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正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主导与主体

  • 投稿南小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461次
  • 评分4
  • 82
  • 0

周建荣

摘 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必修课程,它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在于学生必须不断地亲身参加各种活动,除单纯的认识之外,更有身体运动。因此出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于统一,加上我们现在对“主导”“主体”等概念尚未全部搞清,因而在教学中往往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境地。文章提出:要点是确立“主导主体”学教思想,关键是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通过精心的实践活动,较好地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6.000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当前课程改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学科进行改革创新,真正体现健康目标的新型课程。

它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在于学生必须不断地亲身参加各种活动,除单纯的认识之外,更有身体运动。体育课中学生的主动形式容易体现出来,自主活动的愿望也最强烈。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于统一,加上我们现在对“主导”“主体”等概念内涵尚未全部搞清,因而在教学中往往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境地。因此,本文试图在研究“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础上,探索新理念指导的体育教学方法。

一、要点是确立“主导主体”学教思想

在教学系统中就人的要素来说,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历来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教师中心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基本上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指导,没有自己的主导权,包括控制时间空间权、发现问题解决权。其实质是唯教师论,要求教学上的客观服从于教师的主观,否定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能力,否定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及学生对教师的反作用。二是“儿童中心论”则反对传统的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本能、自发兴趣和需要出发,提出“要以天性为师。不以人为师,培养天性造成的人,而非人所造就的人,教师只能顺应人的自然发展,不应左右人的发展”。上述两种观点对教师、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只强调了自己方面的作用,忽视了另一方面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因而是片面而不科学的,对当今教育具有极大地阻碍作用。

实践证明,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教育者,是教育的主导者。这是因为教师受社会的委托,以专心育人为己任,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其职责是对学生学生“教之导之”,教师是受过职业训练的人,对每个具体教学活动都“准备在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教学理念、内容、目标、方法、组织可以做出决定与设计,能够对教学系统的运行进行调控,教师对学生在德、智、提、美等方方面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学当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对学生起着引导、转化的作用。再从接受教育的角度看,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一种完全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和外部控制的自我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发展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内化。因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学习教师讲授的内容,提出的要求都必须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所以,只有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关键是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

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的综合性认识的反映。从广义来看,是人们在自觉认识体育意义作用的基础上,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从狭义角度来看,体育意识是人们对某项体育运动的理解程度的综合反映,即运动意识。一般来说,学生的体育意识越强,对学习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也越强烈。体育意识并不是人们头脑中生来就有的,而是在人们在体育活动中不断深化和完善的,并随着运动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学生科学、系统、有效的培养。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的具体方法是:

1.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解决为谁学习、为什么要学习体育的问题,教育学生把个人锻炼与家庭、社会、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不断促进个人锻炼,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科学的体育意识。

2.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主渠道。通过体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的教学,引导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愿望,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利用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产生的一系列良好,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愿望,这对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积极地作用。

4.利用我国体育事业的巨大成就和校园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

5.在学校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这对学生形成和发展体育意识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结合学生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的。

三、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从事某种活动产生的喜好的兴奋心理活动。它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激发人去刻苦专研,克服学习困难。兴趣与注意密切相关,兴趣是引起注意的源泉,兴趣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越稳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从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着手。

体育的教材同其他科教材相比较,更具有趣味性、娱乐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其科学性、趣味性、难度性、实用性及创造性。科学性指教材内容一定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在内容安排上,应先后得当,搭配合理,如课的开始阶段,学生的思想和注意力集中,应将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使运动负荷符合人的生理变化规律,应将负荷小的灵敏、速度、柔韧、协调性教材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为使学生兴趣持久,应将竞争性强的游戏和比赛教材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趣味性指对现行教材中一些单挑、枯燥的内容进行改变、变式,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和适当的惊险性。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知识技能,取得成功,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如不需要努力就能完成任务,则会“乏味”,如尽其最大努力,仍然达不到目的,会失去进取心,这就需要安排教材时把握适当的难度性。实用性指安排教材的内容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创造性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边运动边思维,在注意安全、纪律、常规的前提下,提倡创造性思维运动,提倡殊途同归,培养学生独创性、求异性的思维。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教师进修学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