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正文

课堂,教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有感于薛法根老师《哪吒闹海》教学

  • 投稿赵乾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590次
  • 评分4
  • 96
  • 0

杨 志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225222)

当下的许多课堂,把教学内容指向学科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也许能获得某些知识,但仍缺少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我们的课堂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一是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二是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我的理解,所谓“变得越来越聪明”,是指学生有思考的过程,会运用知识,也就是,获得学习的能力。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聚焦:基于两则课例的对比分析

《哪吒闹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叙述了哪吒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重新过上太平日子的神话故事。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执教《哪吒闹海》一课时,预设了这样几个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不畏强暴、勇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时,教师以设疑促读、读中感悟、述中积累为训练主线,抓住文章的字词句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哪吒不畏强暴、勇斗邪恶的精神。这贴合了教学重点,无可厚非。但整堂课,教师更多地是以知识讲授为目标,围绕备课手册的标准答案,紧紧地把学生控制在自己要求的范围之内,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花费较多时间呈现了大量动画,其实对于这样一篇文本简短、语言浅显且学生较熟悉的神话,完全没有必要。除此之外,评课教师还提出两点观感:其一,教师重视了重点词句的挖掘、感悟,却忽略了对文本脉络的梳理,导致整堂课的教学较为零散,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整体感知。其二,根据课后要求讲“哪吒闹海”故事的环节,给人“走过场”之感。讲故事不同于复述课文,要将故事讲得精彩并非易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便涉及对学生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

于是,这节课后我们一起观看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哪吒闹海》。薛老师在教学中运用组块教学法,把课堂分为练习朗读、学习概述、学习讲述、学习转述四个板块。这四个板块皆指向读书之法,指向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板块1:练习朗读。在朗读课文的过程薛老师问学生故事要“讲得怎么样”和“讲给谁听”时,学生畅所欲言,兴趣颇浓。薛老师把准“火候”,相机说:“怎样把一个故事讲得精彩呢?老师有一个法宝。”有学生禁不住好奇地问:“什么?”是什么让学生这么好奇?我想,不仅仅因为学生想知道怎么把故事讲精彩,还由于学习此文时,“法宝”已在学生心中扎了根一一哪吒正是用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降妖除怪,使人们过上了太平的日子。由于薛老师说得神,学生就听得格外认真,再加上有像朋友一样的老师与他们一起练(“我们一起来练一练吧!”),学生能不兴致高涨吗?所以,当薛老师让学生把一句话变成三句话时,学生纷纷主动发言,并且说得十分精彩。

板块4:学习转述。PPT出示一

转述:一个故事——三种说法

龙王(告状)

哪吒(解释)

编者(颂扬)

转述板块尤其令人叫绝。学生从“龙王”和“哪吒”两个角度来转述“哪吒闹海”的故事,自由描述时的倾向性变得很明显。继而,薛老师作总结:“因为他们的目的不一样,所以说法也不一样。”并启发学生思考编者的意图,告诉学生一一“相信自己,要学会分辨是非,这样你才能变得有本事”,让学生自己去读《封神演义》。我想,这样的教学能激活学生的思辨力,而不是人云亦云。在薛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他是有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

二、启示:课堂要教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

成尚荣先生曾说,课堂教学,我们要让学生获得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什么?也许,知识遗忘了,但那个比知识更重要、更伟大的东西却不会遗忘,相反,会一直伴随在孩子的身上,伴着他们走出校门,走上人生之路,走向成长,走向成功。在他们的眼里,小小的课堂是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是和偌大的世界联系在一起的。

薛老师的课对于“课堂教学教什么”有着明确的指引:教知识、方法、技能,换言之,教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

第一,教必须的知识。

要让教学更有效,需教“必须的知识”。薛老师的课是有知识含量的。如,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时,告诉学生:“这段话当中有些词语很重要,要读重音。哪些词语呢?称霸一方、兴风作浪、治一治。”又如,读到“混天绫”一词时,薛老师告诉学生:“这里‘混天绫’的‘混’字读‘hun’不读‘hun’。”再如,薛老师让学生做“一摆,一扔,一抖”三个动作,体会到自己“不能”而哪吒却“能”,是因为“哪吒用的是法宝”“哪吒是神仙”“这是神话故事”,了解了有关神话的一些常识。足见,薛老师的课堂是十分重视教给学生知识的,并且是以很艺术的方式教给学生“必须的知识”。

第二,教阅读的方法。

金圣叹点评《水浒》说:“今人不会看书,往往将书容易混账过去。”实际上就是说不会阅读。语文课就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而不局限于了解内容。薛老师的课堂上,时时在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如“这一段讲东海龙王父子怎样呢?”“真好!你这是真的读懂啦!课文第一自然段就是讲龙王父子——”这是教学生抓重点词读懂课文。“像这种‘什么便什么,的人,都不是好人!”这是教学生抓住特殊表达句式读懂课文。“不管多么复杂的一件事,都可以用三句话概述。哪三句话呢?第一句:为何闹?第二句:如何闹?第三句:闹了又如何?请你根据这三个问题,概述一下这个故事。”这是教学生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读懂课文。“课文最后有一句话,说:‘从此,龙王父子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如果你是龙王,会善罢甘休吗?”这是教学生对未呈现文本的猜读。像这样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薛法根老师《哪吒闹海》的教学中随处可见。

第三,教写作的技能。

薛老师这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寓写作指导于阅读教学之中。如,“现在讲故事的时候,我们要把一句话变成三句话。有了这个本事,你就能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了。我们一起来练一练吧!就看这一句:‘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怎么变成三句话呢?”这哪里是在教学生如何讲故事,分明是在指导学生怎样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又如,“因为他们的目的不一样,所以说法也不一样。那么,这篇课文的编者,他是站在谁的角度写的?在帮谁说话?”“目的是为了颂扬这样一位英雄。现在我们看一下,一个故事有了三种说法,都因为——”“一个故事有三种说法,目的不同,说法就不同。”这些引导就是让学生感悟“站在什么角度写”以及“为什么写”。我想,我们的阅读课如果都这样教,还愁学生不会写吗?

教育的目的并不是造就“鹦鹉学舌”或“邯郸学步”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面对未来、具有智慧的创造者。学生平时看到的、想到的、触摸到的知识大多是有形的,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等却是无形的,这些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东西更加不可缺少。教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恰恰在于教给学生把握知识等各种要素之间关联的那种妙不可言的契合。薛法根老师的《哪吒闹海》教学,正体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