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正文

从国学文化中汲取为政之道

  • 投稿图诺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695次
  • 评分4
  • 32
  • 0

杜浩

近日,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等多部门联合推出了国内首套“全国领导干部国学教育系列教材”,这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领导干部正心、修身、治国的理论资源和文化基础将有本可依。(新闻见6月15日《法制晚报》“全国各级干部今年将轮训国学,涵盖用人廉政执法”报道)这套教材共11册,分别涵盖了修身之道、处世之道、用人之道、治兵之道、应急之道、廉政之道、执法之道、谋略之道、治国之道、天人之道等方面。例如,治国之道中又提到“必先富民”“功加于民”等具体的内容。这套教材填补了我国传统文化学科教学资源空白,是国内第一套面向各级领导干部的国学文化标准化教材,体现了“为人修身、为政以德、为官有法、公正和谐”的新时期执政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教材不仅系统阐述了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还与当代行政管理进行了有机联系和相互融合,为提升各级行政机构的执政思想、强化决策能力、创新执行策略、扩大用人视野、融入德性思维等方面,提供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策略指导。

干部学习国学文化,这让人想起总书记在多种场合讲到的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智慧的看法。2009年,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曾表示,领导干部普遍应当读三个方面的书,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以及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去年9月,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对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文中被去掉的现象表示很不赞成,“‘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去年10月,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中代表的国学典籍,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管理科学、法律经验、伦理标准、人际艺术,学习这些国学文化,对为人、为政、为官,都是极有益处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通过自省、慎独、改过迁善、养浩然之气等自我修养来提升人生境界,如“吾日三省吾身”、“君子善其独也”等。这样的国学文化可以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之败,由官邪也”有深刻的认识,强调为官者要涵育为政之德,“廉政以立身,勤政以务公,善政以富民”,“律己以严,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等。这有助于领导干部滋养心智、砥砺品格、提升能力,对官风、官德的清正廉洁,具有重要的陶冶塑造作用。这是符合当今反腐倡廉这个大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的要求的。

通过阅读国学经典,修身养性也好,获得知识和经验也好,追求真理和思想也好,或是以书施政也好,还是悟得政治智慧和社会学经验,接受政治教育和教化等,的确是我们人类所总结的读书学习的智慧和经验。我国的古籍《礼记》中就说:“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论语》载赵普对宋太宗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论语》),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这就是著名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而“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说是读书学习的政治功用的最精妙的解释。

当今社会,领导干部身在各种矛盾漩涡的中心,要经得住权力、金钱、名利、美色的诱惑,就应当从读书学习中汲取精神食粮,尤其是国学文化的教育学习。这是一种政治读书,或说政治感悟式的读书,也是对阅读提高政治自我和道德自我的高度的理解。这种发挥政治功用的阅读,不仅对我们的干部,就是对一切人都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