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正文

深化教改要重视教师心理素养的提高

  • 投稿我最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242次
  • 评分4
  • 95
  • 0

赵学军

教育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则是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者,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们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为了使我国教改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应当重视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养。

教师心理素养是教改的基础

教师工作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它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精深的专业素养,更需要教师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非常恰当的,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心理素质更应该受到重视,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心理不健全的教师能够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完成自己的使命。我们应该看到绝大多数教师品德与心理素养是优秀的,工作是积极热情的,但另一方面职业的单调、职业压力与社会舆论关注又不可避免地极大影响着教师的心态,造成职业倦怠甚至形成不健康心理,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这是非常可怕的。很难想象一个心理不健康的老师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我们的在校生不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走向极端,除了社会、家庭与自身的原因,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制度尤其是教师素养的因素,我们的教师也是我们班级与团队的领航人,他们的心理素养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从这一角度看,我们必须下大气力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养,这是关乎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成败的大事。

健全的心理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首先,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学校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首先必须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所谓“教育者先受教育”,从而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感染是极为直接和深远的,他给予学生良好的形象榜样,学生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和感染,学生潜力才能得到开发,才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素质,从而造就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其次,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技巧,而且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影响力无人可比,他们的言行深刻的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因此,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下一代和未来的良好公民,保持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十分必要。心理健康的教师性格开朗、情感健康,他们往往会以积极的方式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相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情绪消极,或紧张、焦虑,或冷漠、消沉,或易怒、暴躁,而此种情绪又常常使他们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到委屈、愤恨,并可能最终导致学生的心理失调,所以,教师自身的心理素养对于健全学生心理,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次,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其教学能力的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往往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地得以实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心理健康的教师对自身有着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他们往往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和把握自己,懂得劳逸结合,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使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

当前教师心理素养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学习进步,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良好的个性特征,然而,长期以来我们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师德培训中,多见的是对教师的号召、倡议和考核要求,少见甚至不见的是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听得多的是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爱生育才的说教,很少听到甚至听不到的是对教师心灵的有效唤醒和细致呵护。在“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趋势下,师德建设工作如果老生常谈般继续自顾自地唱“高调”,必然会走入死胡同,收不到应有的结果和成效。教师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及对教师的评价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教师出现心理问题者不乏其人,甚至极端个案也不时见诸新闻。

教师心理素质的养成途径与方法

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呢?根据教师心理素质现状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与心理素养的水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塑造人的心灵、思想和品格的职责。因此,教师的政治立场、观点、态度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教师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尤其要加强个性与人格的修养。此外,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坚强的意志,稳定良好的情感以及浓厚广泛的兴趣,都是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质。

二是在学校宣传和继续教育中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对教师进行心理保健的训练。建议在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中设立有关师生心理健康的内容,通过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培训、辅导讲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心理素养,使教师不仅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掌握有关学生心理辅导的技术,同时也了解与本职相关的心理健康常识,系统掌握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心理自我平衡与修复的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心理问题的预防意识和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意识,努力为教师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避免师源性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三是学校领导应加强和完善管理,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负荷、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工作压力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超负荷的工作是目前比较严峻的问题。如何适当地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提高其工作效率,是学校领导管理者应当思考解决的问题。适当调整竞争机制,关心教师的心理需求。努力健全、建立公正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教育领导者要给教师积极的鼓励;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切实为教师排忧解难;组织教师定期学习心理学理论,不断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

综上所述,教师心理健康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教师自身的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全心理发展的需要。在深化教改的浪潮中,更要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师生共同心理健康,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招远市泉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