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电影文学教育正文

从西方高等教育史看大学职能的历史演进——兼谈我国高等教育如何为社会服务

  • 投稿南小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421次
  • 评分4
  • 32
  • 0

胡冰君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被公认为高等教育密不可分的三大职能,它们之间相互浸透、相互关联,发挥各自的功能,构成了大学完整统一的三大职能体系。教学和科研为社会服务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发挥我国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高校应明确自身定位,提高自我认识,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做好服务;积极促使科研成果的转让及产业化;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为社区或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西方高等教育史;大学职能;历史演进;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44—02

通过对大学职能分化轨迹的研究,可以对大学未来的发展做出客观的推测,从而能够及时调整大学现行的系统结构,对内部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保证大学系统可持续地良性运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作为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只有高校内部教学与科研协调均衡地发展,才能将高等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提到高等教育的议事日程,从而凸显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无论是为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普遍问题,还是为缓解高等学校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的无奈情形,都无一例外地指向高等教育三大职能体系中的社会服务职能。

一、大学职能的历史演进

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印证,大学职能经历了从单纯地培养人才到教育与科研并重、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并进,进而产生为社会服务的第三职能的发展轨迹(见下图),呈现了由单一性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三大职能的渐进式的产生过程与相互关系有着其深刻的历史嬗变。

由此可见,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既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大学自身逻辑发展的要求,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因此,社会服务不仅不会削弱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而且还会促进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从而落实到培养人才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上。大学只有在有效地、高质量地为社会服务中才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声誉,才能提高办学效益。[3]

二、借鉴经验,发挥我国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

(一)高校应明确自身定位,提高自我认识,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做好服务

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专业特色确定服务的内容及形式,既要有特色,又要有侧重点。第一,高校可以将研究的创新成果与创新技术按照商业化的形式与地区联系,将高校培养的人才积极投入到地区中,为本地区服务。第二,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和咨询,加强教学服务,承担一些社区教育、就业培训、职前培训等教学活动。第三,开放办学,把学校建成文化资源中心,促进资源共享。

(二)积极促使科研成果的转让及产业化

20世纪50年代初,斯坦福大学为了鼓励企业家在此开办企业,将学校多余的土地出租给企业家,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让,这就是后来成为世界奇迹的“硅谷”。借助斯坦福大学强大的智力支持,硅谷迅速得以发展。我们不妨借鉴硅谷的成功经验,通过开设服务中心点,为企业提供理论咨询;设立企业和大学的联盟研究中心,大学提供科学研究人员,企业提供资金,两者合作,进行科研开发。通过大学与企业的联手,为科研成果社会化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三)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为社区或社会服务

鼓励教师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或社区人员提供培训、技术指导和咨询。教师可以在提供服务和帮助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指导性建议,并使之成为自己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并且在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了物质反馈。在大学中任教,很多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社会参与使教师与社会有了更多的接触,促使其与不同的人交流和沟通,发现研究问题的新角度和新思路。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

首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与老师合作研究,也可以自身承担社会重大问题的科研项目。在这种研究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了课堂以外很多从未接触到的知识,同时也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其次,开设社区服务课。高校将社区服务课作为必修课,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够关于社区服务的课程才能合格毕业。最后,组织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活动中,专门开设活动课。学生可以为社区提供直接服务,如做家教,去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或组织无家可归者要求社会为他们提供更多可支付的住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的历练,知道了人间冷暖,对自己现有的生活状态有了一个积极的心态,这是人生中非常难能可贵的经历,对他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也为职业生涯的的开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将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美好的转折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徐辉等译.高等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3]杨德广.现代大学的性质与功能[A].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刘宝存.威斯康星理念与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J].理工高教研究,2003(5).

[5]施晓光.美国大学思想论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严吉菲,林荣日.现代美国大学社会责任的批判性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