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正文

基于反转课堂的生成性教学研究

  • 投稿观明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350次
  • 评分4
  • 27
  • 0

卫才友

反转课堂与生成性教学的概念

1.“反转课堂”概念

“反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被称作“翻转教学”(Flipped Instruction)。反转课堂是指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它将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转移至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则由原先课后做作业的活动转移至课堂中的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了反转课堂,它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创新。

2. 生成性教学概念

生成性教学,它是指在学校课堂教学环境中,在发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面对突发或偶发的意外、惊喜、尴尬等一切与课堂预设无关的事件时,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并以此为学习的媒介或者学习的载体,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地学习课程的过程。

反转课堂中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复杂性。在反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除精心设计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这些课前资源外,教学的课前预设反而简单,这也就更增加了教师在课中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预设坚持“以学定教”。在课前既要求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保持弹性,以学定教,及时调整,又要注重多元评价,实现评价的艺术性、客观性、适时性。二是注重教学预设的“三结合”。即目标的系统性与生成性相结合,知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结合,教师的主体性与儿童的主体性相结合。三是保证教学预设的超越。这种超越主要体现为生成课程克服了预设课程在目标、知识观、师生关系上的某些局限与不足。

动态性。生成教学是在反转式学习的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在反转课堂的反转式学习中的互动包含有学生的发展和学习之间的互动、不同符号语言之间的互动、思想和行为之间的互动、个人与他人之间通过互惠式交流而达到超越个人成就的互动,它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而这些互动,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微课的充分学习的基础上的,都是建立在学生对自主学习任务单基本上都能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

情境性。学习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的,环境和儿童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良好的反转式学习环境具有以下功能:一是为生成课程提供了内容来源;二是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三是成为教育互动的关键性因素;四是可以帮助课程的生成;五是环境的记录功能为下一次课程的顺利生成提供了发展方向和修正的机会。只有在教师创设的开放性、互动性的教学环境中,才会有生成性的资源发生。

突发性。反转式学习能预设的资源(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课中练案等)不是生成性资源,而是为生成性资源服务的预设性资源,是学生产生生成性资源的基础和相关的条件。在反转式学习中,因某一因素而发生意外,让具有突发性、偶然性、不可预计性的生成性资源就像春笋一样一个接一个地产生,这也是为什么反转式学习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及喜爱的原因之一。

隐藏性。在反转式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的意外事件。这些事件都没有标上标签,也没有什么信号,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去捕捉、去加工处理。这里,对教师要求就更高,面对生成,面对反转式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观察的角度、信息的准度、思维的速度、掌控的力度、讲课的精度、练习的坡度、激励的巧度、处事的态度八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的驾驭做到驾轻就熟,能够熟练地去捕捉生成性资源和处理生成性资源。

价值性。生成性的资源一般来源于儿童的兴趣、教师的兴趣、发展的任务、物质环境中的事物、社会环境中的人们、课程的资源材料、意外事件、共同生活中的冲突、给予关爱和建立的常规、学校家庭社区与社会文化所持有的价值观等。在这些资源中,应该都是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有用的,对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是可以用来进行深挖和延伸的,是可以深化本课的主题的,也就是有价值的。但这些都需要教师去甄别,才会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更高效。

反转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实践策略

要在反转课堂中关注生成性,并使反转课堂富有活力,富有灵性,就必须在课前认真预设,课中认真实施,关注每一个生成性资源,课后积极反思,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成性。

1. 生成性教学课前设计策略

在反转式学习中,为使生成性教学的理念得到有效落实,必须转变以往刚性、静态的封闭型“教程设计观”,树立弹性、动态的开放型“学程设计观”。

(1)反转课堂资源设计

在反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由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微视频来完成。教学微视频可以由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录制或者使用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微视频设计及应用过程如图1所示。

(2)课前学习任务单设计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为了让学生较好地、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而设计的一份学案。它坚持“知识问题化、练习层次化、自学引导化”的原则,将学生学习的内容,通过各种题型设计,进行有效的组合,使学生有效地完成课前预习。课前学习任务单主要有引导性、知识性、检测性、独立性等特点,与之相配套的,除教材之外,还有教师设计的微视频。

(3)课前弹性教学设计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预设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种预设不应是刚性的、机械的和过分统一的,而应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教学设计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按部就班的精细严密的筹划。应该注重宏观设计,着眼动态生成,突出系统开放,强调互动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给教师和学生足够的留白,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为教学资源的生成提供可能,为个体知识的生成创造条件。

反转课堂弹性化教学设计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更粗放,它只为教学设计了大概路径和主要事件,并不具体规定每一步怎么走,也不详细规定每一事件的处理方略;二是更精细,它虽然没有为每一步教学作详细规定,却考虑到了教学的种种可能,为教学设计了多种可能路向和推进策略。成功的教学预设,是一种留给教学足够空间的预设,是一种包含着丰富生成性的预设,是一种宽容偶然性和突发性、促成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预设。

(4)反转课堂模式设计

根据反转课堂的内涵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我们在Robert Talbert教授的翻转课堂模型基础上,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反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型主要由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课堂内化部分,重在学生质疑、检测训练、协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延伸等几个环节,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下,保证学生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生成。

2. 生成性教学课中实践策略

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也成为了教学生成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尽情地激发自己,展示自己的想法、思路、成果等,课堂一时精彩纷呈,思绪自由飞扬。在这个学习的全过程中,可以遵循六个策略。

质疑策略。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与家长、教师和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很多意想不到的生成性资源,可能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发而产生的,也有可能是通过学生的相互质疑而产生的。每一个问题,因大家的基础不同、已有的经验不同、对事情的看法及态度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不同的价值观。在回答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只要教师及时捕捉到了,一定会成为精彩。这里的质疑,应该包含有教师的质疑和学生的质疑,更重要的是学生向教师质疑、向同学质疑。正因为有所发现,有所质疑,才会有学生的思考。

点拨策略。教师点拨效果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的高低。教师点拨时要做到:一是要有启发性,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要有弹性,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包办代替,而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这个环境要宽松,余地要大。

展示策略。反转课堂的反转式学习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上,都有极大的改变:从教师独白走向对话、从封闭学习走向合作学习、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个体享受走向共享,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展示、评价,都是在学生的主动下进行。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要鼓励孩子通过表达性动作、表情、语言、体态等来探索环境和表达自我,又要鼓励孩子去大胆地纠错、争论、辩驳、追问,通过探索、研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基本展示活动去碰撞。

信息重组策略。在反转式学习中,通过教师对学生“活”起来的“动”的重组,才能使反转课堂真正实现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项互动。学生通过自主地合作探究学习,获取了一定的知识,但毕竟知识储备不够,思维能力有限,相应的知识相对比较零散。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对获取的零散知识进行有效的疏导、整理,构建成知识体系。这样,既可以肯定学生的探究成绩,又可以使知识系统化,还可以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使师生积极互动,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引领学生共同进入发幽探微的教学情境。

评价策略。反转课堂情境性教学评价强调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要求灵活地使用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反对机械地使用某种评价方式。评价时要注意发现教学活动中有价值的因素,要求教师不仅应注意到教学中已经被利用得很好的生成性因素,还要善于发掘没有被注意和利用的生成性因素,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研讨,以达到改进教学的目的。

合作策略。合作学习含小组之内和小组之间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充分论证所探究的问题,以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及学生相互之间的包容能力。此外,合作学习对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形成个体间相互尊重的关系,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反转课堂全面性的学习小组建设为生成性教学实践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保证了生成性教学理念在反转课堂上的实施、落实。

研究的价值

1.有利于把握课改的方向

现在的课改各式各样的模式层出不穷。什么是有效的课改?什么是高效的课改?我们认为应该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实现“教”与“学”的有效、实效,逐步向高效、长效发展。生成性教学研究可以促进教学和学习创新的实现,有助于对课堂教学改革方向的准确把握。

2.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生成性教学为每位学生都制订了同样的较高发展标准,教学的过程就是促使学生接近预设标准的过程。由于人是有个性的,学生的发展应该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而定的一个标准,个性化的标准才是发展的最高标准。当然,这并不是说在生成性教学中不应该存在一个标准,而是说,这个标准不应该是让所有学生都去攀附的统一标准,而应是所有学生经过稍加努力都能实现的基本标准。只有学生在达到标准还学有余力时,个性化发展才能实现。所以,生成性教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3.有利于教师的个性转型

在反转课堂教学活动中,实际的教学行为应该是教师根据自己对课堂教学情境的判断而自主选择与建构的结果。生成性教学重视教学的创造性和智慧性,教师也正是在这种创造性的教学中实现自我、确证自我的。与此同时,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出色,为了真正实现学生的卓越发展,也为了自我实现,还会主动地进行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以及进行自我反思等。所以,反转课堂既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反转,也是教师的个人职业角色的反转。

(作者单位:湖北黄石市马家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