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正文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习惯的培养

  • 投稿健身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681次
  • 评分4
  • 67
  • 0

赵金凤

【摘 要】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教师需要通过管理和引导,从多方面进行训练、熏陶和感染,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学习;习惯;兴趣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5-0092-02

所谓习惯,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当前,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带队速度不够快,列队在行走时学生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经常讲话,进入电脑室后有部分学生不按要求开机,上课时不能完全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如果不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还直接关系到学习与工作的成功与否,甚至影响孩子的未来。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重视从小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小学生掌握一定的电脑技能,尤其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就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二者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教师必须通过管理和引导,从多方面进行训练、熏陶和感染,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

培养内容及要求

1.加强课堂管理,学生自觉遵守计算机教室规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生活泼好动,时常坐不住,思维容易发散,遇到新鲜事物会异常兴奋。当发现新奇有趣的事物,就会大声叫嚷,引得全班同学一窝蜂地被吸引过去。因此,教师应该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课堂操作程序和规范,目的就是约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增强遵章守纪的规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新生入学时教师要向学生阐明信息技术课堂的各种常规管理制度,并让学生知道无视或者违反课堂常规管理后果的严重性;并要在日常教学中反复强调。例如,信息技术课除了要求学生像其他学科那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外,还要注意遵守计算机专用教室的要求,如保护计算机设备、为了防尘要穿脚套进入、走路时看脚下注意线路、注意自己的小手卫生等计算机教室规定。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会得到有效控制和减少,习惯成自然,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2.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和源泉。如果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会对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学习习惯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因而,我们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渠道,如教学、思想教育工作、课外活动、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等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从教育心理学讲,形象、直观的事物往往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趣味程序演示来吸引学生。例如,教学使用键盘,我们不急于教学生认识键盘,而是先演示“满天星”程序。这个程序在执行时,屏幕不同位置会不断闪动小星星,给学生一种遨游夜空的感觉,学生个个睁大眼睛,感到无比新鲜。在这种最佳状态下,我们讲解了各键的用法,教学生如何从键盘输入程序,学生学得认真,练得愉快,记得牢固。

利用电脑的应用性,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经常是不稳定、不持久的,需要教师给予引导。教学中要结合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问题开展任务教学。例如,学习文字处理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编写课程表;利用计算功能,让学生替老师输入每名学生若干次单元考试成绩,计算每名学生、整个班级的总成绩、平均成绩等。

利用电脑中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恰当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益智游戏,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不要怕学生会因此迷上游戏,关键在老师如何恰当引导、严格要求。

3.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动手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总量大,知识更新周期短,因此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方法。所以,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能力。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自学环节,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自学”为老师的讲授、集体的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看书预习固然重要,但实际操作更加重要。每次授课中,我都有意识地留出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看书,按照要求尝试着进行制作;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求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动手自学下节课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自己做练习。这样就将全面、群体的教学活动建立在独立、主动、个体的教学活动基础之上。在学生自学、预习过程中,会发现问题,进而去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习有许多优点,一位教育学家说过,这种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体系和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和创造的态度与探索的思维方式,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主要措施

1.习惯培养日常化。在学生第一次到计算机室上课时,就要向学生说明进入专用教室的规定,并从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就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求他们一下子都自觉遵守是比较困难的,在每节课上课时要反复提醒,反复纠正错误。

2.习惯培养故事化。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使学生在故事中明白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重要前提,故事浅显易懂,内容丰富多彩。在让学生明白学习习惯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必须克服哪些毛病,让他们心中有数,这样做起来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落到实处。3.习惯培养具体化。根据计算机教室的特点使规定具体到每一个动作的说明与指导中。让孩子明白怎样做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不对的。小椅子坐时要摆正,学生离开座位时,椅子要轻轻地放进桌子下;学生要用电脑时,先轻轻地打开开关;耳机放的位置、怎么放也有明确的规定。

4.习惯培养互动化。加强学生的榜样性,从中使学生在思想上加深认识,加强自我约束。

5.习惯培养科学化。把“广播教学”变为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调用学生课堂制作的作品,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在“软环境”上,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巡视不断地肯定、表扬、赞赏那些操作正确规范、作品精美、创意新颖的同学。

人的学习习惯一般在小学便形成了。所以,小学学习阶段是建立学习好习惯的时机,到中学再培养就实在不容易。如果从小不良学习习惯积累多了,时间一长,积重难返,今后一旦要改变需要大费周折。然而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朝夕之功,这就要求老师做一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时刻提醒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