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正文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真实性的有效途径

  • 投稿郝强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429次
  • 评分4
  • 66
  • 0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真实性的体现需要通过学生对于学科自主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性选择来体现,让他们通过与生活相关联来加深课堂的真实性体现。通过真实性课堂的教学来改变当前信息技术学科不受重视,褒贬不一的现状。本文从转变教育观念、把握现行新教材的特点、确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四方面入手,阐述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真实性的有效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真实性;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学校和社会已经逐渐引起重视,但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很多方面还很不成熟,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褒贬不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快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自主学习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与其它学科全然不同的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众多的基础学科和边缘学科。信息技术技能将成为当今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信息技术也将会成为初中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工具。

现在使用的新教材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基础的全面、持续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学生对信息问题解决的思路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和一般动手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教材的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极具吸引力,更是提高了学生对信息学科的学习兴趣。且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使计算机在教学软件的控制下,承担了教师的部分职责,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从“被灌输”的传统状态转向“自主学习”模式,每个学生都能在计算机和教学软件的适当引导下,自主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这种交互式教学既能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初中课堂的真实性的体现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再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使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灌输给学生,而应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有针对性、选择性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真正实现身份的转变,课堂才能真实存在。反之,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教材,仍旧会走上以前的老路。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材中关于真实性的体现方法,将还给课堂真实性的理念贯穿于课程全程教学之中。

其次,要全面把握现行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概念和形成一定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而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

重建师生课堂生活从而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方式,我觉得是真实性课堂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正确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不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现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好多内容出现在其它学科中,与大家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学生生活经验的内容来与课程教材中内容的对比,使得学生对于课堂的教学内容很感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的学习方式则是真实性课堂的一个体现。

当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也面临着这样一些问题:

1.初中学生起点层次不齐。由于小学学校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不是很重视,课程开设不足,导致有些学生几乎是零起点,对于这批学生来说,课堂真实性的体现难度加大。因为需要先使得这批学生有信息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然后才能逐渐体现真实性。

2.学校、学生思想上都不太重视这门课程。现在毕竟是应试教育,一切都围绕中考指挥棒转。信息技术不参与中考,学生、学校感觉信息技术学得好不好无所谓,只要能通过考查就可以了,反正不影响中考成绩,学生和其它科目的老师都将信息技术课当做学生放松的科目,上课就是玩玩的而已。学校信息技术老师也并不是精力能全部的投入到教学中去,大部分的精力都在被教学以外的其它杂事所占,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都认为自己是学校打杂的。

3.大多数教师仍采用广播教学——“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跟着学操作”,造成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而不习惯自己主动通过阅读教材或从其它途径(如软件的帮助系统或网络)来获取学习信息,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迁移能力较差。加之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有限,课程所覆盖的内容多而广,如果按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做、教师辅导”的方式上课,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将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因此,我们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学习任务而自主地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真实性的体现需要我们大家通过努力来达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人机交互,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不断创新实践,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弘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