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正文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结构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投稿钟可
  • 更新时间2015-09-20
  • 阅读量431次
  • 评分4
  • 84
  • 0

杨 明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摘要:对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要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认为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结构主要由创新主体、支撑系统、制度环境等构成,并从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结构的角度对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要素;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4-0009-0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0CTY013)。

1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集群创新,就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协作而形成的集群,由于构成集群的企业之间地理毗邻,由此有利于知识及创新外溢进而形成创新集聚优势的一种创新组织形式。据此,所谓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是指处于同一集群内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企业,因地理毗邻,有利于知识及创新外溢,进而形成创新集聚优势的一种创新组织形式。

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在本质上是一种融合了网络式与合作式创新的创新模式,其内涵如下:(1)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是集群内单一企业创新的个体行为与集群内企业合作创新的群体行为的有机结合,强调的是在互惠共生、协同竞争基础上企业间对创新进行的有效分工与协作。(2)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具有网络化的特征,强调集群内同类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的协作,也强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也突出集群内的科研、服务、金融机构以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技术工人培训机构对集群创新不容忽视的服务和推动作用,这些企业、机构及其之间的创新互动行为共同构成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系统。(3)由于集群内企业在一定地理区位上集聚或临近,因而集群创新表现为众多创新行为和成果在空间上的集聚。同时由于进行专业化分工的企业承担不同的模块( Module),各模块并行生产与创新,导致集群创新是一种并行的非线性创新,也导致创新周期大为缩短。(4)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需要多种投入,不仅包括研发、创新所需要的常规的人、财、物投入和各种市场信息,也包括集群内由信任、承诺与网络所构成的并可促进合作创新行为形成的社会资本,以及推动集群创新持续进行的集群创新文化,激励、规范推动集群创新顺利进行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环境等。(5)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方式与成果多样化。就企业而言,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可以利用集群内技术、知识外溢进行模仿创新;龙头企业可以依托自身强大的实力进行自主创新,也可以与科研机构合作或引入创新资源进行合作创新与引进创新。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成果除了技术、工艺、产品等之外,还包括产业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技术战略联盟、标准战略联盟等推动集群创新持续进行的组织创新成果。

2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结构及其对创新的作用机制

2.1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结构

学界普遍认为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钻石模型”对于阐释哪些要素影响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信服力。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包含有:企业策略、结构和竞争条件;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需求状况;生产要素;机遇;政府6大要素。迈克尔·波特认为,以上6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将会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创新的竞争优势(见图1)。Pad-more和Gibson(1998)所提出的GEM模型对于区域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结构也极具解释力。Padmore和Gibson的GEM模型包含Groudings(环境)、Enter-prises(企业)以及Markets(市场)3类要素。其中,Groudings要素是集群创新的供应要素,具体包括资源和基础设施结构;Enterprises要素作为集群创新的主体要素,具体包括企业、关联企业、企业结构、企业竞争战略、企业间竞争形态等;Markets要素是集群创新的需求要素,具体包括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见图2)。在借鉴以上及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本文确定了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结构体系,该体系主要是由创新主体、支撑系统、制度环境等一级要素构成,每一要素又可细分为若干二级因素(见表1)。

2.2创新要素对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机制

2. 2.1创新主体要素对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机制

(1)关键企业对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组织、引领作用。关键企业又可以称之为核心企业、龙头企业或主导企业,这类企业一般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较强的技术水平、较强的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技术吸收转化能力,同时因企业的规模效应、边际效应在技术研发方面较之中小企业具有组织、实施、交易以及试错的成本优势。关键企业个体层面的创新活动,往往可以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及生产网络有效地向集群内进行扩散从而加快集群内知识流动与扩散,减少知识转移的模糊性,而相同的区域文化背景与网络结构效应又能保证企业之间知识吸收转化能力能够转化为集群层面的创新能力。例如以133亿元品牌价值称雄于国内体育产业领域的泰山体育集团始终以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其技术研发人员比例高达10%,总数规模也达到较为惊人的180人,每年研发费用高达企业销售收入的7%~10%。泰山体育集团目前与中科院、德国弗莱堡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山东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各大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结成研发战略合作伙伴,所研发的“泰山”牌纳米材料可回收人造草坪获得过2项国际专利、3项国家专利,并获得国际足联FIFA场地认证和国际曲联FIH产品认证。在2012年第3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泰山体育集团取得了5.7亿元国际订单。乐陵这一县级市50余家规模以上业内企业,在泰山体育集团创新效应引导下,都竞相进行创新,从而使乐陵发展成为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

(2)企业间的竞争驱动产业集群创新。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属于一个受市场机制作用的具有完全竞争结构的产业,产业内的各个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对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而言,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嵌入进全球价值链中获利微薄的加工制造环节,逐渐陷入到“贫困化增长”的陷阱。当集群内企业为谋求市场竞争优势率先进行创新并因此从市场中获得超额垄断利润时,将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格局,进而使其他竞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格局,由此形成企业生存危机进而形成一种推动企业进行创新的倒逼机制。企业间的创新比附行为将会使集群创新行为大量、持续产生,例如集聚了3000多家同类企业的福建晋江运动鞋制造产业集群的内部竞争极为激烈,因而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企业之间极为重视技术研发与创新,取得了2000多种核心技术、189项专利的丰硕成果。

(3)企业间的协作推进产业集群创新。集群内的企业间存在着企业与销售者、客户合作创新的前向联接,企业与供应商合作创新的后向联接,竞争企业或同类企业之间合作创新的同位联接,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创新的高低位势企业联接等4种关系。企业间依托集群内的社会网络进行合作创新,合作创新的形式主要有股权合作、对外委托合作、非股权非委托的联合开发以及技术战略联盟等。例如安踏最负盛名的弹力胶材料技术就是安踏与其供应商联合研发的。

2.2.2支撑系统要素对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机制

根据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发达国家以及相关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经验,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行为以及创新系统的形成,主要受到政府及其相关机构与部门的引导。(1)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集群创新过程中,由于集群内各个企业、机构对于创新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资源条件,因而往往产生市场失灵( Market Failure)的情况,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市场失灵会愈加严重,因而需要政府对集群内各个创新主体的行为与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从而将创新资源的效用发挥至最大,提升集群创新效率。例如山东德州乐陵为打造国家创新型体育产业名城,近年来以“科技创新、争创名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占有率”为导向,制定出台了《乐陵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等战略规划,对体育产业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和集约使用,由此使自身通过了国家体育总局专家的考核,成为获准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2)市场条件下的企业创新行为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创新资源、创新风险较强、创新收益不确定的企业战略行为,为了规避创新风险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愿意进行创新,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与法规,从而构建起创新激励环境,激励企业进行创新,弥补市场机制在集群创新过程中的天然缺陷。(3)由于集群创新不仅仅是依赖于集群内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个体创新行为,更需要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合作形成群体创新行为。由此政府为促进集群创新需要创建良好的创新制度环境,着手改进集群创新行为与活动的运行质量及效率,开展集群内信任机制建设,减少集群创新网络形成过程中的诸多障碍。Malecki(1997)认为,政府一般从3个方面促进集群创新:①政府通过供给技术、需求预测、政策引导以及绩效评估标准为集群创新引领正确的方向;②建立和资助中介组织,发挥中介组织的信息与中介服务功能,从而促进集群创新顺利进行。③设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基金和补贴,为集群内中小企业分担创新风险。

2.2.3制度环境要素对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机制

(1)公共服务机构。

大学、研究机构作为现代知识、技术创新的平台,通过学企合作、学研合作能够为集群创新提供各类知识、技术、方法,如管理知识、生产知识以及各类专利技术及标准,从而推动集群创新。另一方面,大学、研究机构具有“孵化器”职能,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而衍生的企业能够将大学、研究机构的科研创新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影响着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创新绩效和结构。大学以及培训机构能够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与培训作用,包括为集群创新提供所需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并对这些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从而‘提高其创新素质。依托这些创新人力资源能够有效推进集群创新以及集群内外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流动、组合。大学、研究机构在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的集聚,能够促进大学、研究机构与集群内企业形成合作关系与网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欢迎的新技术、新产品。此外,大学、研究机构集聚有利于在集群内形成创新氛围与创新环境,推动集群创新持续进行。例如杭州富阳与地处杭州的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等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合作设立了“全国科技体育模型研究中心”、“中国龙舟器材研发中心”等科研创新服务机构,推动了富阳赛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

(2)中介代理机构。

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与中介组织等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中间代理机构,对于集群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具有推进和促进作用,同时作为行业利益的代言人,中间代理机构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机构进行信息沟通与协调,能够使政府部门、机构真实地了解集群创新的各项需求,从而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供给。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与中介机构作为具有行业自律性的中介组织,能够对集群内企业侵犯知识产权等有碍创新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以及维权。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与中介机构拥有一定的集群创新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投资等资源,可以为集群创新所用。例如在2013年7月13日浙江省体育产业联合会为了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组建了浙江省体育产业联合会专家组,该专家组成员包括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院院长张林等国内外知名体育专家,该专家组的成立将更好地发挥浙江省体育产业联合会的产业引领与桥梁纽带作用,推进企业与集群转型升级,带动浙江省体育产业创新发展。

(3)创新网络。

不容否认,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动并不是创新的主要来源。例如Patel和Pavitt(1991)通过统计认为,企业有40%的创新活动来源于企业自身研发活动以外的非正式创新活动与交流。企业发展不仅依赖于硬件设施也有赖于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等存在于企业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当产业集群内不同企业的员工进行聚会、研讨以及流动时,容易导致这些隐性知识传播和溢出( Spillover),成为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共同拥有的竞争优势,当隐性知识、政府创新激励制度以及企业家创新精神在进行有效整合时,将会导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例如处于英国牛津的“赛车山谷”(Motorsport Valley)赛车制造产业集群,集聚了4500多家与赛车生产制造相关的企业,该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激发企业积极推进创新活动,集群内企业员工间通过聚餐、闲聊等非正式传播途径将赛车生产制造的技术、知识在集群内进行传播与外溢,由此促成该产业集群形成了创新网络。该产业集群依托创新网络生产世界顶级的、富含科技含量的赛车成品、底盘、引擎、刹车、遥感装置等产品,每年总产值为60亿英镑,其中出口总值达到36亿英镑。

3 当前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存在的问题

3.1创新主体要素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作为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结构中的主要创新主体与最为核心的要素,当其创新能力不足将严重影响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的集群创新,具体表现如下:(1)缺乏关键企业。目前构成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企业主体主要是民营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着人员素质较低、生产技术起点低、自主核心技术严重缺乏等问题,导致企业创新理念落后,“重引进轻消化吸收”、“技术创新模仿套利化”、“知识产权意识落伍”。(2)企业创新经费投入不足。根据财富中文网,在世界500强(2013年榜单)中美国NIKE公司排名484位,年营业收入达到241. 28亿美元,利润达到22. 23亿美元。德国ADIDAS公司2012年年报显示,在该年度ADI-DAS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达到149亿欧元。企业战略大师Roland(2000)等通过研究认为,持续实施的创新战略是NIKE、ADIDAS品牌成功的重要因素。当前NIKE等国际品牌每年研发投入达到年销售额的10%~25%,与之相比李宁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总额的5%~10%左右。然而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较为集中的粤、闽、浙三省的体育用品制造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分别仅占销售收入的2. 03%,2.10%和2.11%,新产品开发经费分别仅占销售收入的3. 52%、3.88%、3.58%。(3)企业科技人员缺乏。就科技人员数量而言,792个规模以上体育企业一共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279人,平均每家企业仅拥有2. 88人,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共469人,平均每家企业仅有0. 59人。由此可见,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高级科技人员匮乏限制了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创能。另一方面是企业间竞争、协作不力。目前国内的许多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多是基于企业地理区位上的集聚而非集群内在发展所要求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尚未形成基于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导致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处于零和博弈状态中,即竞争过度而合作不足。具体表现为:由于构成内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企业主体是中小企业,受到企业规模和研发实力的刚性约束,导致大多数企业对创新认识不够,也缺乏创新投入的实力,往往采取“模仿套利”、“干中学”等技术创新路径,从而导致许多企业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许多企业只能选择恶性价格战这一非可持续型经营战略,企业间合作创新日趋困难,集群整体竞争效率与优势难以发挥(见图3)。目前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往往局限于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企业跨区域联系合作较少,跨区域合作的层次与水平较低。例如福建晋江运动鞋制造产业集群中大多数企业的公司总部(如安踏,361度等)、研发基地、主要的生产制造集群、原材料基地、物流信息中心都集中于晋江地区或泉州地区。同时福建晋江运动鞋制造产业集群中跨区域的产学研联合创新并未得到很好的拓展,主要体现于分布于各个集群内的研发中心、实验中心、设计中心仅仅服务于本集群内企业。

3.2政府要素存在的问题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发展过程对于“模仿——套利”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机制具有巨大的路径依赖性,因而某一企业所开发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容易在产业集群这一空间范围内迅速外溢,从而被集群内其他以较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模仿、复制,企业创新投入不能得到有效的回报与保障,导致目前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创新风险意识普遍较弱。虽然中国业已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并承诺履行相关义务,然而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尚未深入,大众普遍缺乏知识产品保护意识,同时由于中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实行时间尚短,因而造成现行的知识产权法规、条例等不尽完善,对于多个主体合作创新的成果归属问题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对于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制止打击力度不大。有学者调查表明,高达31. 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是阻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中套牌现象严重,模仿套利成风,集群内许多企业在产品、价格、研发模式、营销模式、经营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3.3制度环境要素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集群创新中介服务欠缺。创新中介服务组织及其服务作为外部公共创新资源的主要体现者,对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却没有发挥其创新服务中介及资源供给的作用。(1)较之体育用品制造业发达的国家,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中的中介代理机构以及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尚未健全,产业集群创新属于一种市场自发行为,或是因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而由政府进行主导、推进实施,由中介代理机构以及各类公共服务机构作为主体推动企业创新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2)科技创新成果的评估认定机构、技术交易经纪机构以及风险投资管理顾问机构发展较慢,由此导致大学、科研机构、中小企业中所研发的技术成果得不到有效转化。(3)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的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效能弱化。虽然从理论上来看,产业集群内的大学、研究所等创新、研发机构依托自身的创新资源优势进行创新和研发能够产生知识的溢出效应( Spillo-ver),从而促进知识在产业集群内传播和积累,进而促进企业形成和发展。但是由于目前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合作氛围,导致许多大学、研究所封闭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二是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产业政策、法规欠缺。台湾地区以及韩国于上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承接体育用品国际产业转移,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发展壮大,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政府通过规划、制定、实施产业集群政策,促进了台湾地区以及韩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享誉国际经济学界的“东亚模式”。与之进行比照,当前中国政府对于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虽然也采取了政府政策引导的战略导向,但是在制订和实施创新引导政策、创新中介组织与服务政策、创新金融服务与风险规避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三是创新网络形成滞缓。企业间所形成的创新网络能够促进产业集群创新,而创新网络的形成则有赖于广泛认同的创新文化。目前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缺乏“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例如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中的许多中小企业往往喜欢“单打独斗”,不愿意为产业集群内的关键企业提供创新的配套服务,或是与相关企业合作创新,由此导致该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形成滞缓。

4促进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对策

4.1 强化创新主体要素的创新能力

由于企业是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结构中的关键要素,因而促进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需要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1)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同时企业之间需要依托集群网络通过正式和非正式联系,促进企业创新所需的知识、信息特别是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在集群内的流动与溢出。(2)完善集群内部分工协作体系,同时以利益为纽带推进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合作,依托体育用品制造产业价值链实现上下游企业以及同类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提高企业间创新协同效应。(3)从提高创新收益的目的出发,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企业创新:提高技术研发人员的文化素质,推进企业进行产品、技术、制度以及营销创新,形成企业持久的创新竞争优势;选择投入少、见效快、风险低的模仿创新以及合作创新;实施“技术外取”、“借重外脑”的创新方式;将国际上的领先企业作为国内企业积极争取的代工雇主对象,积极发挥“干中学”的创新路径效能;对于创新成果采用科学的价值评估体系以及利益分配和保障机制,通过技术入股、专利加盟、科企合作等方式,将高校、科研院所“孤岛”化的技术成果引入企业。

4.2转变和优化政府要素功能

政府作为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制度供给者,需要优化创新宏观环境要素系统。(1)对于科技创新源头的基础性研究给予政策倾斜,建立和完善创新成果市场化流通的制度环境。(2)重视创新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通过制度环境建设促进形成服务于各类企业、覆盖面大、效率高的服务体系。(3)对社会组织和市场进行政府职能让渡,同时提升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构建促进产业创新的制度环境。(4)政府部门从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了解国际体育用品技术发展趋势,强化体育用品出口贸易技术专利的监测预警和国际贸易壁垒应诉工作。(5)政府部门应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地为所在地的产业集群创新提供各类政策,例如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扶持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促进技术成果流通的交易政策。(6)政府需要在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积极构建一种注重交流合作、崇尚学习、鼓励冒险和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

4.3 完善制度环境要素

(1)通过政府政策的引领和导向,发展和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中小企业创新孵化器、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由这些中介服务机构来承担并推进集群创新的长效机制。(2)在集群内积极构建对创新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集群创新的公共基础设施。(3)对于拥有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的高校、科研院所,必须通过各类引导政策,使其与产业集群形成良好互动。(4)对具有良好基础和条件的产业集群,政府需要积极进行扶持,通过明确责权利来促进科企合作。同时政府需要将企业博士后流动站、高等级实验室以及技术孵化中心设置在这些产业集群内,从而更易了解企业和市场创新需求。(5)依托各类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开辟金融服务的绿色通道,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6)通过建立政府创新投资基金、政策性风险投资机构以及企业创新风险评估、咨询机构、创新风险规避研究结构等,从而为集群内企业从事创新提供有效支持与服务,有效规避并分散企业创新风险,降低创新开发以及交易成本,提高创新项目成功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