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正文

遵义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

  • 投稿第三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772次
  • 评分4
  • 87
  • 0

王波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遵义563002)

摘要:文章针对遵义师范学院近年来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方面的发展,结合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发展现状,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改革发展方案,以使体育课程教学适应遵义师范学院向应用技术型教育发展的转换。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学 遵义师范学院 发展现状 应用型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6—0020—03

基金项目:遵义师范学院教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3-46。

作者简介:王波(1973~),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理论改革与实践。

1 前言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从2003 年开展实施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在课程的性质、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及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质的飞跃,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在新的发展时期展示了更多的人文关系, 这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但随着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转换, 遵义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已迎接新的挑战和改革发展机遇。遵义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在近十年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出了“以生为本”的体育课程教学发展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由于学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体育场馆及运动设施的滞后,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良莠不齐,体育课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发展的需要, 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如何加强遵义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满足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今后课程教学探索发展的课题。

2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正在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本,实施个性化教学发展,体育教学中更多的突出学生情感意识、意志能力的培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大学体育教育在强调“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运动项目,但由于改革力度不够,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学生缺乏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的权利。部分教师的思想教育观念,过于满足现有的教学程序,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没有更好地结合现代体育前沿知识,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体育能力多元发展,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力度不够。

2.2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遵义师范学院通过10 余年的本科课程建设与发展,提出了“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的办学发展模式。从2006 年开始,遵义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教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探索,在研究、论证、实践的反复过程中,建立了“以生为本”的体育课程教学发展模式,实行大学一年级开展普修体育课教学、大学二年级开展体育选项课程教学、大学三年级开展以修学分为主的体育选修课教学,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遵义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发展模式。但由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发展建设的需要,现有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管理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已经无法适应应用技术型教育发展的需要。

2.3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缺乏超前意识

在建设“以生为本”的体育课程教学发展模式中,遵义师范学院已经形成了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相关课程内容。在大学一年级,开展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有田径、24 式太极拳、初级长拳第三路、队列队形等方面的内容;在大学二年级,主要进行体育选项课程的教学,由最初的篮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等几个选项项目,经过不断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已经开设的选项课程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健身气功、体育舞蹈、健美操、田径等多个体育项目;在大学三年级开设修学分的体育选修课,开设项目有篮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等项目。在课程教学中,在改变传统教材内容的同时,构建了适合现代体育教育思想的教材内容,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如太极拳、健身气功、体育舞蹈、健美操等。但从全国其他学校体育教育开展情况来看,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对现代体育课程领域的新项目开设不够, 还需加强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充实。

2.4 体育教学组织方法与手段多元化不够

遵义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 在注重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中,提出了体育教师应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进行了体育课程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培养好的体育教师和教学能手,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实践模式, 但由于新知识的不断充实,个别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禁锢,对新知识把握不够,缺乏新的教学体验,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教师在引进新知识点的同时,应加强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融入性改变,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便学生在知识能力发展的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应用性技术能力充实与培养。如在健美操的教学中, 可要求学生在原有步法不变的情况下, 自己创编手上的动作,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很有益的,增加了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图线的形象思维。

2.5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人文关怀不够

遵义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程评价, 采用20%的考勤+20%的课堂综合表现+60%的术课考试成绩的计算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师授课的班级较多,每个学生的上课情况教师并不完全了解, 大多数教师课堂综合表现分都会根据术课考试成绩来定,即术课考试成绩高相应的课堂综合表现分也高;术课考试成绩低相应的课堂综合表现分也低。在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下,有些学生先天素质就好,上课不认真也能得高分,而有些同学先天素质就差或有身体缺陷等情况, 虽经努力成绩也只是刚刚及格。这就导致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的付出和努力难以得到应有的肯定,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其学习自觉性与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

3 遵义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3.1 注重体育教学思想的前瞻性发展

加强体育教师教学思想观念的前瞻性改变, 没有新的教学思想观念, 就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 也不能教学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更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是在新的教学思想和观念中实践出来的。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把构建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观念,作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形成体育课程教学理念发展新常态。从新知识的需求出发,探究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尝试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来选择最优化的课程教学模式。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对合格人才培养的不足, 传统教学以技能教学为目标,而现代教学是以人为本,注重学习对象个体的关怀,追求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下,使学生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掌握技术和锻炼身体,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并为终身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发展基础。

3.2 体育课程内容有待完善

遵义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教学,在体育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有所改革,但在总的框架和体系上没有根本的突破,缺乏具有特色性的课程项目。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建设,遵义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 如仡佬族的高台舞狮、打蔑鸡蛋、竹竿舞,赤水河领域的独竹漂、游氏武术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项目, 可以通过改进纳入遵义师范学院的公共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为地方民族体育文化服务;加强红色体育项目的建设,作为红色革命老区,以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为指导,开展红色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与开发,构建红色体育项目打造平台。通过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既能丰富遵义师范学院的公共体育教学内容, 同时对红色文化体育与地方民族体育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传承和保护。同时要加强多元化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对体育项目的声像、动感、色彩等方面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加强体育课程教学的理论权重

体育理论是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增强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能力的重要环节。遵义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教学中的理论课所占比重不大,往往是用于雨天教学的备份,理论教学的内容也是针对某一项目的起源、发展及规则进行说明,内容简单,并未发挥理论所具有的指导作用。由于受传统“三基”理念影响,致使学生不懂得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中如何运用所学体育知识和技术, 无法做到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掌握提高体质健康的方法, 因而无法达到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效果。加强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及其价值的认识,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及其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3.4 丰富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在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对其考核评价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过程中的进步幅度为中心,突出考核评价的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试标准和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应注重将体育过程评价与体育结果评价紧密结合, 注重个体差异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变化,采取教学过程的“分段式”评价制度,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情况进行对应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负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并能更好地挖掘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潜能,使学生满怀信心和充满希望地进行体育学习。

3.5 体育场馆设施改善和有效利用

学院的扩招对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给学院带来了许多明显的负面作用,首当其冲的是:第一,扩招使得本来就不足的活动场地更为捉襟见肘, 而这个问题在学校整体面积暂时不能改变的情况下难以在短期之内予以解决;第二, 体育经费投入到体育器材上的力度跟不上学生增加的需求;第三,大部分体育场馆不对学生进行无偿开放,学生要想参与活动,需付一定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学院领导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保证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落实。增加体育经费投入,加强教材、场馆、器材、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广大学生参加体育学习与课外体育锻炼,提供各类丰富的、数量充足的体育场地和设备,为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2]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411-413.

[3]王守文.关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5).

[4]蒙军.广西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8).

[5]王云松.对我国高等院校公体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2(35).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