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国学教育正文

谁铸就了钓鱼城的奇迹

  • 投稿小庄
  • 更新时间2015-09-20
  • 阅读量261次
  • 评分4
  • 64
  • 0

余显斌

蒙哥绝对算得“上帝之鞭”,其勇敢善战,早在随大哥拨都西征时便已崭露——一路金刀横扫,马蹄所过,营无完垒,军难成阵。克不理阿尔,下钦察,攻斡落斯,并单枪匹马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

拔都对这位堂弟佩服不已,力挺其登上帝座,是为元宪宗。

可是,九年后,这位当时世界第一军事帝国元首却死在钓鱼城下。是年,蒙哥50岁。“蒙哥”,蒙古语“长生”之意。钓鱼城,却让他人在壮年,折戟沉沙。

钓鱼城是一个神话。它窝在四川的深山里,默默地等待着机会,等待着一个在历史上耀眼的时刻。这个时刻终于来了,钓鱼城即将一战扬名寰宇,流传于青史之中。

这一年是公元1258年,大蒙古国的又一代汗王,被史学家认为有希望重振成吉思汗武功的大汗——蒙哥汗,带着他的铁骑来了。

几十年里,蒙古铁骑挟战神成吉思汗的余威,东征西讨,几无对手。因而有了一句谚语——蒙古兵上一万,天下无敌。他们击西夏,破金军,走花剌子模,征俄罗斯。长剑所指,天下惊心;号角声声,历史震动。现在,他们号角声声,来到了钓鱼城下。

这次,他们是来进攻自己盟国的。当年,为了利益,他们积极拉拢南宋,与其订立攻守同盟以维持后方,借此灭掉金朝。现在,他们觉得盟约存在的价值不大了,于是,“哗啦”一声撕毁盟约。

蒙哥军队兵分三路,自己亲统一路,盔甲如潮。

但是,对于这次进攻,大臣们多持反对意见,认为道义上站不住脚。蒙哥大概和现在一些信奉军事实力的元首一样,脑袋一摆——什么道义,力量就是道义!

有个叫脱欢的将军,在行军半途中谏阻蒙哥汗:“南土瘴疠,车驾宜早还。”蒙哥不乐,认为脱欢胆怯,为回军找托词。另一大臣忙遮掩,劝道:“脱欢怯,臣请居之。”言外之意,仍请蒙哥回军,自己主持战事。蒙哥的态度,史书言“帝称善”,可是称善之后,仍未采纳。原因很简单,在蒙哥的思维中,从没想到败——以蒙古百战余部,攻南宋文明谦让之人,不战则已,战则必胜。这种荣耀,与其让于部下,何如自己笑纳。

带着这种极尽狂妄的自信,蒙哥汗拒绝了大臣们的劝阻,一意孤行,御驾亲征,来到了他生命的终点——钓鱼城。

钓鱼城,将支撑起一个国家的脊梁,支撑起一个国家的希望。

一座小小的城,让蒙古铁骑所创造的神话灰飞烟灭。

此时,南宋山河风雨飘摇,内争外患纷至沓来。尤其在蒙古军三路进攻下,更是手忙脚乱,难以应付。可是,南宋军民却咬紧牙关,寸土不让。

面对这样的阻挡,蒙古人也出乎意料。在他们的想法中,宋人怯懦,文弱谦恭,写写文章,填填小词,还是满可以的,如果打仗,两马相对,刀剑齐举,他们一定会尿裤子的。可他们没想到,在这些同仇敌忾的人的面前,他们碰得鼻血直流。

蒙古帝国此次出兵,兵锋甚锐,国中精兵抽调一空,军中名将,无论哪一个站出来,都是历史天空中最璀璨的一颗将星。蒙哥汗也发下誓言,不下江南,誓不回军。

蒙古军采用的战略是:占领四川,然后取高屋建瓴之势,沿长江上游,顺流直下,直取偏安一隔的南宋都城——杭州。

对于这次战争的走势,大多蒙古将领都保持着和他们元首一致的看法,可有一个人在出兵之前,就这次作战的最终结果得出结论:宋人必胜,蒙古必败。这个人,就是元朝忽必烈座下一代名臣——郝经。

郝经在出兵之初,就写了一封《东师议》,上给蒙哥的弟弟、后来开创大元帝国的元首忽必烈,在文章中指出,蒙古军善于骑射,长于奔袭,现在,丢掉长处,与宋军在奇险之中争胜,丢掉所长,击敌之长,必无所获,“力无所用与无力同,勇无所施与不勇同,计不能行与无计同”,针对这种情况,最后得出结论:“拥遏顿滞,盘桓而不得进,所谓强弩之末不能射鲁缟者也。”

事情的进展,果然被郝经料中,蒙哥汗手挽十万大兵,最终,顿兵于钓鱼城下,进不能,退不甘心,直到失败,直到驾崩,然后魂归故里,葬身草原。

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出军之前,蒙哥钦点汪德臣为前锋大将。

汪德臣,谋勇兼备,是蒙古骁将,曾败南宋名将余玠,横行川陕,宋人谈之咬指。他为进攻四川,筑城利州,宋人睁眼望着,不敢与之争锋。蒙哥曾指着利州慰劳道:“今见汝身材甚小而胆甚大,不知敌曾薄汝是城乎?”汪德臣很得意地回答:“未曾一来。”蒙哥认为,这是宋人“惮卿威名”,当即立碑表功。

得到圣上如此好评,再加上骁勇多谋,汪德臣一路战胜攻取,直下成都、绵州等处,沿途宋军不是战死,就是败走。一时,四川全省岌岌可危。四川一下,江南再无险可守。

然而,汪德臣终于遇见了一个弹丸小城,挡住了他的部下的铁蹄,让草原健儿们的吼声变得喑哑无声,让马背上的勇士黯然失色,让横扫亚欧大陆的铁军难以越雷池一步。他们遭到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失败,金鼓不鸣,刀枪无色,士气不振,三军无语。

这个城,就是名不见经传的钓鱼城。

面对这座挡在铁军洪流前的小城,蒙哥汗用尽了当时攻城所能用的各种办法。首先采用劝降的方法,派出降将晋国宝,可惜,晋国宝去了那儿,没有劝降守将王坚,垂头丧气回去,“还至峡口,王坚追杀之”,且明明白白告诉蒙古军,这儿只有守城的将军,绝没有投降的将军。

劝降不成,蒙哥汗采取了围点打援的办法,把赶来援助钓鱼城的宋军一支一支吃掉,并挥兵四出,铲平周边宋军势力,命儿子末哥进攻渠州礼仪山,另一儿子进攻巴州平梁山,刚刚投降蒙哥的宋人叛军偷袭钓鱼城,并“命浑都海以二万人守六盘山,乞台不花守青居山,以杜援兵之路。”

陆上的宋军,已经被彻底阻挡于援救之外,可是,宋朝的水军仍可出动。宋人知道,钓鱼城一没,南宋半壁自此难保,水军立即出动,“宋将吕文德以艨艟千余,溯嘉陵江而上”,援助钓鱼城。蒙古水军早已埋伏在江上,顺风顺水,以逸待劳,将援军彻底打败。至此,钓鱼城已处于毫无援兵的境地。蒙哥汗呵呵一笑,马鞭一挥,十万大军围住钓鱼城,日夜攻打。

通过数十年的征战,蒙古军战争技术高超,无论步战、马战,还是攻城技术,都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可是,半年过去,钓鱼城岿然不动。此时,又遭疫病流行,蒙古军死伤无数。

汪德臣愤怒了,他觉得很没面子,一个百战名将,得到皇帝如此赏识,带着大军,猬集于小小的钓鱼城下,还要元首老人家亲自坐镇指挥。

于是,他组织了敢死队,衔着利刃,穿着黑衣,悄然无声,准备偷袭钓鱼城,结果一样悲摧之极,“会大雨,梯冲尽折,后军不克进而止”。战斗的局面,其严重惨烈程度,一定远远超过字面的书写。当时是六七月间,大雨瓢泼,蒙古军的杀伤性武器全部失去效用,火炮运用更谈不上。那些攻城器械,被宋人一顿大石砸得七零八落。前锋兵败如山倒,增援部队泥湿路滑更是跟不上。这一次,汪德也无法可想了。

围困,也明显地不成功,钓鱼城里准备显然很充足,给外面人送着大面饼子,还有大鱼大肉,告诉他们,再攻十年我们也不怕。而从不畏惧的蒙古勇士们,此时却怕了。

无法可想之下,汪德臣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准备独身犯险,劝降对方。那天,他一个人鞭一匹马,一跃而上,飞奔到钓鱼城下,扬鞭高呼:“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宜早降。”王坚采用的办法很简单,用后世歌词说:“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自有猎枪。”,当时没猎枪,但有石头,一石头砸下,汪德臣被砸成重伤。几天后故去,死年36岁。

蒙哥汗面对良将毙命,士兵殉身,又是气愤又是忧伤,无奈之下,亲自带领部队开始了对钓鱼城的进攻。

那次进攻,是1269年7月,也是此战最后一次攻城,蒙古军的声音震动山川,蒙古人的刀剑映着寒光。他们的元首蒙哥挥舞着指挥刀,指着前面,指着钓鱼城。他手下的百战健儿,潮水一样涌去,死了一批又一批。蒙哥汗眼皮也不眨一下,慈不掌兵,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个人的政治名誉,士兵的生命是在所不惜的。可是,这次一块石头飞来,没招呼士兵们,而是很准确地招呼在他的身上了,他扔下战刀,倒了下去。他,也为这次轻易发动战争付出了代价。

不久,他就在军营中重伤死去,用驴车驮回。蒙古军南征,堂堂皇皇而出,垂头丧气而归。

钓鱼城一战,毙大蒙古名将多名,且致其一代国君殒命,被蒙古军视为奇耻大辱,以至于蒙哥汗临死前,曾恶狠狠地下了一道命令,日后攻下钓鱼城,一定屠城。

钓鱼城,延续摇摇欲坠的南宋王朝二十余年国祚。

不止如此。以后,钓鱼城成为四川锁匙,元人断了由川灭宋想法,从襄阳渡江,灭掉南宋。宋亡后年余,钓鱼城仍据险抵抗,奉宋正朔。因为此战,宋史称赞王坚曰:“坚以鱼台一柱支半壁。”这在军事史上,属于天大的奇迹。

这个奇迹的实现,不是当时的守将王坚一个人创造的,而是由防守四川的数任官员和当地百姓辛苦创造的。

原来,从1243年始,钓鱼城的修筑已被提到日程上。当时,蒙古军已占领江淮以北,更是派兵连年攻占四川郡县。守川,就是守宋,本着这个念头,宋廷任命当时的名将余玠任四川最高政府首脑。余玠到了四川,鉴于四川及国家形势,准备将州府所在地迁移到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可是,一时又无处可迁。当时,蜀中有兄弟二人,都是白衣之身,极具文武之才,一个叫冉琏,一个叫冉璞,被余玠请来,请他们给以具体规划。

冉琏与冉璞接受任务后,关门闭户,坐于房内,以土堆山,以白粉画地,长达几个月,终于拿出一份建城规划图,放在余玠面前。余玠见了大喜,并以冉琏兄弟为总设计师,即日动工,开始州府新城的建造。

这个计划刚开始实行,所有州府官员极力反对,余玠愤怒地道:“此城若成,国家得安。”最后独立承担责任——大家不同意,那么责任就让我一人负好了。

钓鱼城,修筑于嘉陵江边,距重庆上游仅几十公里,是重庆城的北方屏障,因城池依钓鱼山而建,因此得名“钓鱼城”。它依山面水,有险峻高固的内城、外城,有八座堡垒式城门,“炮石不可近”,“梯冲不可接”,形势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钓鱼山四周高山险峻,数十山峰拱卫,当时,冉氏兄弟在每个峰顶上面修治城堡,沿山以石为墙,将这些城堡连贯为城。山中泉水丰沛,筑坝成堰,蓄水为塘,和平时节,种稻养鱼;作战之时,供给水源。

钓鱼城建好不久,冉氏兄弟因劳累过度而死。余玠不久也病死。

余玠死后,王坚继任。此时,国势一日日衰败,蒙古一日日强盛。为防蒙古入侵,王坚在城墙以内广开土地,鼓励耕耘,百姓们忙时耕种,闲时练兵。钓鱼城防守几乎做到了何人守何处用何器械这般细致规划。

钓鱼城,建造于1243年,到1278年,由于宋朝已经灭亡,城内军民才投降元朝。在元军进攻下,钓鱼城屹立不倒达三十六年,可谓铁关,也可谓创造了战争奇迹。

因为这,钓鱼城被欧洲人称“东方麦加城”和“上帝断鞭处”,其实,折断上帝之鞭的,不是钓鱼城,而是钓鱼城的军民,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方面说,钓鱼城的军民,可是称为“折断上帝之鞭的人”,这个民族,可以称之为“折断上帝之鞭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