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晓霞苏米尔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联系实际,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培养符合行业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本文就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步伐,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论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职业教育体系实践教学社会服务可持续发展综合素质
自1999年我国开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来,经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等职业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发展时间短,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没有形成职业教育特色,这与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和要求有较大差距。职业教育是紧贴社会需求的一类教育,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结合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现状,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一、构建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虽短,但发展速度迅猛,目前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今后一定时间内,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彰显了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但从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现有状况看,在就业时,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本科生相比,仍处于弱势地位,甚至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设置的门槛高,即学历要求高,把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拒之门外,使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没有应聘资格。职业院校学生的出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就需要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共同发展。一方面,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逐步设立职业本科,为职业院校学生继续学习深造搭建平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学历和能力水平,更好地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直通车,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让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互认、融通,为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本科课程或考研究生提供机会。从部分国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来看,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相通的。例如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学历互认,中职毕业生升高职、高职毕业生升本科或考研道路畅通。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通。如果实现这一体系互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高职学生继续学习深造铺路架桥。
二、提升实践教学的时效性
加强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永恒话题。职业教育的办学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适用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为各行各业培养懂专业、有技术、能胜任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性人才,这也是与普通高校在培养人才上的最大区别。而从现实情况看,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在教学方式上与本科院校教学没有多大区别,基本沿用本科教育模式。相对高校本科教育来看,职业教育的理论学习略浅显,办学没有特色,使职业教育没有吸引力。
职业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一方面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足,专业理论不扎实,不具备深入学习和理论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动手操作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也没有优势。这就造成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职业院校吸引力不足。从每年高考来看,高分的考生不会报考职业院校,使职业院校变成了那些考不上大学的学生的收容站,学生入学后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现代激烈的竞争中,职业院校如何能做大做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从根本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升实践教学的时效性。职业教育脱离了职业就失去了方向。职业教育的使命就是围绕社会职业需要培养人才,把职业教育与社会企业需求相联系,办学理念要围绕着为企业服务。
所以,职业院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办学模式上,可以采用订单式培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根据企业岗位需要制定,实践课程要以行业标准为依据,技能训练项目贴近专业岗位,这样,教学、考核有标准可依,能够确保教学质量。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实践教学环境,配备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让教、学、练、做一体化。同时,要充分依托社会资源,做好校企对接,相互合作、资源共享,形成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保证学生实践教学的时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人才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这样学校培养目标明确,对学生考核标准清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奋斗方向,可以凭借专业技能充分就业,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目标。
三、职业教育要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职业学校为谁服务,这是职业院校办学定位的大问题。要始终明确不同专业职业院校的培养对象和培养使命,为专业行业培养人才、贮备人才、输送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作为职业院校,要想生存发展,就一定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强化社会服务意识,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向,积极适应经济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设置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开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课程,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让教育贴近社会需求,让教学提升学生能力。
所以,各级各类地方职业院校在专业选择和职业定向上,必须与当地区域的产业行业发展建设密切相关,专业建设要以区域经济为依托,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法及手段要符合行业职业技术要求,尽快建立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协调统一联动机制,把职业教育融入到区域经济建设的链条中,创新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建设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办好特色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地方人才,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四、着眼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大批转岗人员、下岗再就业人员需要转岗培训,一些新兴产业、支柱性产业、优势产业等需要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早在1998年国家教委就提出了职教重点工作: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和社会再就业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
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劳动力不断流动,使人们的职业存在着不稳定性,每个人一生中可能要变换几种职业,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人们对专业的学习需求不断,这也就形成了职业技能培训的广阔市场。就像许多本科毕业生,为了提升职业专业技能,还会选择到职业院校学习培训。可见,未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
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每一种职业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职业可能不再需要人们去做,这就需要从业者及时适应社会变化,不断地选择新的职业进入新的职场。职业教育应该重视劳动者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21世纪需要的是知识广博、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的人才,职业学院要强化终身教育理念,为社会多样化学习和发展提供服务。
五、注意培养学生就业通用能力
作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是否能顺利就业、就好业,不仅关系到毕业生本人的切身利益,还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办学成败。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衡量学校办学社会效益的最好评判标准。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密切合作的社会,不仅需要懂专业技术的人才,还需要具备就业通用能力的人才。这也是现代企业用人的考核标准。
所以,职业院校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既要重视核心专业理论、技能的培养和专业岗位的能力培养,又要重视人文核心能力和从业基本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要科学合理设置课程,重点是把握教学标准的内涵,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上行之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关心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在教学中要突出体现综合职业素养,注意培养学生的通用职业能力,如人际沟通能力,基本的口头表达、文字表达、跨文化交际沟通等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拥有团队协作能力意识,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工作任务;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抵御风险,承担责任,经受失败;同时,应让学生掌握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必需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善于学习新知识的通用能力等。
我国中长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改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教育的目的决定了教育手段。作为职业院校,要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锐意进取,有理想、讲道德、能吃苦、善合作、守纪律、能担当,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让职业院校充满活力。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危机和发展并存,挑战和机遇同在,我们要坚持创新和变革,要展现远见和智慧,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职业教育写下更加壮丽的篇章。
(作者单位:李晓霞,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苏米尔,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