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正文

多球训练法对女子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训练效果的研究

  • 投稿狗子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483次
  • 评分4
  • 26
  • 0

高 军 刘海莹

摘 要:多球训练是羽毛球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手段之一。通过多球训练,能够增加运动员的训练强度,从而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以及实战能力。对于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而言,多球训练可以使运动员的训练更接近实战中的状态。

关键词:多球训练;青少年;训练效果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11

1 前言

多球训练法是羽毛球运动训练中常见的一种训练方法,其具有灵活多变、针对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层次的练习者当中。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有着自身的生理特征。作为国家后备人才的主要力量,其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至关重要。符合青少年运动员生理特征的多球训练法,有利于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提高。比较多球训练法与一般训练法的训练效果的差别,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理特征,为他们安排合理的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广州市羽毛球队员抽取12~16岁女生20人。平均年龄14.5岁。平均训练年限5.5年。20名运动员均有一定的基本功,并且技术动作相对固定,有一定的比赛经验。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和查阅中国期刊网中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2.2.2 实验法

从20名参加实验的运动员中,随机抽取10名运动员,分别进行五场单打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检测、记录运动员的心率数据,作为本次实验的参考数据。根据20名运动员安静心率水平,分为A、B两组。每组10人,两组实验运动员的心率水平相对均等。A组为常规训练组,B组为多球训练组。其中A组的运动员进行的是常规“一对一”形式的训练。B组的运动员进行多球训练。测试记录两组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心率状况。将两组数据与运动员比赛中所测得的心率数据进行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2.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平均值、标准差等常规的统计,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羽毛球多球训练的定义

多球训练法:由特定的供球者连续不断地供球给练习者,让练习得以不间断地完成一定数量或一定时间的练习方法。

3.2 羽毛球青少年女子运动员的生理特征

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只有了解这一时期青少年的生理特征,才能为青少年运动员安排适合他们的训练计划。

青少年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在不同的时期存在差异。各项身体素质在增长最快的阶段为敏感期。在敏感期对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可以使运动员技能得到快速提高。青少年女子运动员,发展反应速度适宜在9~12岁;发展速度力量适宜在7~12岁;发展爆发力和绝对力量适宜在10~13岁;发展力量耐力适宜在7~13岁;发展耐力适宜在9~12岁;发展灵敏适宜在10~12岁;发展专项协调能力适宜在9~14岁。

3.3 羽毛球比赛心率检测结果

为了使实验更加有针对性,在20名参与实验的运动员当中,随机抽取10名运动员进行5场单打比赛,在运动员比赛的过程中,测试其心率。运动员的心率结果作为本次实验的参照数据。

结果发现:在10名进行比赛的运动员中,最高的心率是34次/每10秒;平均心率最高达到29次/每10秒,最低心率达到26次/每10秒。心率的范围保持在(25~34次/每10秒)较高的范围值内。由于运动员的年龄和技术水平相近,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对抗比较激烈,这也是导致心率水平保持较高的原因之一。

3.4 羽毛球常规训练组与多球训练组的心率检测结果

首先安排A组的10名运动员进行常规的“一对一”形式训练,训练方法是:教练员负责在10名运动员中安排合适的对手,组成5组进行训练,教练员不参与其中,并从旁监督、指导。训练内容是:杀上网10分钟/人,共20分钟。全场对练攻守,共30分钟。总时间为50分钟。在“一对一”训练中,每隔5分钟对运动员的心率检测1次,每次10秒。

结果发现:在常规训练中,最高心率为31次/每10秒;平均心率最高达到28次/每10秒,最低达到23次/每10秒;心率范围在20~30次/每10秒之间。由于“一对一”训练在两名运动员之间进行,如果训练中的一方出现较多的失误,就会导致训练双方的练习密度下降,直接影响心率的检测结果。另外,如果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在训练中不积极对待训练,同样会影响心率检测结果。

再安排B组10名运动员进行多球训练测试。训练方法是:将10名运动员分为5组,每组2名运动员。由教练员发多球,2名运动员轮流完成一定次数和组数的接球。训练内容为:杀上网(20个×6组);全场多球(30个×6组);接杀吊(30个×6组)。总时间约50分钟。在多球训练期间,每隔5分钟对运动员的心率测试1次,每次10秒。

测试结果表明:在10名进行多球训练的运动员中,最高的心率是35次/每10秒;平均心率最高达到31次/每10秒,最低心率达到25次/每10秒。心率的范围保持在(22~35次/每10秒)较高的范围值内。由于多球训练的特殊性,教练员参与到训练中,并负责供球,使运动员必须全力接球,减少了一些客观影响训练的因素,同时使训练的强度更大。

3.5 运动员心率值的比较

将比赛组、常规组和多球组三组数据的结果进行比较,从平均值看,比赛组的心率平均值为27.3次/每10秒;A组一对一训练组的平均心率只有25.5次/每10秒;B组的运动员在进行多球训练中,其心率平均值为28次/每10秒。数据显示,B组的运动员在进行多球训练时,其心率的平均值略高于比赛时的平均值,并且较A组的常规训练更加接近比赛所需的实际心率。所以,多球训练中的运动负荷较常规训练更加接近比赛时的运动负荷。

从最高值来看,比赛中所出现的最高心率为34次/每10秒;A组常规训练中所出现的最高心率为31次/每10秒;B组多球训练中出现的最高心率为35次/每10秒。多球训练时所出现的最高心率与比赛时接近且略高。说明多球训练的训练强度是可以达到比赛所需的强度。其次,从三个组的最高心率的平均值分别为:比赛组:32次/每10秒;A组:29.6次/每10秒;B组:31.6次/每10秒,B组的心率水平最高。另外,三个组的最高心率数据中所出现的心率最低值分别为比赛组:31次/每10秒;A组:28次/每10秒;B组29次/每10秒。种种数据说明多球训练的强度能够接近比赛中的强度。

从心率的范围看,三个组的数据中所出现的心率范围的平均值分别是:比赛组25次-32次/每10秒;A组18.8次-29.6次/每10秒;B组24次-31.6次/每10秒。三组数据中,比赛组的心率值与B组的心率相接近,只有A组的心率水平较低。说明在常规训练中,高强度运动所持续的时间较短。而比赛组和B组中所出现的心率水平较高,说明在比赛和训练中,高强度运动所持续的时间较长。

在比赛中,通常会出现一系列持续时间较强的高强度运动,比赛状况越胶着,高强度运动的时间就越长。从这一角度看,数据显示多球训练更能为训练强度提供很好的保证。因为多球训练是由教练员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有选择性地对运动员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减少了一些影响训练质量的因素,进而提高训练效果。而这一点,在常规的一对一训练中较难保证,因为一对一训练中,教练员并不参与其中,训练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运动员本身,如果运动员本身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对自身要求不高,那么就会直接影响训练质量。同时,主观能动性较差的运动员,也会对训练中的对手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反,多球训练能够克服运动员主观能动性差的缺点。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综上分析得出,在多球训练时,运动员心率值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处于较高的状态,因为多球训练能够打出常规对练中难以打出的“多回合”,而这种“多回合”的训练与比赛状态相似。因此多球训练比常规训练更加接近比赛中的状态。

4.1.2 多球训练的强度大,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增加运动负荷,有利于青少年运动员形成比赛所需的激烈对抗的能力,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4.1.3 多球训练法是提高训练强度和质量为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4.2 多球训练的注意事项

4.2.1 在多球训练前,运动员必须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以免因大运动量高密度训练而导致肌肉损伤和关节扭伤。

4.2.2 要根据练习者的具体情况,针对其技术薄弱环节,有目的地安排合适的多球训练计划,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4.2.3 虽然多球训练的强度大,有利于运动员适应比赛中的激烈对抗。但同时,多球训练的重复性较强,不利于培养运动员对比赛状况分析的能力。因此,多球训练应该与一般训练相结合。

4.2.4 多球训练对教练的要求较高,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水平,送出合理球速、落点、高质量的球。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训练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嫚.谈羽毛球训练中的多球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3:71~72.

[2] 潘莉.羽毛球多球训练探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4:72~73.

[3] 冯立明,周丽娟,陈耀华,郝毅敏.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的生理特点及其运动训练[J].山西体育科技,2002.3:17~19.

[4] 梁乃贤.多球训练法对提高羽毛球训练强度的作用[J].体育科技,1995.2:45~48.

[5] 王宝珍.多球训练法在大学网球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J].时代教育,2010.12:119.

[6] 陈莉琳.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意志品质及其训练初探[J].福建体育学院学报,1995.2:29~33.

[7] 黎德章.越南足球、羽毛球和武术套路青少年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8] 钟建萍.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

(广州市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510610)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