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国学教育正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民素质培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投稿菜鸟
  • 更新时间2017-09-05
  • 阅读量788次
  • 评分4
  • 18
  • 0
王友传

(江苏省泰州市白马成人教育中心校,江苏 泰州 225300)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农民的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本文阐述了培训在提高农民素质中的地位,分析了拓宽农民素质培训的渠道,并对提升培训实效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做好社会主要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民素质培训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关键词】新农村;农民素质;培训现状调查分析

在2016年视察小岗村时强调:“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这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需要。

一、高度重视培训在提高农民素质中的基础性作用

政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是搞好农民素质培训的决定性支撑。当前,我国农业、农民面临转型的迫切任务。据统计分析,2016年,我国50岁以上农业劳动力人口占到农村劳动力人口的50%以上,面临着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谁来种地”的问题将是我国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数据还显示,因为我国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从2006年开始,农技部门就开始推广精量播种、中耕除草水稻牵绳定距调栽等农业新技术,但是大多数农民不愿意学习,也不想学习,致使农业新技术很难得到推广。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90%的农民没有经过现代农业培训,依然习惯于传统的耕作方式,投入大,产出小,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在逐步丧失。

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关键是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农民,让职业农民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二、农民素质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尽管对农民的培训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现实是,我国农民素质培训中却存在着农户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相较于种粮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性比较高之外,大多数农户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农户普遍认为,种地不需要啥技巧,施肥、浇水、除草都不需要啥技术,会种地就行,对农业新技术缺乏兴趣。还有一部分青年农民不愿意参加培训,是因为打工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不愿意放弃打工而参加培训。而种粮大户由于种植面积大,有对技术和管理的需求,因此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比较高,统计显示,85%的职业农民希望得到系统性知识培训。

造成农民参加培训不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一是培训内容单调、不实用影响到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农民对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培训内容单调,缺乏实用性。目前对农民的培训中,普遍存在着重复培训、低水平培训、专业设置与农民需求脱节等方面的问题。参加培训的农业、扶贫、劳动等部门的老师,水平参差不齐,讲课能力差异很大,都影响到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是搞形式主义。许多地方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民培训指标,采取了硬性摊派的办法。有的地方通过发放肥皂、毛巾等小礼品的方式,吸引农民参加培训,有的搞虚假培训,只要在“培训登记表”上添上自己的名字,就算参加了培训。还有的地方照本宣科,撒胡椒面,什么都涉及,什么都讲不透,农民也听不懂,使得培训失去了其应有的严肃性和应有的价值。

三是培训时间间隔周期过长而且时间过短。由于对农民的培训政出多门,造成资金分散使用,一般实用技术培训一年只搞两次,每次只有一天的时间,留给农民消化知识的时间很短,使得培训很难达到培训效果。

三、拓宽渠道,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培训的效果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自然条件、区域文化不同,农民对知识、文化的需求存在着巨大差异。必须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形式,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农民素质培训。

一是发挥各级职教中心的主渠道作用。把目前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农民培训资金统一起来,由县级职教中心统一实用,由职教中心根据季节的变化,统一聘用专业教师对农民进行常态性培训,缩短培训间隔周期,增加每期培训时间。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农业新技术,还包括文化素质培训,真正发挥好各级职教中心在提高农民素质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是发挥好各类文化馆(室)、图书馆(室)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面向包括青年农民在内的广大农民,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技术,建立县乡村三级网络,通过文化书屋、网上课堂、网上夜校、文化大篷车等多种形式,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传播先进文化理念,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开展移风易俗教育。

三是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开展农民素质培训。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他们开展包括政策、技术、经营、教育、文化、电商、金融在内的专业培训。每个乡镇应根据利用元宵节、庙会、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村一级可以通过修史、修志、修家谱,举办集体婚礼等形式,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开展新风尚教育。

四是建立培训评价制度。对开展农民素质培训的机构和个人,在广泛征求受培训农民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考核评价,实行末位淘汰,对评价较高的,政府给予必要资金支持。同时,设立农民提高素质奖由政府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农民学技能、学文化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先锋.设中农民素质教育问题的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04)

[2]周会慧.浙江省农民培训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