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正文

浅析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 投稿Sun1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1295次
  • 评分4
  • 56
  • 0

张珊珊

摘要: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强调寓教于乐。它所提供的丰富的体验情景,不仅能够促进游戏者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提高,还有利于游戏者心理的健康发育,改变传统教学中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成为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807.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4.002

前言

体育游戏相对于游戏而言,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它围绕在体育教学的周围,对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体育游戏作为“体验式学习”的一种形式,强调寓教于乐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情景。它所提供的丰富的体验情景,不仅能够促进游戏者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提高,还有利于游戏者心理的健康发育,改变传统教学中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

一、体育游戏的内涵

体育游戏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融趣味性、亲历性、非功利性等特点为一体能够增强游戏者体质、娱乐其身心的体验活动。根据时间的长短划分为长时间的体育游戏和短时间的体育游戏。长时间体育游戏是指主要以游戏为主的体育课,以增强游戏者身体素质或提高运动技能为目的而创编游戏内容规则等的体育游戏;短时间的体育游戏是指穿插于教学过程中以缓冲疲劳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表现为目的的师生或者学生之间的互动游戏。

二、体育游戏的特点

1.趣味性

趣味性是指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基于兴趣的学习,才能让人树立终身学习、终身体育的意识;基于兴趣的学习,基于学生自主的学习,才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设计合理的体育游戏中会涉及到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的活动能力,这对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平衡、协调等能力有促进作用;另外短时间体育游戏更注重了学生心理的需求和感受,在玩中快乐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基础。

2.亲历性

亲历性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去参与教学,包括探索、发现内在并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建构主义认为,虽然学生要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已经建造好了的,但对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体育游戏在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更关注了学生的亲历性,为学生提供了从事体育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体育思想、方法、技能。

3.非功利性

非功利性一般表现为对精神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不注重行为是否对行为主体的物质利益有作用。体育游戏与一般学习不同之处在于:更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它注重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力、兴趣、意志、个性培养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避免不公正待遇)。不是一般学习中,通过谋求学习过程之外的结果来满足需要。

4.团队意识的重要性

团队意识指的是整体配合意识。随着时代的进步,团队意识已成为人们融入高度竞争的现代社会所必不可少的素养和能力。体育游戏作为一种集体性的有趣而特殊的教学方式,则为学生传达了要讲求“拍档意识”和团队精神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联系,减少学生的“恐师”心理。

三、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1)教学模式僵化

反思一下现在的教育,有一个令人特别不安的现象:大学生普遍厌学,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这对尤其需要激情、活力的体育来说是不利的。这是因为教师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仍在寻求固定、传统教学模式,没考虑到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使强调灵活性、多变性的体育课堂变得程式化、枯燥无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重武轻文

北大教父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到过,“肌肉与脑筋应受同等的注意”,而传统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肌肉”的重要性,即技能的重要性,却忽视了“脑筋”的重要性,即理论课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更加不能达到人文教育涵养学生精神的目的。

(3)“填鸭式”教学

老师讲、学生听是千古不变的基本教学模式。德国心理学家弗罗姆对此尖锐地批评到,“千方百计地输送给每一个学生一定量的‘文化财产’,这对教师灌输、学生记忆的教学模式是多大的讽刺。学生不是被动教学的接受者,应该是师生互动、课程、教学的共同创造者,应该让学生从观众、听众席上走向教学舞台中心成为表演者,增强信心实现人格独立。”

2.理论与实践错位对接

体育院校存在一种尤为明显的现状,进行理论研究的教育者大多实践经验少,他们自身的理论知识丰富但却不能进行形象的技术表现。从事一线教育工作者又缺少理论指导,即使参加理论培训也会因为自身不是科班出身不太易听懂高深的教育理论,更谈不上理论指导实践。这种教师的理论与实践错位对接现象可能会造成学生“理论”或者“技术”短板的出现。其次我觉得这也是体育人士难以走远的原因之一。

3.“精英化教学”

对具备追求知识、发现真理、探索“高深学问”智力和能力的少部分精英进行的教学称为精英化教学。在一般课堂上往往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拥有“话语权”,教师也比较看重这些学生,即所谓的“被厚待前10名现象”,中下游的学生易“被边缘化”逐渐失去参与教学的兴趣。但是体育课堂却有所不同,据教师反映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并不是成绩最好的,而是趋向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印象最深、期望最高的也偏向于这些学生,而不是所谓的成绩优异者。根据心理学的期望效应表明,这些学生性格会更加活泼,学习成绩也会明显提高的比其他同学快,甚至超过学习优异者。

4.“符号暴力”

这个理论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它原意是指统治阶级通过一定形式将其文化强加给其他阶级子弟的过程。在体育院校这种“符号暴力”也有体现,由于当前体育院校扩招力度加大,不少非体育专业的、未进行过专业体育训练的大学生进入体育院校后开始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学科学习,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往往忽视这一点,运用与其社会文化相关的专业术语,这种过于专业的术语对某些学生来说可能是“消化不良”的,学生无法用自己文化背景相关的语言资源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社会文化共享的缺失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参与教学。

四、体育游戏对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填鸭式”教学、重武轻文等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我们都知道,学习是大脑的活动,大脑如果处于恐惧或者散漫状态就不可能出现积极状态,严肃呆板或者“过于散漫”的氛围并不适合思考,用脑需要适当宽松的环境。体育游戏是自由的、愉悦快乐的、富有创新意识的、平等合作的、积极主动参与精神的一种体现,体育游戏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它改变了以往“规矩”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具灵活性、趣味性,为大脑积极思考创造了条件。并且使学生真正从观众席上“解放”出来成为表演者,学生是接纳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就是不断进行机械式练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它创造了一种教师与学生不断对话、互动、平等合作的氛围,教师在游戏中、互动中传播“肌肉与脑筋应受同等的注意”理念,并身体力行使学生的“脑筋”与“肌肉”真正得到同等的教育。

2.有利于教师完善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从事体育教育的工作者来说,要认识到自身职业的特殊性,不能只注重本领域的“理论”或“实践”的研究,而是要使理论与实践处于对接状态。比如羽毛球技术中经常涉及手腕的内外旋,但是许多学生即使教师讲过仍没有较深的感触。这时作为一个从事理论研究的教师如果你设计一个“闪灭蜡烛”的游戏,告诉他想要按游戏规则并快速熄灭所有蜡烛,必须要给扇扇子留下足够发力的空间,扩大小臂内旋加速运动的距离(即小臂外旋)。然后小臂迅速、有力地翻转(即小臂内旋),此时才能快速将蜡烛熄灭。这对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来说,他既要研究理论还要研究技术,并能将技术与自身的理论相结合,结合学生专业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学生来说,通过亲身体验这个游戏动作,他们对于“外旋”与“内旋”的理论和动作的理解会比纸上来的更加深刻。

3.有利于教师开展“平民化”教学

只要有教育存在就有“精英化教学”,这是每个人都不可否认的,对于这种教学导致的负面效应我们也不言而喻。体育游戏针对的是全体同学,没有“上下游”之分,没有男女之别,更没有体质好坏之言。体育游戏是个注重平等的集体性活动,在同一个游戏中每个人都是主体,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协商合作关系,学生与教练之间是正常的社会契约关系,而不是强制与服从的,更没有“被厚待前十名现象”。一方面体育游戏不会考虑你的成绩、性别,它只需要你的参与来构成游戏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体育游戏中特殊的同学关系迫使你放下一切顾虑参与到游戏中,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再者,参加体育游戏时学生不会出现考虑“成绩”、“学分”等比较功利性的心理,较好地释放学习压力。

4.有利于教师使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

“符号暴力”令许多外系或跨专业学生感到苦恼。但一方面学生碍于教师的权威角色、“霸权地位”,虽有意见但不敢提;另一方面教师自知某些学生不能接受这种专业的知识,但是在这种比较“专业”、“正规”的课堂上却不便于使用其他语句,最后造成了某些专业学生的“消化不良”,使学生的理论学习成为短板。古语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轻松愉悦的体育游戏则是缓解教师与学生间不平等、尴尬关系,拉近学生与老师距离的一种方式,在这种轻松氛围中学生更易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更喜欢走到教学舞台的中心表现自己,教师也可以得到更有效的信息反馈,打通教师与学生沟通渠道的“任督二脉”,教师根据现实做出的适当调整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结论

虽然在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僵化、教师的理论与实践错位对接、“精英化教育”、“符号暴力”等问题,但是通过导入体育游戏,使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改变,学生的“肌肉和脑筋”受到了同等的重视;使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避免学生“短板”的出现;使教师的“平民化”教学得以开展,学生的安全需要(避免不公正的待遇)得到满足;使教师“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成为可能,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体育游戏是真正践行了两会教育政策导向中提到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项江.论体育游戏的游戏性[D].首都体育学院,2008.

[2]秦鹏飞.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

范大学,2011.

[3]李实盼.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1):210.

[4]于涛.游戏的本质与体育娱乐产生的根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2(4):17.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湖北武汉430079)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