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正文

关于Web的图书管理系统设计的研究

  • 投稿二涵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1062次
  • 评分4
  • 56
  • 0

文/陈智华

摘?要:本文主要探索关于Web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以ASP动态网页为开发工具,以Access为数据库平台,按照图书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对提高现有图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系统?Web?Access 研究设计

一、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和趋势

图书馆已成为社会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大型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步骤众多、操作程序繁杂,而且每年需向开发商缴纳数额巨大的售后维护、升级资金,所以综合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开发一个适用于大多数图书馆的实用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使了解馆藏情况、查阅图书资料、查询读者信息更加快捷方便,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二、研究图书管理系统的意义

为了能更高效的满足读者和管理员的需求,这就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基于Web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是为了实现图书管理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运用Access及ASP开发的应用软件,将计算机操作及管理融到图书管理系统的实际运用中,开发这样一套管理系统是很有意义且必要的事情。

三、研究图书管理系统的目标

研究关于Web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文献管理智能化、新型服务人性化、系统信息网络化,让系统在运行期间,不受距离和时间的限制,都可轻松地访问。本图书管理系统不但能让图书管理员在任何需要的时间都可管理该系统,还能让读者方便快捷地访问该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查阅,更可针对性地协调内部结构甚至进行资源整合。

四、研究图书管理系统的内容

基于Web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典型的MIS系统,通过研究图书管理系统的工作方式、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基于WEB环境的实现方法、数据库的结构要求、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等实现图书馆系统管理、读者信息管理、图书信息管理、图书借阅管理、图书查询检索等功能模块。

五、关于Web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

1.设计原则

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保证系统的质量必须遵守:实用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用户界面设计原则、数据库设计原则、一致性原则,从而尽可能地提高系统的各项指标。

2.设计工具

本系统开发采用了Active Server Pages、ACCESS2003 数据库服务技术。网页设计使用的是最新的 Dreamweave CS 版本。Web服务器根据Web浏览器请求的是API程序或者CGI程序,Web服务器执行该程序,而后将程序执行结果返回给Web浏览器。

3.设计内容

(1)图书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新书入库:按照每年的采购计划购入图书后,由图书管理人员编目录入数据,进行馆藏供借阅。

②旧书出库:某一部分图书会随着时间的增长及知识的更新而变得不再有收藏的价值,或者图书被损坏,这些图书就要从图书库中剔除相关记录。

③图书信息修改:根据实际情况更改图书信息,如调整所在馆室、被外借、被遗失、被操作错误等,只需提供其图书ID就可以修改其信息。

(2)流通管理主要内容。

①读者证件管理:注册、注销、挂失、补证、换证等管理。

②图书借阅管理:主要功能是记录借阅证编号和图书编号,进行借书过程,在数据库中插入一条借书记录,该记录包括读者ID、图书ID、借出日期、借阅编号、操作员。

③业务管理:违章处理、超期罚款、遗失赔偿、预约调整、催还管理等。

④数据维护:读者数据套录、读者数据导出、相片批量导入、借阅历史维护等。

⑤系统设置:借阅规则管理、馆藏地管理、开放时间及闭馆日、流通基本代码等。

(3)统计查询的主要内容。

①读者查询,主要功能是录入读者的姓名或读者ID来精确查询或模糊查询读者的相关信息。

②借阅查询,主要功能是录入读者ID或图书编号对当前已经借阅的图书及读者的信息查询。

③工作查询,主要功能是录入工作人员信息对工作量及工作日志的统计和查询等。

4.设计模块

图书管理系统共分为三个大的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设计、基本资料维护模块设计和用户模块设计。基本资料维护模块设计主要是系统对数据库的内容的维护,对书的借出和归还的操作,对书的落处进行跟踪,保证图书馆内书的完整性。用户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是,系统提供用户查询自己的借阅信息及用户对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查询。

六、小结

Web图书管理系统,既经济又实用,且功能操作方便、界面友好、管理容易、安全性好,还便于日后程序更新。研究此系统更是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探索学习、锻炼提高、改进升华的机会。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志成,宁云智.Web项目开发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江苏省南通工贸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