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正文

高中快乐体育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 投稿柏舟
  • 更新时间2018-01-02
  • 阅读量356次
  • 评分4
  • 58
  • 0
众所周知,高中生随着年龄的自然增长与社会阅历的增加,不再像中小学生那样任性与执拗,遇上不喜欢的课任教师或自己不喜欢上的课甚至会在课堂上直接提意见,而是具有一定的自制力与自控意识,对自己不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采用疲软的应付态度, 这样以来, 就会影响到学习收效,不仅不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还容易导致他们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因为他们仅仅是处于疲于应付状态,注意力不集中或准备活动没做好。这样一来,就影响到了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也违背了体育教学理念中以人为本的初衷。为此,实施快乐体育教学贴近高中生的生活实际,选用高中生喜欢的运动项目、练习方法等来充分调动高中生的积极主动性,非常必要。

1 高中快乐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育界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其遵循了教育规律,体现出了体育新课改精神中“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在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不仅有利于唤起高中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激发高中生的体育动机,使高中生在快乐的学练过程中既掌握了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能以及科学的锻炼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养成一种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而且在“累与流汗”过程中收获的是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实施快乐体育教学还有利于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总之,快乐体育教学能从真正意义上关注高中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实现“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转变,将高中生的健康问题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确保“健康第一”的主体是学生,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而服务的。

1.2 有利于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快乐是一个人心理上无压力的真情流露,也是一个人心情愉快的表征。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是当前大部分高中生的显著特点,如果体育教师将体育课堂教学过程调控得过于严肃,大部分高中生就会有种压抑之感,在教师高压之下学到的只是单纯的运动技能,无法产生快乐的情感体验。为此,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给高中生提供一个宽松、祥瑞、融洽的体育学习环境,不仅可以激活创新思维,而且在无压抑感的心境中自发地学练,在班级群体活动中展现个性,陶冶身心,心理健康水平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

1.3 追求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在传统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影响下,体育教师以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为主。但实践证明,很多带有竞技体育色彩的运动项目不适合在社会基层推广与开展,高中生所习得的运动技能与方法在社会体育领域却无用武之地,甚至渐渐忘却。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多采用“齐步走”的讲练结合教学模式,力图省事,但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制约了高中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不利于高中生心理品质的提高。为此,实施快乐体育教学能在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促进高中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要让高中生的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在体育课堂充分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也帮助高中生挖掘个人从事运动的潜能。总之,实施快乐体育教学,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1.4 营造民主、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

快乐体育教学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学生愉快的笑声、欢呼声是他们在体育课堂上快乐的真实写照,是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剪影之彰显,同时这种快乐也是一种正能量,会吸引更多的同学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服从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这种状态下,民主、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自然呈现。勿庸置疑,高中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真地学练,效果显然要比在体育教师高压指挥下好得多。如果体育课堂教学气氛过于严肃与沉闷,高中生的运动体验是缺失的、情感体验也是乏味无趣的,毫无快乐可言的体育学练过程将会是一种敷衍,甚至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容易出体育安全事故,如运动损伤等。为此,实施快乐体育教学,重视高中生在体育学习和活动中的愉快体验,有利于营造宽松、活跃、愉快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在氛围的濡染与熏陶作用下,能促进高中生喜欢体育课,更喜欢上体育课。

2 高中快乐体育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2.1 坚持健康第一的人本理念

快乐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既要通过一定的体育运动负荷来提升高中生的身体适应性,同时也要传授一定的运动技能,为他们今后的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最为关键还要让他们快乐地、积极主动地参与锻炼,实现身体、心理、道德与社会适应四维健康观的和谐发展。做到以上几点,首先应树立健康第一的人本理念,摒弃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转轨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上来。因为我们所置身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为此体育课程的设置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应以学生为中心,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科建设,通过增设新的教学内容来渗透人本教学理念。体育课程在新课改精神的引领下,再逐步实现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重新审视对受教育者的功用与价值,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选用、教学评价方案的构建等方面,都要关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未来所施加的重要影响等。为此,要让体育学科不再成为部分学生的心理之惧,而是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过程中,快乐地流汗、健康地成长。

2.2 以培养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归宿

生命在于运动。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不是通过每周安排几节体育课,并且穿插在语数外等学科之中,为缓解学习疲劳、促进学习而设置的。课程设置的初衷是着眼未来,在校所学要终身受益。为此,体育课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所学、所锻炼的成效,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知识讲解、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使高中生热爱体育、关注个人及亲朋的身心健康水平,通过体育锻炼来调节与改善身心健康状况,实现体育课程为人服务、为人而发展的本原旨归,要让在校期间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影响一生。其理想愿景是:学生将在校期间所学的体育常识与运动技能在踏入社会以后继续从事与锻炼,甚至发挥辐射功能,并发挥出体育的魅力来影响周边之人,带动聚居之地社区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为此,应实施快乐体育教学,以生为本,筛选与整合高中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多选用高中生比较喜欢的比赛法、游戏法等体育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仅让学生在本节体育课堂上享受快乐,而且要学有所用、快乐要延续到社会,甚至要通过运用所学的体育技能与锻炼方法,快乐一生。

2.3 教学内容的甄选要注重趣味性与实效性

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喜欢群体生活是当代高中生的天性。实践发现,高中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会特别投入,从体育教师的视角来说教学收效也非常显著。为此,在设施快乐体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注重趣味性与实效性,甄选一些高中生比较喜欢的,乐意参加的运动项目,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才有利于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新课改精神。为实现此目的,在备课前先要关注学情,理解高中生的体育需求与动向,然后为实施教学目标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趣味性与娱乐性,力争营造和谐欢悦的教学氛围,让高中生在快乐玩的过程之中,理解体育常识、掌握运动技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4 采用分层教学法

由于同一教学班的高中生无论是在身高体重、性格特征、气质类型,还是在反应速度、协调性等方面各异,针对他们之间所具有的明显差异性,若采用统一的格调,同一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齐步走式”教学,则会出现两个明显的状况:运动素质好的高中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因为强度与难度不够;对运动素质差的高中生而言,难度与强度过大,他们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自信心不足,心理健康维度受到压制,久而久之,就会疏远体育课。这既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新课改精神,同时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

2.5 考评时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任务完成之时,体育教师会依据高中生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评价的作用不仅让高中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而且是通过考评后的反馈,了解个人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对自己的看法。体育教师在运用教学评价时要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以激励为主,特别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在学练过程中的表现、进步幅度等重要测评参数,让高中生知道在原有的基础上所获得的新知识与技能,然后再有效运用激励性言词、评语等举措,来增强高中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进而在以后的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外活动之中,高中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不仅有利于提高体适能健康水平,同时还有利于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3 结 语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快乐体育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自主地锻炼、健康地成长。通过尝试,寓体育教学于兴趣之中,高中生感受到体育课所带来的无限快乐与自由,既陶冶了身心、发展了个性,又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实践证明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