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桓玄是志大才疏的类型,项羽就是才大志疏,由雄心的缺失反映到用人,反映到战略,终于满盘皆输。】
托马斯_曼
对于逐鹿天下的群雄来说,什么是最关键的?我想是心,心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大;心有多大,手笔就有多大。刘家的人心都大,后辈小子刘备虽然才能平平,可是“折而不挠,终不为下”,最终也挣得一分基业;刘邦以天纵之才,布武天下,将“大丈夫当如此也!”的理想贯彻到了底。
项羽也有一句类似的话“彼可取而代也。”可我一直以为系后人附会,至少从后来他的作为来看,他并没有那么大的格局。曾经有很多一统天下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但他似乎无意与此。
项羽最好的机会应当是灭秦之后,身为诸侯上将军,总领天下兵权,威势达到极至。如果能够在这时候收诸侯兵权,限制诸侯国土势力,厚封部下有功之臣,沿袭秦的郡县制度,在关中建国称帝,霸业既成,即使刘邦这样的野心家也将无能为力。
可惜项羽完全没有这个想法,他想的是“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完全是乡下土财主的德性。所谓“楚人沐猴而冠”,形容得再恰当不过;猴子不知道冠冕的意义,项羽也不懂得天下的意义,只知道做他的“西楚霸王”,王且霸是他的最高理想,则他的想法还停留在春秋时代,早先的秦始皇已然比他高明一筹。
可惜天下这个东西不是可以让来让去的,“天予弗取,反受其咎”。站到这个地位,就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想做土财主其可得乎?
大野心家下面还有很多小野心分子,小野心分子谓谁?韩信陈平等等。他们为何弃楚归汉,项羽待他们不好吗?非也,陈平在楚国做到信武君,都尉的高级官员;韩信稍微惨点儿,也是个郎中,算是项羽的亲卫队。项羽对他们不是不好,可是这些小野心分子们要的不是这点儿甜头,他们追求的是“千里觅封侯”,希望着有一天能够封侯甚至封王。项羽能给他们什么?天下已定,然而分封的是六国旧诸侯,项羽所能支配的不过是西楚一国一地罢了。韩信说项羽“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不是项羽吝啬,实在是没东西好封。
小野心分子于是纷纷投向刘邦,刘邦虽然使气凌人,不好伺候,可是人家有魄力。大家都是看着锅里的分菜,项羽看的是西楚这一锅,刘邦是瞄着天下这一锅,谁给得多乎?刘邦拿齐国给韩信,拿魏国给彭越,项羽能吗?则人心项背固有可原。
再说战略。刘邦眼大心雄,他干的事情叫做“天下布武”,拿天下当沙盘,划定几个战区,自己跟项羽缠斗,韩信张耳管北方一片,魏赵燕齐,只要不姓刘的统统拿下;彭越英布在敌后骚扰,建立小片根据地;萧何管汉中,拼命送人送钱。项羽干的事情叫到处灭火,自己的地盘就是西楚这一块,兵是江东子弟兵,钱粮是自产;齐国不服了要去灭火,刘邦来了也要去,彭越英布搞大了也要去。所谓以一国之力敌天下之人。虽然百战百胜,可是有生力量毕竟有限,一国的资源毕竟会枯竭;反观刘邦,虽然屡败屡战,周围诸侯的版图却渐渐由白色变成了红色,越打还越壮大了。战略的眼光高下,重要性实在远过于战术,石勒说“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说得应该是诚恳的。
桓温的儿子桓玄说过一句话“父为九州伯,子为五湖长”,如果说桓玄是志大才疏的类型,项羽就是才大志疏,由雄心的缺失反映到用人,反映到战略,终于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