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学术研究正文

刍议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

  • 投稿小赤
  • 更新时间2015-09-21
  • 阅读量723次
  • 评分4
  • 57
  • 0

刘建荣,黄伟良

(赣南师范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当今世界,网络科技高速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经济生活。人们利用网络参与经济生活的同时,也积极利用网络参与政治活动。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普及,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意识高涨。但是,网络给公民政治参与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网络政治参与的一系列秩序混乱问题。在我国极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充分挖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探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网络政治参与时空重组语境下的关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5)04-0049-04

收稿日期:2015-02-10

作者简介:刘建荣(1971-),赣南师范学院保卫处(武装部)处(部)长、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

当今时代,随着网络科技高速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有了新的方式和途径,网络自身的隐蔽性、自由性等特点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也暴露出网络政治参与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积极探索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这一问题,引导网络政治参与走上正确有序的路径,是促进我国完善政治体制的重大课题。

一、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对政治发展的意义

政治参与与政治发展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网络政治参与,则是网络技术发展与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型产物,是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关于网络政治参与,众多学者已进行了界定。“网络政治参与,即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进行舆论监督,参与公共管理,行使民主权利,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和新途径。”综合这一概念,可以将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理解为公民利用网络,通过合法的、合乎道德规范的途径参与政治活动,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行为。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网络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使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是实现政治昌明的内在要求

政治昌明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而网络政治参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人们也对政治参与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我国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覆盖面逐步扩大,人们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网上购物、网络信息搜索、网上办公等活动,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逐渐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更加便捷,了解政治发展的渠道多元多样;另一方面,传统的通过会议、投票选举、书信等政治参与方式的局限性日益暴露,这些参与方式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参与效果不显著,最终容易使广大公民的意志被部分领导人的意志所掩盖。网络政治参与利用公民的网络使用热情,弥补传统政治参与的局限,对推进政治参与秩序实现政治参与方式多元化,完善我国政治参与体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扩大政治参与渠道实现政治昌明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公民协商民主的重要途径

协商民主是我国政治参与领域的重要形式,网络有序参与更是实现这一形式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政治参与主要是间接政治参与,直接政治参与主要局限于基层,公民自由表达意见的需求严重受限;受政治参与时空的客观条件影响,传统政治参与往往通过纸质形式、口头形式,不仅费力、费时,还大大降低政治参与的透明度。与传统政治参与相比,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网络具有身份隐蔽性、信息传递快、时效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公民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充分利用网路所具有的这些优势,通过网上投票、网络监督、网上信箱、网络交流等手段进行政治参与,充分表达政治意愿,进行民主监督、民主管理这样,能推进直接政治参与进程,也能加强政府行为监督,为公民提供意见开通有效路径,使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可以直接与公民进行信息交流,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范围,是公民参与政治由间接变为直接参政。进而提高政治透明度,使政治决策、政治活动体现民意,符合民情。

(三)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是实现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的部署和安排,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主要目标。网络生活已成为公民生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基本建立了政府网站、网络论坛、政府信箱、政府交流QQ群、飞信,信息沟通渠道众多,有利于从各个层面收集群众意见;各地政府也积极在网上发布政府政策、方针,公布政府的各项信息,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同时,大部分政府部门设立了网络监管部门,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网络管理,及时答复公民问题,整理公民意见。各地政府在充分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的同时,也积极发挥网络在网上办公的关键作用,比如网上投票、网络会议、网络信息传递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纸质文件发布、下基层访谈等局限,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四)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净化网络政治参与环境的重要方式

网络自身的隐蔽性、开放性、自由性等特点容易使网络成为部分不法分子传播不良信息、开展非法活动的重要渠道,使网络政治参与陷入混乱状态。公民网络有序的政治参与,即公民利用网络,通过合法的、合乎道德规范的途径参与政治活动,推进民主政治发展,使政治运行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的方式。合法的,规范的政治参与正是对网络政治参与混乱的有效回应,是充分利用网络在政治参与领域积极作用,抵制消极作用的有效路径。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部分西方国家也加紧发展网络,利用网络传播西方文化,攻击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展开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民的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净化网络环境、保障网络政治参与的良好秩序。

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网络使用群体日益加大,已成为世界上网络使用用户最多的国家。网络的发展与使用为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体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网路政治参与已成为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表现和手段,也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势,但也面临重大的挑战。

(一)网络政治参与机会不均衡

网络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对部分地区、部分群体来说,使用网络可谓“难于上青天”。“人们获取信息的差距始终是存在的,而且正是这种信息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导致了人们占有、使用政治权力的不平等。”使用网络这一新的渠道来实现政治参与,其前提是参与者要有使用网络的条件以及能力,能够自主收集、分析、判断和利用信息,否则,无法成为一名网络政治参与的公民。而且,随着网络技术及其带来的网络政治参与的深入发展,网络政治参与的“鸿沟”会有持续加大的趋势。可见,网络政治参与的“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地区网络发展和群体使用网络能力不均衡上。在地区网络发展中,地域网络发展明显不均衡。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网络技术较为发达,网络普及率高,已经基本覆盖大部分地区,公民使用网络的机会高。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网络覆盖率相对较低,公民使用网络的机会低。同时,城乡的网络发展也不尽相同,城市地区网络发展迅速,几乎普及到每家每户;而乡村地区网络普及率低,人们使用网络困难大。在群体网络使用能力上,不均衡现象较为明显。年轻一代追随网络发展潮流,积极使用网络从事各种活动,尤其是政治参与活动,他们利用网络关注政治信息,了解国家、社会情况;而部分老人则觉得网络使用难度大,学不学习网络使用技术对自己影响不大,网络使用热情大减;同时,网络使用还跟知识水平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知识水平高的群体如高等教育的学生、老师、行政官员等网络使用难度低,网络成为其生活的重要部分,而网络使用对知识水平较低的群体如农民工则使用难度大,使用积极性不高或几乎不会使用网络。总之,受网络使用的主客观因素影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机会不均衡,严重影响我国利用网络进行政治活动的进程。

(二)非理性政治参与普遍存在

网络的发展固然为政治参与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也孕育着非理性政治参与现象。从客观上来说,主要基于传统消极观念影响和现代不良文化的影响。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封建历史较长的国家,公民的政治观念受封建文化观念的影响,守旧、顽固等封建观念根深蒂固,理性政治参与的因子培育难度大,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我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充分,官僚主义、特权现象及官本位心理、宗族观念等不良现象还普遍存在。在我国法律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以权谋私、认为权力大于法律的现象在部分地区还较普遍,如强制拆迁,暴力执法等现象,这使程序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难度加大,政府和群众矛盾恶化,公民片面批判政府、非理性政治参与情绪加重。另一方面,网路信息浩如烟海,各种信息参差不齐。国内有部分不法分子在网络上散布各种不良信息,有部分网络用户,尤其是年轻人网络识别能力差,往往成为这些信息的接受者甚至是拥护者,进而激发激动、暴怒等不良情绪,使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往往带有情绪偏见;国外一些组织和不法分子故意歪曲事实,制造虚假信息,鼓动群众情绪,制造各种事端,挑拨政府与群众关系,严重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进行,影响国家稳定。

从主观上来说,非理性政治参与受知识水平、个性发展等主观因素影响。部分网民知识水平较低,对网络上的信息只看表面,未能挖掘政治、经济等深层次的问题,或者未能站在国家、集体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进而片面相信网络上的带有重大偏见的观点,进而影响其在政治参与上的公正性。而有些网民个性随便,认为事不关己,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政治参与态度不端正,甚至直接采取反面态度。这样,网络政治参与阻碍重重。

(三)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出现新的治理危机

网络是当今人们参与各种活动的新型工具。目前,网络技术发展尚不完全成熟,网络监管,网络规范滞后于网络使用的需要,致使网络犯罪、网络规范缺失、网络欺诈等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出现新的治理危机。

随着网络的使用,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给人们,也给政府带来巨大的挑战。第一,网络立法尚未完善。我国有众多公民从事网络购物、网上恋爱、网络学习等跨地区、跨国际活动,而在政治参与中,更有网络会议,网络政治论坛等活动,这其中也会造成一系列新问题,如有网络会议中的参与人物身份隐蔽,假借权威身份向年轻人传播不良信息,麻痹年轻人思想,使其误入歧途。网络所要交流的不良信息难以审查,信息发布人员的行为难以跟踪,容易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而相关的法律规范尚未跟上,难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第二,网络监管失利现象严重。我国积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迅速辐射全国各地。但是,相关的网络监管技术发展缓慢,部分地区网络管理岗不予设置或对网络管理并不加以重视。在网络政治参与中,政府信息更新缓慢,信息陈旧,政府网站形同虚设,歌功颂德信息冗杂,舆论引导之类信息较少;部分政府、国家机密信息容易泄漏,安全隐患突出,给国家社会带来严重后果。第三,网络控制、网络犯罪现象严重。反动组织也通过网络发布歪理邪说、反动言论及其活动指令,以进行非法活动。部分组织、个人利用网络通过不法途径谋取政治利益,部分国家把自身意志渗入他国,企图干扰他国政治,制造内乱。所以,网络的使用,给政治参与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网络政治犯罪、政治干扰等一系列问题,给国家带来新的治理危机。

三、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的路径选择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是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新形式,充分保障了公民政治参与生活的权利,但在网络参政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保障公民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权应该强化网络监管,发展网络教育、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等方面形成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体系,为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提供强大的支持。

(一)加大网络建设投入,强化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

网络监管是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保障。网络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管理难度大的信息传输工具。要使网络政治参与覆盖全国,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必不可少。针对我国目前网络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国家应该加大中西部,农村地区网络建设投入,完善中西部,农村地区网络设施,促进网络全面发展,使各地公民具有平等的网络政治参与机会。同时,也应加强网络监管。为此,不仅要设立网络监管部门,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一要构建舆情监测网络,由上至下分舆情站、监测点、信息员这三个层次,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网络中各类可能形成政治舆情事件的言论和情绪及其信息源;二要构建舆情跟踪、评估及处理机制,动态跟踪、研判、评估网络信息,发觉舆情隐患,及时向决策与防卫系统进行反馈,科学处置网络政治舆情,逐步促进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三要构建应急联动机制,在监测、预警以及应对的过程中,整合行政资源,提供行政力量支持,形成分工协调、密切配合,步调逐步统一的操作流程,把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消弭于萌芽状态。

(二)发展网络政治文化,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

网络政治文化是提升公民网络参政意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发展网络教育,提高公民网络使用能力,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我国在网络使用能力上,群体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年龄差异和教育水平差异上。应积极发展网络教育,提高公民网络使用能力和使用热情,此为全体公民进行网络政治有序政治参与的最基本的基础。可以在各地设立网络免费培训中心,网络训练营等,使公民认识网络,学会使用网络。

另一方面,要培育公民网络文化,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网络的发展给我国引进各种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带来部分西方不良价值观念。培育公民网络文化,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对网络快速发展的我国,实为迫在眉睫。政府要积极在网络上发布有效信息,宣扬社会民主、平等,宣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对不良信息加以监控,适时加以整合。第一,要明确公民文化价值旨趣和核心内容。“要以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的合格公民为价值旨趣,以权利意识、自由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协商意识、公德意识和爱国意识为核心内容, 促成从权威人格向民主人格的转化”。第二,要充分利用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手段, 转变传统的落后的教育方式,推进教育载体、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和多元化。第三,要发挥民主实践的功能,创造条件引导公民真实地参与社会政治实践,即重视“草根民主”的实践价值,这是提高公民意识的最有效的途径。唯有如此,才能使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中能做到理性、客观,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

(三)加强电子政府建设,畅通公民网络参与渠道

电子政务建设时保障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的桥梁。网络政治参与中,公民是主体,政府是动力,是催化剂,是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引导者。所以,要使网络政治参与有序运行,重点要加强电子政府建设。“政府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着手,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真正在政府与社会及民众之间架起一座畅通的‘电子桥梁’。”首先,加强政府网络培训。培训不仅要提高政府的网络操作和网络监控能力,也要使其认识到网络对政治参与的积极、消极影响,提高政府的网络参与引导力,建设新型高素质网络队伍。其次,更新政府执政理念, 推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热情。部分政府观念陈旧,习惯于采用传统的纸质文件、茶话会议等政治参与方式,对网络政治参与置若罔闻。所以,要使网络政治参与有序运行,政府观念的转变是重点。然而需要引导政府转变对网络的观念偏见,让政府认识到网络在政府政治参与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配备相应的电子网络设备,使政府能利用网络进行办公,发挥榜样作用,形成“政府-职员-全体公民”利用网络参与政治事务的良好局面。最后,政府要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发布准确、客观、详细的信息,抑制网络虚假信息传播,使公众能第一时间获取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使政府网站成为民情民意得以顺畅表达的渠道和平台,这应成为政府的一种行政模式。总之,在信息化时代,政府应该不断更新观念,提供平台,创新服务,倾听公民的网上声音,支持公民展开网络监督,积极推动实现公民政治参与。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汪子艺.浅析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失范现象及有序治理[J].法制与社会,2011,2(下).

[2] 周静.试论网络有序政治参与[J].法制与社会,2010,7(下).

[3] 滕祥, 史献芝.对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思考[J].林区教学,2010,(12).

[4] 孙鸣赫.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回顾与前瞻[D].华南理工大学,2010.

[5] 林慧娟.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探讨[J].黑河学刊,2009,(9).

[6] 常飞云.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之扩大[J].人民政坛,2008,(6).

[7] 王有加.论公民网络政治动员及有序引导[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2).

[责任编校:赵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