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正文

网络平台为心灵的沟通开了一扇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8-19
  • 阅读量270次
  • 评分4
  • 91
  • 0

作者姓名:徐美琴


学生为什么上课发呆?学生为什么不肯完成作业?学生为什么上自习乱说话?学生为什么厌学、逃学?学生为什么不肯讲真话?学生为什么总是和教师作对?学生为什么打架?学生为什么痴迷网络?学生为什么小小年纪就谈恋爱……新的问题、老的问题、意识到的问题、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曾经让许多教师和家长感觉困难重重。你是否总是在感叹:95后的孩子太难沟通。确实,95后的孩子们是不一样的一代人,他们崇尚个性、喜欢标新立异,不喜欢循规蹈矩,不言听计从,不在意成人的眼光和神情,依旧我行我素;他们思想开放而独立,早熟老练又有些叛逆;他们喜欢追捧新生事物。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曾经因为这些感到困惑,也曾经因为与他们的沟通不畅感到苦恼。只有了解他们是怎样的人,沟通才可以真正地走进心灵深处。我何不从他们喜欢的网络入手,尝试接近他们呢?于是我开通博客,从我的工作、我的家庭,到我的生活,每天坚持把点点滴滴记录在我的博客中。《一个黑板擦的故事》、《手机被收之后》、《父亲节》、《其实我只是担心你受到伤害》……每一篇日志都记录着我的感受:内心的真实想法、我的顾虑、工作中犯错误后我的愧疚,等等。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被完整地展示在大家面前,也许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一种强大的信任感在我和孩子们之间建立。孩子们了解了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都自发地在日志后面留言。有些孩子说,原来班主任是这么的善良,我们以为你也像我的父母一样不理解我呢!有孩子说,老师,你是我上学以来最懂学生的老师;老师我错了,不知道我的一句话会给你带来这么大的伤害;老师,你放心,我以后不会再让你操心……班级日志成了我和学生交流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我还建立博客圈子让每位同学都可以在圈子中发表自己的心声。博客让我和孩子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彼此相互宽容、理解、尊重。

网络平台沟通的形式多样,除了我所用的博客、圈子等,还有e-Mail、BBS、QQ、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的信息类型丰富,有图片、有声音、有视频、有文字,摆脱了传统道德教育以理论为主的空洞的说服教育,使沟通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时尚阅读,更加能够为95后的一代人所接收。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认识到网络平台交流具有如下几点特征。

1. 网络中平等的地位有利于师生建立信任关系

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大大突破了现实社会中人的社会阶层、地位、职业、性别等差异,意味着个体间的真正平等;增强了主体的道德选择、自我评价的行为能力;促进了人的完善和发展。正如我的博客,记录着自己的一片天空,一个真实的我,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师生的心灵走近了,有效的沟通开始了。记得有一位学生终于战胜自己的惰性开始写作业时,他在我的博客中留言道:“哈哈!老师,这是我完成的第一份ps作业!”虽然他完成得不怎么样。但是我立即给他留言:“看得出来你的作品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老师为你高兴。因为你今天打败了最强大的敌人——惰性。”师生共同分享了战胜自己的那份喜悦。正是老师给予了信任、肯定,肯定学生做了作业这一行为,才使得这位学生开始慢慢地进步。正如鲸鱼哲学中所说的,再凶猛的虎鲸在与训练师建立信任之后也会为训练师表演精彩的节目。如果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给予肯定和赞美,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也一定会为你表演人生的精彩节目。

2.以旁观者身份更容易看出问题本质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学生很难发现自身的问题,当同一个问题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他却能发现。班上有一位学生性情暴躁,常为一点小事和同学大动干戈。为此,我找了一些网络流传的视频放在我的博客中,有些学生观看后就开始七嘴八舌地留言,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他们思维的火花都被记录在日志里。访问记录里我也看到这位同学的留言: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他的难处,哥们儿,冷静一些。这正说明,有效的沟通更能让大家看到问题的本质。不需要学生的任何承诺,此时无声胜有声。这里需要的仅仅是学生的回味,自我的反思。学生知道这个道理,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3.弥补家庭教育中所不能得到的满足感

有许多问题源于学生不健康的家庭教育,父母的不认可、家庭暴力等促使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加叛逆。他们需要得到肯定,得到认可,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太心切,他们眼里看到的只有成功的最终目标而没有成功路上的艰辛。殊不知,没有成功路上的跌跌碰碰,又怎么会有最后的成功。当孩子无助、茫然时,多么需要一点认可、一丝肯定,如果在现实中找不到,虚拟的网络却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满足。正如腾讯的广告语:“你的声音,世界的回声。在这里,一个再微小的心声,也能让更多的心一齐共鸣。” 所以原本沉默寡言的孩子突然变得神采飞扬、口若悬河;平常习惯懒散的孩子在网络上变得行为敏捷、井井有条。他们在网络上展现出现实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才能,得到了认可,得到了肯定。记得有位心理学家说没有“情商”,孩子智商多高也难以成功。在孩子既定的智商条件下,网络对学生的认可和肯定给孩子创造最佳的心理,帮助她或他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智商发掘出来,充分地展示自己。

4.网络的虚拟性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律

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换句话说,也就是自己要求自己。如果每个人都学会自律,就不会有问题学生。道德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一味地压制一个人的行为,而是改变一个人的品质,使人学会自律,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网络的虚拟性正是对人自律的最好考验。在网络上你是一位完全自由的人,性别、角色、职业都是可以自己选择的。你想说话、不想说话也没有人会管你。学习、聊天、听音乐、看电影、打游戏都是自己选择。这就需要学生具有高度的自律和选择能力,才能正确地使用网络。

5.共享资源,降低道德教育成本

德育工作一直纷繁复杂,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使每一位德育工作者苦不堪言。网络平台让道德教育跨越到低投入、高产出的境界,让德育教育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看得更远。沿着别人走过的路,不断创新,走的人多了,路也就有了,而且会越来越宽阔,越走越平坦。不管是教师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难,还是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只要我们愿意放到一些大的论坛上,就会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与你分忧,帮你出主意,甚至是说出他们曾经在遇到这类问题时所犯的错误,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

通过网络平台沟通给师生交往带来方便、高效、快捷,但是学生的隐私问题如果保护不好,就会很快众人皆知,甚至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保管好网络交流平台的账号,至关重要。学生的隐私问题教师要做到坚决不外泄,否则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将会丧失。

网络作为e时代的教育媒体,一方面为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和现代化教育手段,拓展了道德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共享了道德教育资源,降低了道德教育的成本,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道德教育工作中来。另一方面,网络所具有的自由性、开放性、虚拟性、穿越性迎合了青少年学生的喜好,让学生乐于接受。基于网络平台的道德德育将会让沟通穿越心灵之门,让教师看清学生成长过程中真实的思维轨迹,有效地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江苏海安县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