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龙
【摘 要】“小组任务反馈系统”是由笔者独立开发的一套应用于局域网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馈和评价系统。主要为了克服信息技术课堂中组织教学、互动反馈的不足,革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它通过“任务包”和“任务完成信息反馈”功能,把相关的任务主动发送给学生,并将小组学习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使教师和学生直观地看到小组任务的完成进度,从而为教师重新组织学习提供依据,为学生改进学习提供平台,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着重介绍笔者独立开发的“小组任务反馈系统”,阐述“小组任务反馈系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和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信息技术;局域网;小组任务;反馈
【中图分类号】G4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1-0092-03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情况分析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的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运用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达到学生的创造意图。目前,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是以课堂操作实践为主,教师也大多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存在区别,接受能力和把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不同,学生在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给教师课堂任务的设计、计划及课堂纪律把握增加了难度。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目前的课堂中,大多数教师采用在黑板上张贴“分组表”,组内完成后小组长去黑板前画对勾,或者采取“贴星星”的方式,完成后由各组的小组长去黑板前贴小磁贴。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助,但是学生频繁地离开座位、回到座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创作。同时,由于学生走动频繁,也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课堂的教学组织。
信息技术课堂“小组任务反馈系统”的探讨
1. 小组任务反馈系统
为了及时检验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笔者独立开发了一套应用于局域网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馈和评价系统——“小组任务反馈系统”。它主要为了弥补信息技术课堂中组织教学、互动反馈的不足,是革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通过“任务包”和“任务完成信息反馈”功能,把相关的任务主动发送给学生,并将小组学习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使教师和学生直观地看到小组任务的完成进度,并结合作品形成对学生的评价,从而为教师调整教与学,重新组织学习提供依据,为学生查漏补缺、纠正错误、改进学习提供平台,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是:在上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制作本课的“任务包”。“任务包”包括:学生探究或练习时使用的资源和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帮助文件。在上课时,由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创设学习情境,发送相关的“任务要求”,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通过相互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阶段性“任务包”。然后,组长根据组内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小组反馈工具”提交任务完成的人数,教师通过展示任务,对每个“任务包”的完成情况给予点评,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鼓励。学生经过几个阶段性任务的学习,最终共同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如图1、图2、图3所示。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各小组的协作情况,以及小组汇报任务结果时的发言情况,可以拖动界面上的图形,奖励小组相应的“智慧星”,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
2.“小组任务反馈系统”的理论依据
“小组任务反馈系统”的理论依据是协作学习策略。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策略,其要点是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来组织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者个体的活动之间是一种有机的关系,一方面学习者需要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要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共同完成整体的学习任务。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的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
在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协作学习的发展,这使得对于协作学习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有效的协作学习需要适当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支持,学习环境设计也是面向知识时代教学设计框架建构的重心,对学习环境合理设计才能保证网络协作学习顺利实施,进而促进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培养学习者的高阶知识和高阶思维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小组任务反馈系统”的意义
1.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中根据教师规定的时间和布置的任务,积极探究、认真完成。遇到困难,不但可以使用“任务包”界面中的“操作锦囊”进行自学,还可以在小组内提出,由组内能力强的同学指点、帮助。学生在小组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取了新知识,提升了创造、研究能力。学生上课说闲话的少了,学习比以前认真了,积极参与操作了,教师自然就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2.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小组任务反馈系统”中的小组基本上由座位邻近的学生自愿组织而成,在学习中出现了问题,组内的学生能很好地相互协商,相互探讨。在整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主动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调整;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程度也大大减少,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以一定相关指导。
3.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交往能力
以“小组任务反馈系统”作为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扶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从而使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和、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
“小组任务反馈系统”的应用本系统安装和使用的步骤如下:
(1)在局域网的教师机上安装“小组任务反馈系统”服务器端。安装完毕后,修改“教师端”配置文件“ServerProgressControl.cfg”中的“[Task1]-[Task3]”“ServerShow”后面的文字,自定义服务器端任务名称显示。每个段中的“ProgressEnable”控制学生端的任务按钮的有效性,初始值为“0”(无效)。
( 2 ) 配置并发送“ 小组反馈” 到学生机。将学生机配置文件中的“ S e r v e r IP” 修改为教师机的I P 地址, “TopicName” 修改为实际课题,“ A s s ignme n tsNumb e r ” 修改为任务的个数,“TaskName”为任务描述,文字将显示在学生端的任务按钮上。
(3)启动教师端和学生端。学生端有断点记忆功能,如果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关闭了程序,只需重新运行程序,即可恢复退出前的状态。
在实施协作学习前,根据学生中存在差异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类。从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配对,组成结构合理的“学习协作小组”。学习协作小组则体现在座位表的编排上,一般以2~4人同桌的形式为主,应依据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状况及时调整,保证小组成员的互补性与友好协作。
在教学活动中增进小组内部的协作与小组间的竞争,组织好“反馈内容”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对此,笔者提出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小任务,也就是“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小任务”下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一个“整体性”的任务,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教学“图形的选取和移动”时,笔者设计了“郊游”的整体任务。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将整体任务分成了“修复撕裂的拓展活动通知”“出发前的‘换装’准备”“过小河,穿山洞,到达农场”“农场体验活动”四个任务。通过前两个任务解决教学重难点,通过后两个任务进行技能的巩固、练习。在每个“任务包”中,为了解决由于学生能力不同,完成任务时间有差距的现象,除了可以引导学生在组内相互协助,还要有拓展性的任务,以便能力强的学生进一步探究或巩固操作。在本课中,笔者在“任务二”中布置了“换一套衣服”的达标任务,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继续完成“戴帽子”“挎背包”等延续性操作,提升他们的学习品质,如图4所示。
使用“小组任务反馈系统”要注意的问题
1.建立协作小组,培养得力的组长
组建4~6人为一组的协作小组,这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尽量使成员在性格、能力倾向、性格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同时选一些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较好,具有专长、口齿清楚、说话流利的学生当组长,并进行积极培养。
2.加大课堂纪律的调节,使学生养成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是一般孩子的通病。因此,要求学生在讨论时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这样的引导, 让学生在互相尊重中实现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协作,从而达到学会交流与协作。
3.建立互助协作的制约机制
保证小组学习取得理想成效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而且乐于与同学协作的良性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作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协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协作达标。
通过在信息技术课中使用“小组任务反馈系统”,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都得到了提高。这正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使用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对学生发展所起到的良好效果。教学改革是无止境的,继续研究、改进“小组任务反馈系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用心探索、总结,就能使信息技术课堂更有实效,最终让这种便捷有效的反馈系统在教学中结出硕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