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锡泉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214112)
讲学稿被认为是新的备课模式,笔者在2005年去南京东庐中学考察学习时了解到,东庐中学从1999年起就尝试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育改革之路。笔者尝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运用讲学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讲学稿设计的一般原则
(一)承前启后
和传统学科教学一样,每节技术课都围绕某个技术知识点展开,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或技能。教师在设计讲学稿中的问题时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学生感兴趣的、比较了解的技术案例为学生建构技术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探索领域。
(二)循序渐进
讲学稿的环节设计和问题处理可以因材、因人而变化,但必须注意循序渐进。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与人们爬山是一个道理,必须渐人高处,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能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所以,在设计讲学稿时,特别在设计自学引导中的问题上更应该遵循这个原则,所设计的问题应该由简到繁,有一定梯度,层层深入,从而减少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障碍。
(三)容量适度
“讲学稿”的内容应以一节课的时间为限,不能贪多,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巧妙设计每一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按照教学阶段设置教学深度,难度不宜过大。对初学的新知识点,要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上做文章,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的知识形成链状和网状结构。技术教育的一个亮点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在设计讲学稿时,应围绕学生发现和探究的能力上下工夫。
(四)理论联系实际
传统的劳动技术教育往往会出现理论课和操作课之分,而新课程注重学生手脑并用,要求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创新意识。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理念在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就要有全新的转变,在内容目标上要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统一,将操作训练和技术探索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提前编写
讲学稿的编写要有提前量,教研组长要在新学期开始就与备课组长一起根据组内成员的特点和教材做好分工,确定各个讲学稿的主写人。主写人应该在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前一个星期设计好草案,由备课组长召集全体成员研讨,再由主写人完善后印刷。上课前一天分发给所有学生,让学生按要求预习。
(六)灵活多变
讲学稿的模式不应固定,技术新知课、技术探究课、技术试验课、技术操作课和技术设计课的讲学稿应有所区别。教师应按照不同类型的课、学生背景和教学资源等巧妙地编写讲学稿,让学生在轻松、畅快的心情中学习。例如,笔者在教学“技术的道德性”时,引用“地沟油”、“大头娃娃”等新闻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得出必须在道德规范下使用技术,才能造福人类的结论。
二、讲学稿设计的一般要求
编写讲学稿时,要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并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带着问题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完成第二次教学;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得到反馈,进行知识内化,完成第三次教学。这种设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编写讲学稿首先应从学生和教材两个方面着手:一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和家庭背景,学生的关注热点和学习能力,这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指导对策。二要关注教材,吃透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深挖教材的育人潜能。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时代特征的、切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学习技术;在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框架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符合他们实际学习情况的案例,如在教学“方案构思及技术言语”时,对于一般学生只要求他们知道文本、草图、三视图、效果图等在方案构思中的应用,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和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实体设计和快速成型等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要求。一般说来,讲学稿编写应该包含如下内容:(1)明确学习目标。(2)帮助学生梳理已经具备的知识和已经了解的技术及这些技术已知的应用领域。(3)提供建构技术学习情境的案例资料或图片,并设置引入探究的问题。(4)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提供可以参考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5)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6)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
三、讲学稿教学的基本环节
讲学稿的教学一般有如下环节:(1)学期开始时,以技术教研组为单位,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工,确定讲学稿的主备教师。(2)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及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完成讲学稿初稿并交备课组长审核。(3)备课组长初审后至少提前三天将讲学稿初稿发给全体组员,并及时召集备课组成员集体研讨,提出修改意见。(4)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完善后交审核人审定、印刷。(5)教师在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按要求预习教材,归纳出主要知识点,努力回答讲学稿所设计的问题,写下自己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6)教师在课前一天收集学生预习后的讲学稿,了解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关注热点和学习障碍。(7)上课时,师生共同以讲学稿的内容交流讨论,教师扮演好“导演”的角色,鼓励学生展示和交流预习的成果。(8)教师课后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学生按要求完成讲学稿相关栏目问题的解答或在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