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正文

高一耐久跑课堂练习的兵法策略

  • 投稿Jack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1038次
  • 评分4
  • 89
  • 0

卢从生

摘 要:耐久跑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必测项目,也是绝大多数地区体育中考的考试项目。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练习是体育教师保证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质量的根本保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动起来、跑起来、练起来,教师责无旁贷。

关键词:高中;耐久抛;练习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2.014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班级里的个别学生耐力素质差可能是因为学生的先天问题,但如果绝大多数学生耐久跑成绩差则可能涉及到体育教师的教学问题。面对已经上升到国家意志高度的学生体质健康工作[1],体育教师如何响应上级号召带领学生打好体质健康这场硬仗不但关乎大局,更是塑造体育教师形象的重要机遇。在教学中我尝试下述练习,总体收效良好。

1. 瞒天过海,不断拓展耐久跑的练习平台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一个相对固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环节,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研究的拓展,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准备活动不但承载着传统的身体预热、心理准备和技术衔接等基本功能,还被赋予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进行课课练的重要使命,无论是准备活动的一般性活动还是专项性活动都要兼顾体能[2]。

例如,在高一体育常态课教学中,我依据本节课的体能发展目标对学生准备活动跑步的圈数和速度做出相应调整,以达到学生体能锻炼应有的运动负荷。首先,我一改往常慢跑两圈后做行进间操和定位操的传统准备活动惯式,而是先组织学生做定位操。随后,进行四圈跑步练习。要求学生前三圈以二路纵队进行集体中速跑,最后再加一圈自主冲刺跑。事实证明学生在心理上不难接受准备活动多出来的这两圈跑步。虽然他们只是比平时多跑了两圈,但对提升学生全程跑能力和耐力素质效果明显。这种瞒天过海式的安排有效地利用了准备活动的基础运动量,发挥了补偿性体能锻炼的价值,提高了课堂锻炼的效率。

2. 望梅止渴,合理安排耐久跑的练习次序

高一新生的学习基础和体能状况差异明显,在开学初的学生体质健康摸底测试中各班级均有学生耐久跑获得满分,但及格与不及格的学生总数常常都占到班级半数左右。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有效地运用相近的运动强度组织学生进行限时跑和追逐跑等练习,只能通过规定圈数的跑步来控制运动量从而达到预期的锻炼目标。即便如此,仍会有很多学生因体能素质和学练习惯等原因在练习过程中消极拖沓,特别是男生甚至会与教师“捉迷藏”走走跑跑。长此以往,不但课堂练习效果全无还会滋养学生的消极习惯。

此时,教师可以尝试通过选择与定圈跑搭配的内容和调整教学次序来达到预期目标。在教学内容的搭配上除了要顾及上下肢的全面锻炼、运动量的高低搭配和技术难度的难易适中,还应该考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喜好。例如在一节篮球复习与耐久跑练习搭配的体育课上,如果教师按传统惯式先复习篮球再进行耐久跑练习则效果不好。因为男生本已十分喜爱篮球再加上两个内容特性的强烈对比,学生必然对跑步更加厌倦消极。相反,若将中等量度的跑步练习安排在篮球前面,则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心理预期和期盼。学生不但能够十分配合地进行练习,甚至部分男生还会主动“增加强度”,快速完成跑步练习以提前接触篮球。虽然教师只是做了教学次序的调整,却使学生不但望梅止渴还吃到了提高耐力素质的梅子,何乐而不为。

3. 李代桃僵,尝试改进耐久跑的练习方法

耐力素质是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评价部分,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只能通过其自身实实在在的耐久跑练习来获得,让学生跑起来是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首要前提。然而独生子女现象和学业负担过重使得现今的学生普遍缺乏耐力练习所必须的吃苦耐劳精神。若教师一味的利用课堂进行说教不但浪费时间,久而久之效果也不甚理想。为此教师需要积极进行教学探索,不断丰富耐力素质的学习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教师可以变换耐久跑的形式,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助作用来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例如,利用“开火车”合作跑的形式进行练习。将学生力量练习用的橡胶拉力带打结成环,让两位学生套在腰上在跑道上保持适当距离一前一后进行跑步。学生的前后位置可以是先速度慢的学生在前面领跑,跑两圈累了后再到后面位置跟跑。学生一开始会对这样的跑步方式兴趣盎然,而后随着学生新奇感的减弱还可进行多人组合练习。比如,在原来两人的中间加入新同学进行“火车载客”跑,还可以在两人组合基础上继续加人加环拓展为多人环环相扣组合的“动车组”跑。这种李代桃僵式的帮扶互助练习对改善耐力素质较差学生的练习体验尤为有效。

4. 偷梁换柱,适当调整耐久跑的练习环境

虽然学生体质健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关注热点和评价重点,但我们仍然不能为此推翻学校体育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耐久跑一味地占用其他教学内容应有的课时,无异于杀鸡取卵,拆东墙补西墙。为此,教师可以在开学后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周期内,优先选择有利于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相关教学内容安排在学期教学进度的前段进行授课。这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还能够不打折扣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和目标。

例如,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目标并例举了自然地形跑和野外远足等内容。为此,教师可综合考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自然环境,在确保教学安全和避免教学干扰的前提下,设置一定路线的校园定向或校园寻宝等活动来开展校园跑。教师还可以在同时上课班级不多且无共用场地冲突的情况下,通过在跑道上和田径场其他可利用区域设置障碍物来组织学生进行连续的障碍跑练习。这种偷梁换柱式的练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5. 暗渡陈仓,偶尔变换耐久跑的练习属性

提高学生耐久跑成绩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耐久跑技术外,其根本还是要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耐久跑与耐力素质二者是形与实的关系,实的提升才能带来形的改善,仅着眼于“形”的锻炼未必就是提升“实”的唯一途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以耐久跑形式作为谋求学生耐力素质提升的全部手段,出现“测啥练啥”的怪现象,学生怨声载道。为此,教师应从多渠道谋求目标素质的稳步提升,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还能有效避免单一练习手段的运用瓶颈。

在必要的情况下,耐久跑也可以不在田径场进行,只要能够让学生持续跑动以发展耐力素质,即便是在篮球场上练习也未尝不可。让学生在篮球场上、田径场上用篮球运球跑,用足球带球跑,都能够满足一部分男生运球比跑还快的“传说”。这种明着是满足学生特殊要求却在实实在在练习耐久跑的暗渡陈仓式练习,偶然为之也颇多惊喜。

6. 欲擒故纵,巧妙利用耐久跑的练习要素

在体育课耐久跑练习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所有教学方法和手段其直接目的还是为了能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练习计划高质量地完成练习。从这个角度出发,学生的素质基础、学习习惯、个性心理都是教师要考虑并加以利用的练习要素,特别是学生的个性心理更是教师设计教学的主要着眼处。只要据此设计得当则教学事半功倍。

例如,为提高学生耐久跑时的高速跑动能力,教师采用提高运动强度的定时跑来组织课堂练习。较大的练习强度对学生身体产生了剧烈的运动刺激,学生往往对这样的练习十分排斥,甚至是宁愿多慢跑几圈也不要定时跑。但一味的慢跑又不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耐久跑能力,此时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将定时跑的时间要求显著降低,但明确告知若超时则加跑。比如我惯用的三组式定时跑,第一组将男生400米跑的时限由100秒增加到120秒,此时绝大多数学生都在70秒左右跑完了全程,以至于后来学生的第一组我只是象征式的计时给他们看。第二组,仍旧让学生进行同等要求的定时跑,第二组完成情况仍总体良好。跑好后已经有学生开始算计时间多少的问题,学生体能上也快达到了极限。第三组,“千呼万唤”将学生叫上起点,然后告知跑步时限增加15秒,并再次重申超时加跑后在学生面前开表计时。这种欲擒故纵式的安排,虽然看似练习要求不断降低,但每一组都能促使学生竭尽全力地去奔跑,这在耐久跑间歇练习时十分有效。

参考文献:

[1] 胡滨,宋尽贤,耿培新..国家意志铸就的标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J].中国学校体育,2010(01):8.

[2] 余立峰,仓江,杨涛等.常态教学下体育课的基本要求[J].体育教学,2010(07):6-9.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