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俊彦
摘要:职校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本文介绍了在数学课堂中以问题为媒,激发课堂活力的方法:问题情境引入,承前启后,温故知新;复杂问题层次化,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结合遗忘规律,及时巩固练习,举一反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职校生 数学课堂 问题设置
一、承前启后,温故知新
物质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不喜欢学数学,数学基础差。在讲授新课之前,对相关知识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温故知新,使学过的知识得到不断的重现从而加以巩固。这样既能够查漏补缺,又可以降低知识的起点,顺利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线,培养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课前引入这个环节中,设置的问题要求起点低、容易答,要让多数学生理解并能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师的引导下,给学生充分参与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学生非常关心的事情。在补集的概念与运算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以学校食堂每天买菜品种为例。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入概念,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存在,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数学概念不是孤立断开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关联,以体系结构将新概念纳入已有的知识网,联系越多记忆越容易牢固,提取时激活得越快。
二、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比普高学生差,多数原因在于学习习惯问题,缺乏耐心,缺乏学习主动性。如果教师只是采用讲授法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听觉系统总是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形成听觉疲劳。于是就表现出了精神萎靡,昏昏欲睡,学习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针对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因材施教,调节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同时还要降低教学要求,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
例如问题模型的解决是不等式这一章的难点,绝大多数应用题学生不能独立解答,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层次化。鼓励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循序渐进,各个击破,逐步加深,最终得以突破难点。学生通过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链,把相关内容串联起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即使学生答案错误,也不要马上否定,要鼓励学生在答题中的合理成分,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举一反三,分层设计
学生初学的新知识点要进行及时的巩固,教师要精心设计配套的练习题,巩固成果。德国教育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人的记忆的开始也是遗忘的开始,而且记忆开始一段时间的遗忘率较高。抑制遗忘的最好办法就是及时巩固。
对新学的概念、公式,进行一定量的重复训练更是不可少的,要求学生学会通法,心中有模式。对于中上水平的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学生学会迁移,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差异,立足于学生认知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升,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变化题目,举一反三,让学生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领略数学解题思维过程的奥妙,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四、小结
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数学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它既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也包括人的思维过程。教师必须周密设计系列性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创设出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使认识过程变为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要营造和谐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维忠.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庄志刚.合理设置激发思维[J].中学数学杂志,2014(5).
[3]童正卿.重视参与构建培养认知策略[J].数学通报,2014(5).
(作者单位: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