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成忠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大教师认同,也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有机结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希望通过寻找各种辅助教学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最佳结合点来处理好教师、媒体、学生、教材四要素的关系,以切实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推进语文教学的深度变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职高语文;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5-0082-03
职高语文教学不同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由于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的不同,它的特殊性体现在三方面:实用性、实践性和专业特色。目前职高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是:在重视职业性、专业性的前提下,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具体表现在:一是注重字、词、句的训练。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职高学生要熟练认读3500个汉字的规定,解决学生作文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情况,抓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训练。二是强化普通话的训练。面对大多拼音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的职高生,教师只得从《汉语拼音方案》入手,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促使他们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当然由于“职业性”特点,培养职高学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失为以后职业生活中一块闪亮的金字牌。三是注重口语表达训练。根据职高生就业特点,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培养职高学生的口语表达,使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十分必要的。四是注重日常应用文的教学。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强化应用文的模拟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把握日常应用文的结构和书写形式。因为应用文写作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专业性特别强而又非常讲究实用的科目,是职高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
职高语文教学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可能仅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还需借助多媒体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借助多媒体不是随便放几张美丽的图片、一首优美的音乐就完事了,而是必须让学生在愉悦当中有所收获,尤其是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帮助。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授课时牢牢抓住职高语文教学的三个特殊性,成功实现自己的语文教学。
运用多媒体,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教学情境,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方面,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没有哪一门学科的学习不涉及语文。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实也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据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情境。利用现代媒体参与性的功能,通过对事物、具体场面的创设和刺激,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声音、图片、视频是我们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材料,我们可以在课前寻找一些声音、图片和视频资料,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视觉的感受。如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戏剧《茶馆》的教学,笔者通过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电影《茶馆》的片断,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以加快学生的感知和理解的进程,使学生形象、具体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茶馆”的兴衰,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对学生进一步充分理解这篇课文提供了很大帮助;反之,如果仅采用传统的提问、讲解方法,简单、枯燥,学生不易理解,没有兴趣。新的课堂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快了教学的进程。
应用现代网络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课本延伸到多媒体,教给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方法,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感官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如科普文教学,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容易疲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所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等方面的限制,将被感知、想象、推理的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形式和过程,用仿真化、模拟化、形象化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地表现出来。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发现、体验、利用生动的资源,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定理、变化过程具体化、形象化,透过现象探索本质,从而形象地建立起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本质属性图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例如,教授《神奇的极光》时,笔者将收集到的有关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放在特定的网络文件夹中,让学生调用,对它的形、色、状有个直观的认识,弥补学生因条件和生活阅历的因素造成的理解课文内容而出现的“断层”现象,增强了学生的感知能力。
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在平时的阅读、写作时常会感到一些困难。我们常为学生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辅助材料,就可以帮他们解决在阅读与作文中“困惑”的问题。通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过程,学生的想象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强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利用网络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搜索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背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员、监督员。所有的学习都是学生自主进行,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还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整个课堂,学生兴趣浓厚,主动性极强。
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在阅读教学中逐段讲解,以“训练”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以诗歌作品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比较空洞、枯燥,缺乏艺术气息,甚至教师说文意,学生记在书本上完事,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们搜集大量背景资料,随时调用展示给学生,并用多媒体播放朗诵,配合诗歌、散文出现意象的展示和美妙的音乐,使学生步入诗歌的意境。在创设的意境中启发学生去体会领略诗歌中的诗意。学生对诗文的内容还有些什么不理解,或没有看清楚,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单击课件的交互按钮,重新进行阅读与查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独立地思考,又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默会知识。
所谓默会知识,是相对明确知识而言的,是指不能言传,不能系统表述的那部分知识。根据专家的研究,人类的默会知识远远多于明确知识,默会知识与明确知识共同影响、决定着人们的思维。学生通过网络课件获得个别化指导,就能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从而在默会知识方面得到了强化,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这可以从原来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身上体现出来。这些学生特别喜欢网络,一进入网络环境就充满生气,遇到困难,也一点不害怕,真是“多做多得”,从而在学习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也能够上网查找资料,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并能自制网页与课件,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成了学习的主人。实践显示,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引领他们走出课本,走向更广阔的求知天地。
拓宽教学思想,提高备课质量
教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理论和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一改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课堂结构,变课堂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己开发多媒体课件和建设网站,丰实了学校素材库的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质量。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虽然方便了学生学习,但是并不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可以说,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应用电脑,要花的时间和精力大大超过以前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法。因为在准备和制作软件和网上学习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思考。电脑技术不断变化更新,势必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忽视了正常的语文教学。
总之,充分利用音、像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对促进和推动语文及各学科教学的优化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围绕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做更深层次的尝试。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