与宏大电器制品有限公司(德国美诺)冠名合作的基础上,扩大合作内容,根据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对在职职工综合能力进行培训。将企业培训要求与学院相关专业有教学计划相结合,将企业专业技能培训与学院全日制教学模块相融合。根据教学计划,企业在职职工与在校学生共同学习,完成技能培训。目前,“宏大”模式已经扩展到与宏大公司有密切联系的奥仕达电器(深圳)有限公司、意拉德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等两家德企。

模式五:“学业+创业”模式

学院将不同专业相融合,开创“学业+创业”模式,专注提升学生核心能力及创业能力。

学院现代服务系学生自创企业“小高微店”,以企业为平台,链条式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学院烹饪专业学生制作的各种点心、蛋糕等产品,通过网络专业学生开发手机平台,由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营销,物流专业学生进行原材料的仓储管理和配送,各专业进行有效的互通,对学生核心能力、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学院信息工程系百分商城是学院自主研发的网络销售平台,以销售与学院有合作关系企业的产品为主,同时兼营莞货,实行O2O模式。百分商城日常运营由电子商务专业高技学生负责,主要进行项目架构团队建设、商城推广、企业商务接洽、产品选择、商品上架、接单等的营运;计算机专业学生负责提供网站软件开发、网络安全、日常后台维护、前台网页设计与制作编程等的实操类技术支持;艺术类广告专业学生提供网页优化、网页视觉美化、广告宣传策划等的支持。

打造最佳环境——

全力支撑新模式

学院在探索职教新模式上迈出实质的步伐,与学院建立了“学习型工厂”教学环境、打造了一支高水准的师资队伍、进行了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以及寻求适合的目标企业密不可分。

“学习型工厂”教学环境

2014年6月,学院在德国BBW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下建立了“最接近企业的实践教学,能产生双重价值的培训,把培训的内容与企业流程紧密链接,把培训与就业相链接”的“学习型工厂”,并以此为载体创立“学习型工厂”式双元培养模式。为突出“企业元”的作用、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改变过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的做法,学院采用“课堂教学+校内‘学习型工厂’培训+企业岗位实习”的双元培养模式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双元制”规定的实训占总学时60%—70%的目标。

目前,学院学习工厂除了建有机电一体化、数控两个专业以外,还有服装学习型工厂(学院现代服务系利用学院服装实训室的实训设施设备和场地,成立了一个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虚拟公司,各实训学员实际参与“公司运营”,并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就行轮训)、汽车学习型工厂(又称“汽车医院”,汽车有任何问题或需要体检,都可以到“汽车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汽车医院”涵盖汽车的技术服务、营销接待、汽车配件与精品、汽车美容、维护保养、汽车电器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车身修复与喷涂、新能源汽车的检修、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评估、汽车检测出厂等各个领域。主要面对学院实训车、教师私家车,同时也对外营业)、东技旅行社以及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

高水准的师资团队

学院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人才兴校的办学方针。一是通过内部培训来提升教师水平。2013年,学院先后在校内开展了三次全体教师课改培训,学习德国双元制,对教师进行培养标准、教学方法、学习领域培训规则等理论灌输,并组织了考试,进行洗脑。2014年,学院先后举行了全国第90期职业核心能力师资和考评员认证培训、德国教学方法培训、德国专家“学习型工厂”专题讲座等15次不同项目的培训。二是利用国际合作办学平台,进行国外培训。自2013年6月,学院先后派出4批70人次专业骨干教师赴德国进修培训,派出13名教师赴英国学习培训。一年多来共派出83人次的专业教师到德英培训。

通过国内、国外培训,学院组建了一支由本校高级讲师或高级技师、德英高级培训师及企业实践专家三类人员共同组成的三体合一、工学结合的教师队伍。

一体化课程体系

学院在课程体系改革时打破学科体系,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直接以新近引进的德英职教理念模式为引领,由工作过程系统课程取代以学科结构系统化课程,以能力为本位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由多个不同领域或不同专业的数名老师组成教学团队,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共同完成综合性的教学领域,努力使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实践训练以智力技能为主,以模仿性的操作技能为辅;积极应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同时按照人社部一体化课程体系标准,以机电一体化、模具等6个中德合作班专业为切入点,积极推进物流等10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

同时,学院遵循“校企同生”原则改造旧专业、开发新专业。学院对会计专业进行改造,引入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进校,对课程进行改革,按模块及流程,在事务所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分组方式,让事务所工作人员担任实操老师,指导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真正实现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2014年学院开设电线电缆新专业,积极同广东省电线电缆协会磋商,与东莞市庆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达成一起建立学习型工厂的意向。

适合的目标企业

认真而积极的合作企业是做好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学院近两年来,在选取合作企业上均是在多次赴企调研,沟通洽谈、达成共识,本着共赢发展的原则来开展,学院会选择以当地经济主导产业为主、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强、真正具有人才培养需求愿望的企业,而不是急功近利、只求获取廉价劳动力的企业作为目标企业。目标企业的正确选择为学院探索职教新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