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反映了教学的内在规律,对我国教育改革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新的教学模式下需要教师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对不同气质类型特点进行掌握,进而对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进行思考。研究认为,在中学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不同气质类型鉴别方法及其行为方式表现,并结合气质类型优缺点进行教学,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人本主义;中学体育;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1.002
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相关认知
“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理念,并对之后的西方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原理要求教师要以真诚、关怀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创造一种促进学习的良好氛围。从心理学角度讲,罗杰斯根据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原理,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提出学习是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是个人潜能和人格的充分发展。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应该也只能靠他们自己的努力来取得成效。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解,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教学目标是价值的自我实现,教学过程是自由发展,教学原则是真诚、信任和理解,教学方法则应是非指导性的引导。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教育学领域的创造性探索,为心理学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途。从教育学角度上讲,为了遵循教育的内部规律,教学活动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有益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符合教育内部基本规律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学生在学校里的主体地位(不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提示了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这一基本原则(不排斥学校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与检核)。
2、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其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个体差异包含两方面:(1)生理差异。个体生理发展差异又表现在身体形态发育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阶段性差异等,还有身体机能方面的神经系统差异、骨骼肌肉系统差异、呼吸系统差异等。(2)心理差异。个体心理发展差异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差异等,还有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差异如能力、性格、气质等。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教学来讲,学校中包含的一切资源都属于外因,只有通过学生内部作用才能起到教育效果,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所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将教学理念付诸实践,提升教学水平与层次。
3、气质类型特点相关分析
3.1 不同气质类型鉴定方法及行为方式表现
气质类型是指人气质的不同类型,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受神经特性控制,是人格的先天基础。气质类型作为教育过程把控的重要依据,对于学生学习情绪的控制有突出贡献。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和罗马医生盖伦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不同比例就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及与高级神经活动对照(表1)
3.2 不同气质类型优缺点比较
气质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积极和消极方面,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发挥气质类型中的优良品质和减少不良品质,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和掌握不同气质优缺点比较(表2),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教育方式和态度,以激发学生潜在运动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4、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学生因材施教
综合认知不同气质类型,可将四种形式归结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内向型包括粘液质和抑郁质两种气质类型特征,外向型大多具有胆汁质和多血质两种气质特征。内向型学生遇事沉着,善于思考,但活动呆板,自信心不强。他们总是低估自己的成绩,敏感性强,意志力脆弱,动作练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恐惧情绪,在一堂课中,最佳竞技状态出现的较晚,但持续的时间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习动作由简至繁,由易至难,使其不断建立学习信心,阶梯型安排教学内容,逐渐挖掘其学习动力。由于这类学生情绪细腻,擅长进行细致问题的解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这类学生学习情绪,防止学生产生“老师故意不让我给同学们做动作示范”之类的想法,导致厌课心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教学内容,逐渐加强他们团队意识和自信心培养。当他们在动作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切不可态度严厉,需要语气温和,稳扎稳打,细心培养。
外向型学生性格开朗,倔强,学习积极主动,反应较快,在老师和同学面前练习动作不怯场,不计较小的得失。但往往从兴趣和感情出发,练习中喜欢表现自己,容易过高地估计自己,学习缺乏计划性和持久性,容易自满,喜欢听表扬。最佳竞技状态出现得较早,但保持时间较短。在这类学生学习任务安排中教师应该在其已有技术基础之上增加难度,并设定具体练习组数、练习次数。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评定其动作质量,针对动作中出现的小问题进行监督。对于课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夸奖他们的练习热情,另一方面也要严厉指出动作错误及课堂不好表现,但要兼顾他们冲动易躁的特点,保证上课积极性。在安排班级集体练习阶段可以安排带头练习,充分发挥个人练习热情,带动班级训练积极性。
5、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需要教师把握体育教学内在规律,着力于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学习,保障学生学习效果。将管理学生角度转变为服务学生角度,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新手段、新方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以“不同气质类型”这一心理指标为突破口,把握学生不同性格特点。教师需要因材施教,从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嘉曾.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 中国大学教学, 2008, (4): 54-56.
[2] [4] 邵伟德. 体育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144-145、153-154.
[3] 闫广秀.陈熙.网球俱乐部不同气质类型运动员训练目标设置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2):107-109.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研究生,河南 开封 475000)
“以学生为中心”视域下中学体育因材施教研究
- 投稿山羊
- 更新时间2016-03-11
- 阅读量641次
- 评分4
- 赞42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