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艺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一)传统的曲艺节目中广泛地传播文化知识和传承道德信仰。如《格萨尔王传》以藏族曲艺“岭仲”、《江格尔》以蒙古族曲艺“陶力”、《玛纳斯》以柯尔克孜族曲艺“柯尔克孜达斯坦”的传统节目及其曲本形式,通过艺人们千百年来的丰富、创造和说唱传诵,得以传承和保留。
(二)曲艺传播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传播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团结统一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崇德尚善”的人生态度,使广大民众在欣赏曲艺的过程中形成人生理念。
(三)曲艺有其自身独特的审美创造方式,也孕育出众多的其他艺术形式。如曲艺的“说书”,从形式(章回体)到内容(故事、人物与主题等)催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名著。许多地方戏曲剧种,如评剧由莲花落孕育而成,吉剧和龙江剧由二人转演化而来,从声腔到剧目多吸收和借鉴了母体的众多元素,结合时代特征,创造出自己的特点,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四)曲艺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曲艺的曲目具有丰富的内容、独具特色的形式,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精神,对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艺术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当代曲艺发展的现实困境
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加之行业自身的问题,曲艺与其它艺术一样,在发展道路上面临多重困境。
(一)经济一体化、文化趋同的冲击。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世界各种文化的融合也逐步加剧,外来文化对传统的艺术造成了冲击。人类在追求财富与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文化多样性逐步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文化趋同现象的加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活动和中国2003年初开始启动和实施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就是对保护不同民族与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倡导。
(二)大多数的曲艺曲种缺乏新的优秀节目。很多曲艺还是依靠传统的经典节目支撑局面,如相声和评书。相声创作和表演都缺乏真正优秀的新节目,中央电视台于2001年和2002年举办的全国电视相声大赛以及2003年的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就是鲜明的例证。再如评书,除了传统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岳飞传》和《三侠五义》等还拥有大批的听众外,新的评书内容缺乏吸引力,创作者稀少,听众甚少,影响力日趋衰弱。
(三)缺乏大批具有高素质的曲艺创演人才。曲艺作为一门艺术,传统的人才培养机制就是言传身教,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而现在从事曲艺工作的人,除极少数从专业的曲艺学校毕业,接受过系统、专业的曲艺培训外,大部分都是由业余爱好转入专业创演的,这样就很难保证创作与演出的水平。
(四)曲艺艺术观念的扭曲。对曲艺传统的误读和专业知识的缺失,使一些所谓的曲艺新形式“戏剧小品”“化装相声”等成为商业运作的产品,通过各种宣传与商业炒作,曾经流行一时,但仔细回味后却发现,曲艺的外在形式很美,内容却很空洞,不但没有促进曲艺的健康发展,反而使其进入了一个新的盲区。
(五)曲艺理论和评论的相对薄弱。曲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创作、表演等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既需要时效性很强的评论,也需要全面的理论总结,而目前中国的曲艺研究机构极少、理论研究人员稀少、理论阵地基本缺失,都表明曲艺的发展困境是一个十分深刻的现实。
三、保护和振兴曲艺的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各级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应制定曲艺的发展规划、政策,将曲艺保护和振兴计划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资源的投入与配置上,做到统筹和协调,保护和抢救各地的民族民间曲艺。
(二)资助曲艺艺人和团体,让优秀老艺人带徒授艺,让团体发挥繁荣和发展曲艺的核心功能。促进曲艺传统整理和继承,既应用传统的文字记录与整理等方式与手段,征集、整理、编纂和出版历代曲艺文献,并支持新的研究成果的发表与出版;同时也积极采用诸如录音录像等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手段,记录和留存现有的重要传统曲艺节目,让优秀的曲艺遗产得到有效传承。
(三)兴办各级各类曲艺学校。任何艺术的发展,最终都依赖于人才的培养与传承,曲艺也是如此,传统师带徒的作坊式教育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如今,曲艺的创作、表演、研究、编辑、伴奏、舞美、音乐设计等人才均十分匮乏,这些都需通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才能培养出来。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①我们相信,通过各方齐心协力、献计献策、共谋发展,曲艺会得到很好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中国曲艺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解决策略
- 投稿礼部
- 更新时间2016-04-20
- 阅读量686次
- 评分4
- 赞23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