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正文

兼容性阅读:当下学生阅读引导策略研究

  • 投稿狗子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777次
  • 评分4
  • 24
  • 0

易 建

传统阅读即传统纸质阅读,就是对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的阅读;现代阅读即现代电子阅读,就是借助电脑、手机、电纸书等电子设备,对电子书(数字化出版物)的阅读。

并行式发展:传统与现代阅读的发展趋势

1. 现代阅读蔚然成风

学生需要电子阅读吗?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电脑、手机等电子阅读设备正在迅速走入学校和家庭,也走进了学生的生活。随着物联网的迅猛发展,整个世界已结成一个信息的网络,学生也被“网罗”其中,电子阅读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2. 传统阅读无法取代

书本,作为一种物质的实际存在,所具有的某些方面的优点是电子书无法取代的。电子阅读不可能消弱带有“笔墨书香”的纸质阅读对阅读者在人品、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巨大而又难以言传的熏陶和影响。因此,有着上千年悠久传承的纸质阅读,谁也无法断言它会消逝。

互补性特质:传统与现代阅读的利弊探讨

当前,国内外大部分专家对现代电子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各自利弊的探讨。

1. 现代阅读比传统阅读具有更高的吸引指数

美国阿克伦大学读写能力中心开展了一项研究项目,评测电子阅读对儿童产生的影响及父母对电子书的接受程度。调查发现,很多教育工作者把电子阅读看作一种很好的“助推手段”,他们认为电子阅读有利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对那些不爱读传统图书的孩子,效果更为显著。现代阅读的优势已在“可汗学院”中得到旁证:电子阅读(学习)比纸质阅读(学习)更具有吸引指数,并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晓芜则提出,利用信息化的科技成果,逐步改变应试教育的困境,建立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电子书就成了解决阅读条件受限等诸多困难的手段和途径[1]。

2. 传统阅读比现代阅读具有更高的绿色指数

在国内,沈阳师范大学秦旭芳教授认为,学生如果大量地使用电脑进行阅读,长期地接触电脑,会造成严重的电脑辐射、视力下降并形成鼠标手,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学生的睡眠时间,从而影响其学业成绩和行为[2]。而纸质阅读则相对“绿色”,对人体的影响较少。当然,从科技发展角度来讲,不断进步的技术可以逐渐减弱电子产品对儿童视力等身体机能的伤害。同时,国外一些教育学者也注意到,电子阅读器里的卡通人物和游戏形象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他们认为,保持对故事本身的注意力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方面非常重要[3]。

最优化原则:传统与现代阅读的兼容策略

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是在阅读中养成一种习惯,生成一种情调。电子阅读是辅助孩子学习和认知的一种手段,应和传统纸质阅读有效结合,相互补充,以期取得最优的效果。电脑等阅读设备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使其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同时学生更需要直接的感知和真实的交往,需要能慰藉精神的纸质阅读效果。因此,发挥两种阅读方式各自的优势,才能达到阅读应有的深度并让学生产生心灵的悸动。笔者认为,从学校教育教学角度来说,不管是教育学生如何阅读,还是教会学生掌握现代阅读工具,信息技术教师与语文教师应相互配合,使学生在传统阅读与现代阅读并行发展的交融中,实现“互助互长”的兼容性阅读。

1. 应对条件限制,走向双会式的“兼容阅读”

案例呈现:在学校里,六年级学生张××比较喜欢使用家里带来的平板电脑上网看书,还经常利用上信息技术课的时间从学校电脑下载电子书到自己的平板电脑上。同桌李×很羡慕,也非常渴望能拥有这样的读书方式,但李×受家庭条件影响,并不能进行电子阅读。

应对策略:电子阅读因其便利、快捷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青睐。但是,学生要能进行电子阅读,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比如身边要有电脑、电子书等数字化设备,甚至还需借助网络或无线设备。因此,对学生来说,电子阅读并不是随时随地就能进行的,受到电子设备、电力供应等因素的影响。纸质阅读则完全不受条件限制,只要学生对一本书拥有阅读权,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因此,从当前学校组织教学的便利性层面来说,信息技术教师与语文教师可以跨课程配合:语文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更多地在传统阅读中品味“一纸书香”;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则可面向广大学生提供电子阅读平台,让学生遨游网络书籍的“海洋”。这样,就能根据当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所具备的不同硬件条件灵活调整学生的阅读方式,具备数字阅读条件的可进行数字阅读;不具备条件,纸质阅读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只有让学生切实掌握两种阅读方式,才能让学生有切实的体会,才能顺应时代的呼唤,面对两种阅读方式都不“羞涩”。

2. 突破个性倾向,走向效能型的“兼容阅读”

案例呈现:学生陈×在家里阅读时,喜欢一个人躲在书房里,一待就是半天。为了让她能及时看到一些新书,父亲给她买了iPad以便上网下载书籍,但她并不喜欢这种阅读方式,就把iPad送给表弟李××。李××对iPad爱不释手,在iPad上一边阅读一边与他人通过聊天工具分享阅读心得。

应对策略: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偏好,体现为各自较稳定的阅读个性。这种“个性”是指个人相对较稳定的阅读心理品质,它包括阅读个体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如有学生喜欢在较为安静、悠闲的环境和心境下进行阅读,独自一人阅读书籍,细细品味书本内容所带来的情感体验,那么,就会选择以自我封闭为主要特征的传统阅读方式;而有学生偏重于与其他阅读者的互动交流,那么,则可能选择电子阅读形式,同时通过网络即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想和收获。从教师教育教学角度来说,更应关注学生阅读的品质和效果。因此,在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工具以后,对于偏爱纸质阅读的学生,语文教师不妨引导他们将读书心得发布在班级网络论坛上,在与同学网络交流中逐步体会到“读书与人分享”的快乐,并在互动中不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要教会学生能够在泥沙俱下的网络资源中,辨析错综复杂的信息知识,引导学生甄别并吸收健康有用的信息,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去伪存真”的能力。

3. 实施模式切换,实现双卡式的“兼容阅读”

案例呈现:五年级的丁×喜欢看一些名著,时常看到他拿着本厚书在教室里阅读。当遇到一些生僻的字词时,他就向教师借用办公室电脑在线查询字词含义。学生萧×则喜欢在同伴面前卖弄一下“周边新鲜事”而受到同学们的“崇拜”。据他透露,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机房,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查阅一些时事新闻,甚至还经常把一些有趣的事情记录在书本上。

应对策略:当代社会,社会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当学生阅读一些时事讯息时,可以借助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快餐式”阅读。而中外名著底蕴深厚,适合细嚼慢咽地品读,因此对这些书籍的阅读适合以传统纸质阅读为主,阅读中遇到生僻字词时,通过上网查询即可迎刃而解。当在网上阅读一些信息,捕捉到自己喜欢的文段,也可以记在书本上,以便以后翻阅。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线上与线下密切配合的阅读方式正逐步走向大众、趋于成熟。对学生来说,不管是纸质还是电子阅读,发挥两者的优势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与语文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纸质书与电子阅读器都是知识承载的工具,关键是要合理地使用它们,让它们对于自己的阅读产生正向的影响。在学校教育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的互动整合,帮助学生应对条件限制、突破个性倾向、实施模式切换,最终能深入“阅读”、品味“阅读”。

兼容性阅读的策略和途径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还较广,谨以本文抛砖引玉,以期大家对此话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却咏梅. “ 数字阅读” 冲击波[ J ] . 山西电教,2006(4).

[2]秦旭芳.电子阅读的利与弊[J].家庭教育,2006(10).

[3]陈璐.电子阅读无法替代亲子互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7).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