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正文

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发展中的应用

  • 投稿雪歌
  • 更新时间2018-03-05
  • 阅读量860次
  • 评分4
  • 72
  • 0

  [摘要]通过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发展中的现状,简要介绍了信息技术的概念、特性,重点介绍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目前应用状况,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发展中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业管理;应用;存在问题;采取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1[文献标识码]A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不可避免发展的潮流,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不同行业达到信息化的管理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以及行业追求的目标。我国是农业大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源泉以及动力,如今农业方面的各个活动已经由以往的粗放管理逐步向精细化管理的方向进行过渡,从而实现了农业的科学化管理,为农业信息化的管理以及农业信息网络一体化系统的建立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和技术上的支持。


  1信息技术的特征


  将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手段相结合,从而达到收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目的。同样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他技术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信息技术是以信息为主体的服务,具备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功能。


  信息技术是以信息服务为主体,不仅具有提高信息处理和利用信息的功能,而且还具备普遍性,时效性,相对性,客观性,共享性和可变性等特点。


  2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上的应用


  伴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当然在农业上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多种多样,但是具体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2.1在农业信息的统计、管理、动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21世纪,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统计、农业资源调查、农业信息动态监测与筹划等方面被广泛应用。遥感影像可进行图像分析,实时监测土地动态变化,对土壤分类制图,以及进行土地利用的规划和农业利用分区规划等资源的调查评价,将影像与信息数据数据相联合实现农业资源信息化的一体化服务,达到农业资源信息化的目的。


  2.2农业灾害的预估、监测与评估


  农业灾害主要包含自然灾害、病虫、鸟兽活动的危害、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灾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从而建立不同类型的灾害预测信息系统,对造成的灾害实施灾前预测、灾期监测、灾后评估以及提供解决方案,在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林火灾害预测的准确率达到90%以上;对洪水灾害的预测能力也取得显著效果;对旱情的预测准确度达到85%以上;在对山体滑坡、山区泥石流、以及地震方面的预测也具备良好的成果。


  2.3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产量估计


  农作物长势的监测是对作物苗期情况、生长状况及其变化的宏观监测,其目的不仅是为早期的估产提供依据,也是为田间信息化的管理管理提供及时信息。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是农业信息状况监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且与遥感技术的应用紧密结合。国际上于1975~1985年期间,美国对作物大面积清查试验(LACIS计划)、作物情况预计(CCA)和全球性空间遥感监测农业资源计划(AGRISTARS),实施了全球性小麦产量遥感估测,国内的学者也有相应的研究,史舟于1998年研发出分区决策系统以及选址咨询系统只要应用于县级农业种植和柑桔合理选址;吕晓男于2000年,研制出的是施肥咨询系统主要应用于低丘红壤玉米和高科技农业园区水稻施肥。在GIS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专业预测模型、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网络化等技术相结合,建立一体化农业管理与技术咨询服务系统。


  2.4农业环境污染监测与评价


  农业环境是指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发展的各类自然因素或者经过人为原因而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合,农业环境由气候因子、土壤因子、水因子、地形因子、生物要素及人为因子组成。随着农业生产大面积的发展,人们为了实现大产优良的目标不断地使用化学药品,另外城市人类活动频繁与工业废水的排放,使得农业环境污染不断的增加。因此为了减少对农业环境污染,对污染的农业环境区作出评价就成为当今时代关注的主题。当前农业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价主要是利用GIS技术和农业环境污染评价模型二者相结合,形成一个简单的农业信息评价系统。


  3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管理中的不足


  3.1当地对农业信息化的认知不足,缺乏专业性的人才


  大部分地方政府的人员对农业信息化认识比较基础,并没有深刻的了解,在概念上了解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管理具备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细节方案上的实施以及程序研发上还有不具备专业的能力,对信息化认知仅仅停留在书面的文字和简单的网上信息浏览,对农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还停留滞后的阶段。而且缺乏专业的研究人员,由于农业部门的发展前景有限,以及行业错综复杂的关系,很多专业性人才都很难久留在农业研究部门。


  3.2农业信息资源滞后,准确度低;时效性差,更新慢


  农业信息技术的功能主要表现对现有信息资源和新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综合的处理、加工和利用。在我国大尺度范围内的农业信息资源比较齐全,而且質量高,因此,研发的各类信息系统,在宏观决策发挥方面具备重要作用。而小尺度范围内农业信息资源由于设备不齐全,造成资源严重不足、农业信息采集的方法没有科学性,采集的样本量偏少,精度比较低,对信息的准确性的测定有较大的影响,从而使其失去权威性,缺乏实用性。


  3.3农业信息技术费用高,基层单位和部分农业部门无力承担


  建立农业信息化技术系统高新技术范畴,再加上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不如国外先进,进行信息化建设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影像资料时,有的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但是这些技术资源的费用一般比较高。特别是农业管理技术方面,由于其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一般处于劣势状态,因此要实现农业信息化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所需的研究经费相对较高,仅靠农业部门是难以承受的,更别说一些基层单位没有项目资金开展此项工作。


  4实现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4.1国家进行地区政府扶植,加强农户信息意识


  农业信息技术是以农业为目标的高新技术应用。由于农业是国家扶植的产业,是民生的根本。国家对政府进行扶植而政府主要的发展对象是农户,因此国家出资,地区政府进行扶植,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地方的优势和积极性,组织地方政府与相关研究们协作研究,这样政府就有余力针对不同的情况,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农户展开农业信息化的远程教育,提高农户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了解,培养信息化新型农民。


  4.2加快综合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及农业资源信息系统一体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领域在国际上也崭露头角,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在农业技术研究和农业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由于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不成熟,这些成果在农村和基层地区得不到广泛的推广和利用。因此,要加快完善农业信息化网络的脚步,建立完整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实时对农业数据库的及时更新。同时实现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相结合,形成互助互惠,相互协作,这对建立各类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咨询系统一体化是很有必要。


  5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当今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的应用,使得传统农业不断向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过渡,当今世界,是互联网的时代,也是信息不断发展更新的时代。在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趋势下,要想适应时代的發展,就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各个行业要想在市场中长盛不衰,就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不停地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


  作者:韩伟

    [参考文献] 

  [1] 赵中华,于新文.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在日本农业上的应用[J].世界农业,2003(10). 

  [2] 张金恒,朱德柱.基于“3S”技术构建农业灾害监测信息系统[J].灾害学,2002(02). 

  [3] 潘大丰,程季珍等.蔬菜施肥专家系统[[J].华北农学报,2000(03). 

  [4] 潘大丰,程季珍等.山西省主要蔬菜施肥智能信息技术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01). 

  [5] 石元春.我国农业的信息化改造,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6] 工人潮,蒋亨显.论中国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发展战略[J].科技通报,1999(01). 

  [7] 画覃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