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正文

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问题与对策研究

  • 投稿白熊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882次
  • 评分4
  • 73
  • 0

王钊 王敏

摘要: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政策、总体情况、突出的矛盾进行分析,并根据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实际情况提出破解困境的方法。

关键词:广州;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

中图分类号:G807.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4.031

长期以来,如何做好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一直受到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国家到地方政府也多次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学校做好对社会开放工作。根据广州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公报,教育系统体育场馆共计7166个,占全市场地数量36.47%,其中中小学体育场地占全市数量的25.48%。[1]学校体育场已成为全市体育场地的重要组织部分,做好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有利于缓解群众体育健身需求剧增与体育场馆资源不足的矛盾。本文通过对广州学校体育场馆的调研,分析当前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突出矛盾,并提出破解之道。

1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总体情况

1.1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政策变迁

2003年7月22日市教育局、体育局、物价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办法>的通知》,提出要加强对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规范管理。2005年,广州市教育局联合有关部门对原有的《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后正式下发,在原有基础上对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收费项目和标准做出部分调整,部分项目收费标准更加具体。2010年广州市人大通过并公布的《广州市全民健身条例》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明确提出“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和“优先满足本校学生体育健身需求的前提下,在非教学期间,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学校体育设施”。[2]2013年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广州市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中再次明确提出“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应该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而且明确指出“具备开放条件”是指同时具备“学校体育设施相对独立”和“有保障校园稳定、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3]2014年为进一步做好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工作,市教育局再次出台《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意见》,对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范围、开放对象、开放时间、管理模式及经费保障做出明确要求。近十年以来,就广州市层面连续出台有关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多项政策,一方面说明政府对加大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力度的决心,另一方面也突显出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成效不高,没有深入分析造成当前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1.2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总体状况

2003年,广州市出台《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办法》后,全市近五成的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2007年,广州市约有1000所中小学早已不同程度地对社会开放学校的体育场馆或设施。[4]为了彻底摸清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数量,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对全市高校、中小学和中职学校进行调研。调研覆盖了全市1137所公办学校,其中普通高校9所,普通中学307所,中职学校38所,普通小学783所。经鉴定,目前有仅有167所学校具备开放条件并已经向社会开放,开放的学校占全市学校比重的14.69%。

2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突出问题

2.1前期规划不足导致后期开放受限

学校体育设施首先要满足学校的教学和训练工作,在完成学校教学和训练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对社会开放提供服务。因此,在校园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过程中,不应对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造成影响。市教育局出台的《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开放条件:(1)体育设施相对独立,有独立的通道进入体育设施区,或体育设施区能通过物理方式与其他功能区隔断。(2)有保障校园稳定、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加强防范安全隐患的管理措施。[5]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由于在学校前期规划过程中,没有考虑对社会开放的问题,教学区与运动区没有形成有效隔离,大部分学校体育设施不具备对社会开放条件,在后期对社会开放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例如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黄华路校区、广州市第二中学初中部等单位,教学区与运动区相互交叉混合,体育运动过程中会影响正常教学工作。

2.2体育设施相对简单难以满足社会多元需求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尤其是中小学体育设施,在类型上以综合田径场、篮球场、体育馆、羽毛球场、乒乓球台、游泳池为主,部分学校有网球、轮滑、健身房等设施。中小学的运动场地主要以体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为主要功能,加之学校的场地条件及资金、场地等客观条件所限,大多以安全、实用、相对简单为主要特征,主要满足教学和课余训练功能。特别是由于客观原因,大部分老城区学校规模小、设施少而陈旧,根本不具备开放的条件。[6]因此,广州市亟待对现有学校基础体育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丰富设施功能,有效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形势和多元需求。

2.3体育设施资源相对不足

实地调研发现,广州部分老城区的学校单位,都存在基础体育设施资源不足的情况,如广州美术中学、广州协和小学等单位,基础体育设施的不足甚至影响学校正常体育教学和课间操活动的开展,更谈不上对社会开放的问题。对花都、从化、增城、萝岗、南沙、番禺、白云七区学校基础体育场地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没有一个区的学校体育基础体育设施完全达到《广东省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的标准。

2.4忽略体育设施质量和安全

在学校体育场馆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资金、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校通常关注学体育基础体育设施的数量上能否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对学校基础体育设施的质量有所忽视。特别是部分新建学校单位,存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接管使用存在三脱节的问题,过分地追求校园建设风格和美观,对学校基础体育设施材料质量、器械安全等方面考虑不足,将引起后期众多的问题。

学校运动场地建造中场地的安全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如人造草场地与塑胶场地的连接要水平,以避免学生在活动时造成踝关节扭伤;考虑器械与场地连接是否安全牢固的问题,是否可能对学生产生伤害;建造运动场地所用的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部分劣质产品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材质成分的改变或材质的质量不合格,往往会出现散发出刺激性气味,甚至危害学生的健康。以上问题,都是学校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7]

2.5学校安全存在隐患

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后,由于社会群体相对复杂和强势,而学生群体相对简单和弱小,特别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其学生群体主要以未成年人为主,可能存在由于社会群众法制意识的不健全,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责任。学校管理者从学校安全的角度出发,存在两大顾虑:第一,开放后学校安全管理的问题,外来人员鱼龙混杂,一些教学区与运动区没有分开,担心对学生和学校造成伤害和损害。第二,是参加锻炼的居民安全,如果在校园内发生意外,将给学校带来安全责任风险。

3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对策

3.1加强学校场馆建设的合理规划与管理

建设学校体育场馆要遵循学校发展规律,处理好四个关系:第一,处理好学校场馆建设与学校规模的关系;第二,处理好学校场馆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第三,处理好场馆建设与学生体质的关系;第四,处理好学校场馆建设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在学校体育场馆前期规划设计过程中,就考虑到后期学校体育教学和对社会开放的因素,避免造成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不足或无法对社会开放的困境。

3.2加快学校体育场馆改造和升级

由于学校场馆硬件条件问题,也是造成学校体育场馆难以对社会开放的重要原因。从保障学校体育、提升学生健康的需求出发,考虑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综合因素,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造与提升。对于有规划用地的学校,可按照办学规划和国家办学标准进行改造和升级;对于因受用地环境限制达不到标准的学校,可因地制宜进行体育基础设施改造。

3.3建立学校体育场馆多元管理模式

当前学校体育场馆管理上主要以学校自行管理为主,而由于管理理念、人员素质、工作精力等因素,学校自行管理难以实现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需求。目前,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主要有承包管理、委托管理、青少年俱乐部管理、与街道社区(镇村)联合管理等,每种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学校体育场馆应该根据设施情况和区域环境,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例如广州铁路第一中心小学通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3.4建立校园安全综合防范机制

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要求,各类各级学校都要大力发展校园体育活动,逐步开放校园体育运动场所和设施,以支持全民体育活动的开展。但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进入学校的社会人士,在体育锻炼及竞赛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多种意外伤害,风险大。当前保险业相对完善成熟发展,国家也积极鼓励体育与保险业态融合,创新体育保险内容。随着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逐步推进,学校已成为安全风险的潜在高发区。通过在保险公司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下,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以购买保险及风险管理服务的方式转移校方体育活动风险及相关的其他风险,建立校园安全风险防范综合机制。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广州市层面已出台多项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政策,但至今只有14.69%的学校对社会正常开放。

4.1.2制约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主要矛盾包括以下几方面:前期规划不足与后期开放受限的矛盾、体育设施相对简单与社会需求多元复杂的矛盾、学校体育需求增长与体育设施资源有限的矛盾、强调美观数量与忽略质量安全的矛盾、社会群体复杂与学校安全隐患的矛盾。

4.1.3加强学校场馆建设的合理规划与管理、加快学校体育场馆改造和升级、建立学校体育场馆多元管理模式、建立校园安全综合防范机制的多元途径破解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困境。

4.2建议

4.2.1对学校体育设施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核实学校体育设施项目种类、场地数量、开放情况、收费标准、管理模式等情况,并建立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情况数据库。

4.2.2加快政策执行力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政策,建立政府监督、管理机制。

4.2.3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学校体育设施管理机制,明确开放过程中不同主体的责任,保障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安全。

参考文献:

[1]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R].广州:广州市体育局,2015(3),2.

[2]广州市全民健身条例[Z].广州: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0年4月28日.

[3]广州市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Z].广州:广州市政府办公厅,2013年11月.

[4]广东省135所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EB/OL].(2007-05-17)[2015-04-08]http://news.sohu.com/20070517/n250076680.shtml

[5]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意见[Z].广州:广州市教育局,2014年7月25日.

[6]郑富.关于广州市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4),17.

[7]王港,孟庆生.学校体育场地的基本功能与设计思路[J].中国学校体育,2006.7:78.

(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与管理系510500)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