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永
“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创客”成为一种潮流。创客文化的流行呼唤教师成长意识的觉醒。创客型教师和学生的经历都给我们启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应该从被动应用到主动创造。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进展:静悄悄的改变
2013年3月,我到江苏无锡市的某所初中学校送学生教育实习,正好赶上了课间休息。下课铃声响起来后,不断地有任课教师从教室中走出来。我看到几乎每个人都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走出课堂。我不禁惊讶:这在十年以前是根本没有办法想象的事情,不管教师到底在使用信息技术做什么,毕竟他们已经将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日常最普通的事情。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时代,信息技术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教学中的每一个部分,从而使得我们似乎感觉不到有新技术在应用了。例如,每天收发电子邮件、使用博客、使用演示文稿,已经成为教师生活和课堂教学的常态。细雨润物无声,虽然看不到特别的应用,但是信息技术却已经在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改变着学校的课程与教学。
日本学者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说:
“静悄悄的革命,即使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绝非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越能得到确实的效果。”虽然佐藤学所说的是课程改革,但是对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也是一样的,奢望通过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来改变现状,往往会取得相反的效果。静悄悄的改变却实在地发生着。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问题:不愿意、不合适的改变虽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看到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 不愿意的改变
我所在的学校里有几块电子白板,虽然我经常用它们来上课,但是基本上不会操作,还只是将其作为显示屏幕来用。某次要给安徽省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苏州的胡老师简单地给我演示了电子白板的功能,我才知道原来电子白板有这么多的功能。我不禁反思:为什么有这么好的设备,我却不想也不愿意去学习和使用新设备呢?原来是我没有意愿去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我最初以为这只是我个人的懈怠与不愿意改变。但是在寒假与某所重点高中的信息中心主任聊天时,我才发现,在许多中小学校电子白板都成为了演示屏幕,并没有真正起到交互的作用。新技术涌现所带来的社会和市场冲击力,使得大众的关注点一直聚焦在“新”的事物上。但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不仅仅是技术的成熟就足够了,技术应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如果没有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教师仍然只会使用技术去增强旧的教学而已。同时,新技术所带来的技术障碍也阻碍了教师去应用它,教师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学习新技术和制作新资源。
2. 不合适的改变
是不是教师愿意使用信息技术了,就能够有好的效果呢?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时仍然秉承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将原来的人灌变成了电灌。在某种程度上说,不合适的改变反而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确有促进学生兴趣、丰富课程资源等优点,但不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也会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笔者曾经听过一堂使用平板电脑的课,教师让学生自己构思一个想法。很多学生都自己在构思,有位学生却在听到教师的问题后第一时间打开了百度搜索引擎。这说明了学生对于技术的依赖,不愿意自己动脑。信息技术应用不当可能会限制学生思维发展。多数教育学家认为,学会和善用技术固然很重要,但也应确保学生拥有批判性思考能力及求知的好奇心,并适时地告诉学生,网络并非无所不能。目前不使用网络等相关工具的教学方式正在萌芽,全球十分流行的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及蒙特梭利(Montessori)均推广不使用信息技术产品学习,而使用听觉及视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等。许多课后的数学辅导课程也开始舍弃计算机,改用算盘及计算盘等旧式工具。Oscar的老师Tamara表示:“在这个数字时代,学生们普遍使用网络工具,我并非反对在学习中使用技术产品,之所以出此作业,纯粹希望学生和社会大众有更密切的交流,而不是一味地依赖科技产品。”
虽然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应用一些信息技术工具,但是对于新技术的使用和学习仍然不够。同时,教师不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某种程度对于信息技术应用效果造成了一种危害。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仅仅是需要得到更新和发展,同时也需要提高教师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展望:不得不做的改变
时代在发展,学生在进步,教师面对的时代挑战要求他们不得不做改变,他们必须适应信息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面对“数字原住民”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就要从被动的信息技术使用者变成信息技术应用的创造者,从不愿意到积极改变,从不合适到系统改变。
1. “数字化原住民”学生呼唤教师创新
随着《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的《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的热卖,这一人群随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目光。其实,创客并不是一个多么新的词语,每个人都有创新、创造的渴望,尤其是儿童。寒假时,我的侄子拿着iPad很兴奋地尝试使用照相机中的各种效果。如今的儿童已经从小就开始接触电子产品,说他们是“数字原住民”一点也不为过。面对着希望创新和创造的儿童,教师怎么办?对于儿童都已经纯熟的技术,教师没有接触过行吗?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吗?不改变不行了,要想教授新一代的数字儿童,教师要首先成为一名具有创新意识、能够跟随技术潮流的教师。时代在变化,儿童在变化,教师不适应儿童的发展变化,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从补充走向注入:信息化教学发展呼唤教师能力提升
教育信息化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在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在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在信息技术刚刚开始普及时,人们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制作多媒体课件。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以及国外理论的引进,人们又逐渐转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绝对不仅仅是提法的不同,而是表现出人们看待教育中信息技术作用的观点不同。其实,国外也有信息技术与课程关系的相应观点,国外的有关研究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关系分成了四种:补充、互补、整合、注入。
补充关系似乎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强调信息技术对于课程由外而内的支持,信息技术与课程两者仍然是分离的个体。互补关系是信息技术与课程两者之间相互补充,各自选取优势。整合关系强调信息技术作为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被纳入到课程之中,在课程之中仍然显著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注入关系强调信息技术已经无形地融入到课程中的每个部分,成为课程不留痕迹的组成颗粒。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四种关系都发挥着作用,但是我们追求的自然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够进入到“注入”状态。
当信息化教学逐渐从补充走向注入,就需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师如果不转变,就很难真正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人们可能仍然把信息技术作为补充的工具,而没有真正全方面地应用信息技术。
3. TPACK:教师专业知识新体系呼唤教师技术知识
现代社会中,技术成为现代教育环境中的一个十分显著而活跃的要素。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要充分发挥技术对教育的作用,教师必须首先掌握技术,因此,技术成为当前教师专业知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TPACK是由技术与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相互作用综合而成的,对学科教师利用技术有效教学具有核心的支配作用。技术教学内容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Content Knowledge, TPACK),以舒尔曼的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为基础,在强调教师知识的复杂性、多面性和情境性的同时,试图描绘出为了将技术整合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教师掌握的知识的基本素质。在TPACK框架的中心,是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 TK)、教学知识(PedagogicalKnowledge, PK)和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 CK)三种主要知识形式的复杂交叠。
TPACK启示我们,如今时代的教师不单单要具有传统的知识体系,技术知识已经成为了一个核心的要素,必须融入到教师知识体系之中。技术知识不单单是一种孤立的知识,它已经与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等融合为一体。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必须知道在具体情境中如何利用技术进行教学,这是一种高度综合的复杂知识。
如何改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战略思考
既然时代呼唤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那么到底如何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呢?我们觉得既要做好顶层设计,也要努力做好研究工作,深入学科研究信息技术应用。
1. 深入学科研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
与以往的普遍性方法不同,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越来越强调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必须深入学科。一般性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师很容易就掌握了,关键是要针对具体学科特征研究信息技术应用。各个学科课程有自己独特的课程思想、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深入学科研究信息技术应用将会使得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更具有可操作性。张景中院士就明确地提出:“教育技术研究要深入学科”。他认为:“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根据课程的特点、内容要求和学生特点进行研究, 向深入学科迈出可喜的步伐。当教育技术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深入学科时,从实实在在的工作做起,那么就有很多东西可以研究。有了扎实的工作基础,自然就能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提炼出新理论,再指导实践发展。如此循环,教育技术学科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壮大。”必须深入到学科,否则不与学科结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只是空中楼阁,不能够真正地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效果。
2.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系统工程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不仅仅是简单的行为,而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首先要做好研究,研究先行后才能够引领后续工程真正地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同时,做好顶层设计,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评测标准等方面都要走在实践的前列。特别是如何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学习动机是至关重要的,既要通过考评方式促进学习,同时也要通过对应用状况的推进逼迫教师不得不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仅仅关注某些环节而忽略其他环节的话,那么即使教师学会了也用不上,也不能够取得效果。如今国家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就是要解决项目分散、标准不全、模式单一、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
学科教师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关键,没有教师的创新意识,就难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的核心地位,努力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得他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意识与能力,成为一个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