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正文

体育运动学校田径短跑教学的探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12-02
  • 阅读量479次
  • 评分0
  • 0
  • 0

  短跑运动由于运动持续时间较短,虽然运动强度非常大,但在运动过程中的心血管功能活动反应并不很显著,在跑后反应更明显。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忽略学生的个体因素,一味的强调达标状态,使短跑训练并没有在体育课大纲推进中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提高。


  一、短跑运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现状


  目前,学校体育的最终发展方向是“培养学生运动的习惯”进而实现终身体育。近年来,体育教材大纲改革之后分为四个类型的课程设置。类似游泳、太极拳等内容作为简单教学的教材在一个学期中进行学习。篮球、排球、羽毛球等项目作为精教教材每个学期对学生进行教学。登山、定向越野等项目作为介绍性教材使学生了解项目。而短跑项目,作为和跳、投等基本身体素质的训练一样的课程作为锻炼性教材同样在每个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的体能呈螺旋向上的趋势发展。


  在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中,短跑并不常出现在单独的教学课程中,对学生短跑的训练通常是夹杂在球类课程的身体素质训练部分进行。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学校体育课程不重视基础的身体素质训练,体育课程设置对技能的要求比体能的要求丰富,形成学生既没有学过短跑项目的技巧又没有系统的练习过短跑项目以增加体能。且短跑运动是爆发力极强的项目,在进行跑步的过程中学生肌肉兴奋性高,腿部肌肉强烈收缩。如没有进行过训练,对学生各种体质不了解,则很容易出现危险。


  二、短跑项目的基本训练


  (一)无氧耐力训练


  在运动训练中训练方法分为整体控制和具体操作方法两个大分类,具体操作方法有分解、持续、间歇、重复等方法。在无氧耐力的训练中可以采用间歇训练的方法。间歇训练法是指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由于运动强度大,能量供应主要依靠无氧代谢,产生大量乳酸,机体在缓冲性物质中产生大量额外的二氧化碳,因此运动中能量主要依靠无氧代谢中的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在短跑训练中使用高强性间接训练、强化性间歇训练、发展性间歇训练三种方式,在体育教学中主要采用发展性间歇训练或高强性间歇训练无氧耐力。


  (二)力量训练


  短距离跑项目所需要的力量是指训练学生的快速力量(爆发力),在起跑阶段,在一定条件下,快速力量决定着短跑的胜负。在训练学生快速训练时可以采用台阶跳、蛙跳等跳跃练习,它们的分类是超等长练习,负荷强度较大。爆发力的训练组数和次数不应过多,应注重练习时的神经兴奋性。每一组爆发力的训练都应以临近极限点的方式来练习。


  (三)速度训练


  速度是学生快速运动的能力,其中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其中反应速度和位移速度是短跑训练的基础素质。在起跑阶段,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既听觉接受发令指示后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运动,在决定反应速度的感受器敏感度和肌纤维的兴奋性的方面都需要长期的训练,所以短跑训练不能一蹴而就。位移速度是短跑?练的基础训练,步长和步的频率是短跑的速度的影响因素。在训练速度素质时可以采用重复练习法,在学生两组训练中保证学生充分休息的时间。


  (四)灵敏训练


  灵敏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转换动作和对即将到来的变化应变的能力,在短跑训练中,灵敏训练与反应速度训练可合二为一。灵敏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还可使体育教学充满趣味性。


  三、短跑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


  (一)体育教学前准备


  教学前准备活动必不可少,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避免学生在教学中发生意外,同时缩短学生进入课堂的状态。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良好的课前准备活动使调节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进而促进运动中枢协调,学生的体温升高,代谢水平升高,从而克服了内脏器官的动员时间。在教学前的准备活动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包含有氧慢跑、对腕关节踝关节的活动、腿部柔韧的拉伸等基础性准备活动,时间占总体准备时间的三分之一。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与短跑项目相似的练习。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项目需要做准备活动时间长,教师需带领学生做高抬腿跑、起跑练习等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宜过长,不宜超过15分钟,使学生对短跑学习产生兴趣但不疲劳,以达到准备活动的最佳效果。


  (二)短跑的体育教学


  我国体育教学通常分为技能掌握体育教学模式、目标学习教学模式、小群体学习型的教学模式、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短跑正式教学期间教师应采用技能掌握和小群体教学的模式。在技能掌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集体学习短跑的技术,包括起跑的技术和冲刺的技术以及冲刺后如何调整呼吸的频率。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练习与讲解的配合。在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讲解后,学生掌握技巧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群体分化,可以分为男女组群、提高组与基础组的组群,这种分类为同质分类。第二种分类为异质分类,把提高组与基础组打乱分类,每一小组的学生进行互帮互助与交流。其中在教学任务中需要注意的重点:第一,起跑时获得向前动力,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为加速跑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向前的冲力,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高速起跑技术。


  (三)体育教学课后放松


  短跑项目对学生的体能消耗较大,整理活动的放松为消除学生的疲劳,有利于清除运动过程中积累的代谢产物。很多教师忽略整理活动是对学生身体恢复的错误行为。在课后放松的阶段,教师带领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小强度的放松跑动以达到恢复的目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学校体育的教材中应改变对于短跑项目的设置,对短跑的技术进行简明扼要的学期性教学。对短跑的教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为学习其他体育项目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淡化竞技技术的学习,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发展,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