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再贵
一、嗓子嘶哑的原因
1、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身染饮酒、抽烟等不良癖好,长期大量饮酒、抽烟,食用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使嗓子及嗓子周围的神经、血管、粘膜长期处于刺激、充血状态;加之生活无规律,经常在公共娱乐场所休闲娱乐,空气质量差,导致呼吸系统受到损伤,颈部淋巴和扁桃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免疫功能下降而患上咽喉炎和咽峡炎等咽喉疾病。
2、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早、中、晚饭后不定时刷牙,洗手,随意伸手掏牙,抠鼻孔,把鼻孔中带有大量病菌的鼻涕经鼻腔吸入口腔或吞咽入肠道,这些不良卫生习惯导致咽喉部的粘膜上长期粘附着大量病菌,病菌再通过粘膜上的毛细血管感染咽喉部而患上咽喉炎和咽峡炎等咽喉慢性疾病,导致嗓子、喉咙和声带处于病理状态,发音功能持续下降,发生音质嘶哑的症状。
3、肺活量小。课余时间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肺活量偏低,体能下降,口令音量不能满足讲解示范,组织调动队形,组织学生练习等教学语言的表达要求。如肺活量偏低将增加嗓子、喉咙和声带的工作负担,即使发音方法正确,嗓子、喉咙和声带完成最大的收缩功能,也无法发出满足教学需要的口令声和讲解声,最终导致嗓子、喉咙和声带撕裂而造成嗓子嘶哑。
4、发音方法错误,教学语言表达形式单一,缺乏技巧。如,发音前未深吸气,发音时呼气不均匀,声音急促,时大时小,缺少规律,仅靠嗓子、喉咙和声带发音完成讲解和口令,未充分发挥胸、肺、腹部的联合收缩、扩张均匀呼气、吸气,与口腔和鼻腔配合发音产生气体共鸣的方法来完成讲解和口令,导致嗓子、喉咙和声带损伤。又如年轻教师在体育课上讲解、口令等口语运用频繁,相反,像哨音、音乐和手势等教学语言运用较少,教学和训练任务重,又仅靠嗓子、喉咙和声带发音完成讲解和口令,导致嗓子、喉咙和声带上的粘膜频繁受刺激充血损伤撕裂,而患上咽喉炎和咽峡炎等咽喉慢性疾病,出现发音时嗓子嘶哑,音质效果较差的症状。
二、预防嗓子嘶哑的方法
1、日常生活中不喝酒,不抽烟,少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和容易上火的煎烤、烧烤类食物;相反,应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柑桔、猕猴桃、草莓、西红柿和苦瓜等水果、蔬菜,以及含有丰富维生素B2(核黄素)的牛奶、鱼和花生等食品,以保护和修复嗓子、喉咙和声带及周围的粘膜,预防患上口腔炎等容易导致咽喉部感染的慢性口腔疾病。
2、为避免咽喉等上呼吸道器官遭受病菌的侵袭,切忌到棋牌室、酒吧、火锅城和烧烤摊等人口密度大,人员来往复杂,且空气质量较差的公共娱乐场所休闲消费;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避免通宵熬夜;在夏天气温高,风大,空气质量差时,外出应戴上防尘口罩;在冬天气温低,出现雾霾天气时,外出应戴上防尘口罩,且尽量减少外出,以保护咽喉等上呼吸道器官免遭病菌的侵袭。
3、勤洗澡、勤剪指甲、饭后及时洗手、刷牙,不随意伸手进入口腔掏牙,抠鼻孔,切忌吸食带有大量病菌的鼻涕或将鼻涕经鼻腔吸入口腔而导致咽喉部感染;晚上睡前不吃含糖和淀粉高的食物,避免糖和淀粉等PH值低的酸性物质吸附在咽喉部,为病菌提供生存空间而导致咽喉部感染。
4、课余时间积极参加长跑、游泳和登山等体育锻炼。如,22—35岁的年轻教师心率可控制在160—180次/分钟之间,36—45岁的中青年教师心率可控制在150—160次/分钟之间,46岁以上的老教师心率可控制在120—150次/分钟之间,46岁以下的教师可适当增加锻炼次数和时间,46岁以上的教师在健康允许的前提下,应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在保证练习时间、次数、距离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尽量因人而异地参加体育锻炼,以保持良好的体能、身体素质和肺活量。
5、课余时间认真练习普通话,争取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如,学会充分运用胸、肺、腹部的联合收缩、扩张均匀呼气、吸气,与口腔和鼻腔配合发音产生气体共鸣的方法来完成讲解和口令,尽量减小嗓子、喉咙和声带的强力收缩、扩张,适时采用混合式的发音方法来提高讲解和口令的音量或音质,避免嗓子、喉咙和声带受到损伤。
6、体育课上提倡精讲多练,采取多种语言表达形式开展教学。如,可口令、哨音、音乐和手势混合运用,切忌盲目放开嗓子大声喊叫,唱歌,在空旷地带上课应随身携带“扩音器”,减少嗓子、喉咙和声带的“做工”强度、时间和次数;夏天室外上课和训练时应注意补水,课后尽快用盐水漱口,及时清除口腔、鼻腔中携带大量病菌的灰尘等有害物质,让口腔和鼻腔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避免因病菌感染患上咽喉炎和咽峡炎等咽喉慢性疾病而造成嗓子嘶哑。感觉嗓子不适应及时服用如“金嗓子”等保护咽喉部的中成药含片,严重时应尽快到医院口腔科进行咽喉镜检查,会诊病情对症下药治疗。
(云南省易门县职业高级中学 651100)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