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正文

浅析舞蹈啦啦操的体能训练

  • 投稿花生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391次
  • 评分4
  • 17
  • 0

陈哲远王杨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基于体能训练理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舞蹈啦啦操运动项目特点,深入研究舞蹈啦啦操运动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及其具体的训练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有项目特点的体能训练方法,结合我国舞蹈啦啦操运动员体能不足等问题,给予一些建议。

关键词:体能舞蹈啦啦操训练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7-0061-02

1 研究目的

1.1新规则导向下舞蹈啦啦操的发展

在《2014年版啦啦操竞赛规则》中,新版规则是一种综合评价方式,要求裁判要兼顾艺术、完成、难度的各项评判内容,对成套动作的完成质量、技术执行能力、编排效果给予直观的评判,强调主、客观的结合。因此,在新规则的导向下,为吸引裁判员的眼球,运动员要对如何增加成套动作的整体视觉冲击力、动作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2体能训练对舞蹈啦啦操的影响

舞蹈啦啦操比赛的竞赛时间一般是2分30秒,在这期间,啦啦操队员需要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包括队形的移动,空间层次的转换,舞蹈动作的表达,难度动作的展示等等。而在比赛成套动作中队形的移动与空间层次的转换时运动员体力,速度等素质的体现;难度动作的完成是运动员力量,平衡柔韧等素质的体现;在训练后运动员的恢复也影响这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所以,在舞蹈啦啦操中加入专项化的体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比赛观察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舞蹈啦啦操的基本身体素质

3.1.1能量代谢分类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代谢分为三类,一为无氧代谢磷酸原功供能系统,二为ATP-CP糖酵解供能系统,三为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舞蹈啦啦操时间为2分30s,由时间上来看舞蹈啦啦操主要是由有氧代谢供能,但是在成套动作中空间层次的改变,舞蹈动作速度的快速发力和定位,跳跃类的难度动作,这些都是需要ATP直接供能以带来更好地视觉冲击力,其他的则为ATP-CP糖酵解供能系统供能,舞蹈啦啦的平衡稳定、身体控制精准、位置准确、动作的强度这些由短时间力量爆发与力量耐力控制,而短时间的力量耐力是ATP-CP供能,剩下少量的才是有氧代谢供能。

目前,许多啦啦操教练对于能量代谢的方式认识不清,不能有效地与舞蹈啦啦操专项训练相结合,只是一味的强调跑圈,而跑圈发展的是有氧代谢,与舞蹈啦啦操专项不服。

3.1.2速度素质与舞蹈啦啦操

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动作频率、启动和加速度、位移速度、一次性集中爆发用力的能力六种,在舞蹈啦啦操的训练中主要是要求的动作速度、启动加速度和位移速度。舞蹈啦啦操的操划动作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时快时慢,展现着整个舞蹈啦啦操的风格;动作开始的启动速度要快,最后才能有制动感,形成整体的冲击力;在变换队形时有需要位移速度,快速到位以便下一动作的衔接。

在最新的2015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武汉站的比赛中,整体队形在变换中明显位移速度过慢,不能迅速到位,造成整个队伍出现短暂的散乱。

3.1.3力量素质与舞蹈啦啦操

在舞蹈啦啦操中对于力量的需求一般是力量耐力与爆发力,爆发力与最大力量有关,力量耐力由最大力量、肌糖原水平、肌肉抗疲劳能力三个因素来决定。爆发力决定了啦啦操运动员的弹跳能力和动作的启动速度,而力量耐力贯穿整个舞蹈啦啦操。

在2015年的啦啦操武汉站的比赛中啦啦操运动员操化动作有发力,但是动作的制动控制不足,没有定点,没有表达啦啦操的力量感与冲击力。

3.1.4体力、耐力素质与舞蹈啦啦操

体力不是耐力,体力是保持高强度运动不变的断续重复的运动能力,而耐力是长时间中小强度的周期性运动过程中抗疲劳的能力。体力由心脏最高机能活动水平和高变强度运动的适应力决定,是球类项目和非周期项目的持续比赛能力,决定疲劳后快速回复的能力,而耐力决定心血管系统功能和肌肉耐力。

在舞蹈啦啦操运动中,对耐力的要求较少,大部分是对体力的要求。体力的大小决定着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能力,与运动员的速度、力度、平衡、灵敏有着很大的联系。

在2015年的啦啦操武汉站比赛中,运动员的体力在后期明显出现不足。主要变现在动作力度、速度和平衡上,具体的操化动作也随着体力的下降出现失误或者幅度减小,平衡感也严重丢失,对音乐节奏的控制也出现慢拍的现象,给整个啦啦操的完成度、艺术分和整体冲击力产生了较大影响。

3.2舞蹈啦啦操的功能性需求

功能训练起源于康复领域,在有效性得到证实后逐步渗透到竞技体育领域,成为体能训练的重要方法。几年来随着国内在体育领域与国外交流的深入,功能性训练传人我国,研究功能性训练在各运动项目中的应用研究也逐渐丰富。

功能性训练在整个体能训练中是一种训练理念,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传统的体能训练是现代体能训练的基础,功能性训练是关键,实现专项化的需求是根本。功能性训练利于将一般运动素质转化为专项需求的运动素质。在体能训练计划制定时应在一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融合功能性训练,以实现传统训练和功能性训练的有效结合,整合训练的效果,实现优势互补。舞蹈啦啦操的功能性训练是在帮助队员训练其平衡与柔韧素质的同时加强与基础素质的结合,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更是对运动员身体的恢复和保护。

在2015年啦啦操全国联赛武汉站的比赛中,平衡柔韧,协调动作是今年的一大亮点,每个不同组别都有各自不同的平衡柔韧,协调展示,但是效果都不理想,平衡感较低,特别是在旋转后都出现了大小不一的失误,在爵士和街舞啦啦操中表现,一些有关协调的动作表现尤为明显,要不直接不会做,要不幅度很小,对身体小肌肉群控制缺少力度。

随着功能性体能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发展与应用,舞蹈啦啦操功能性体能训练方与手段日益丰富,主要有核心力量训练、振动训练、平衡能力训练、悬吊训练与本体感觉功能训练等方法。主要的手段可分为四类:

(1)徒手的简单练习,如俯卧桥撑、仰卧桥撑、侧姿臂撑与侧姿臂撑提腿等;

(2)借助单一器械克服自身体重进行不稳定的练习,如平衡球、平衡板、瑞士球、弹力绳等不固定的器械和自由重量的器械,可以有效动员身体躯干部位深层肌群参与;

(3)借助特定的器械进行身体的平衡与稳定性的练习,增强身体的本体感觉与控制能力,如平衡软踏、泡沫轴、抗力球、核心板、普拉提等;

(4)综合性练习,增强身体功能的连贯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如坐瑞士球拉弹力绳,锻炼舞蹈啦啦操运动员的身体平衡与控制能力,动态中运动技能的完成质量更加接近专项比赛特点H。

4结论与建议

在最新的舞蹈啦啦操规则下,对于运动员的各个素质要求都普遍提高,还讲究各个素质之间的整体效果,各个素质应该综合的训练,取长补短,协同发展,用力量素质带动速度素质,体力素质贯穿整个表演过程,以便提供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通过完成不同的步伐、技巧、技能、跳跃、旋转、平衡柔韧、基本姿势、基本手位等,并在多种动作的组合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技巧来完成复杂性与多样性、难度性增加的动作组合,来表现动作的力度与强度,然后结合其他的要素表现舞蹈啦啦操的风格。教练员在训练运动员时技巧、技能时,体能、功能性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当队员们能够很熟练地把难度的技巧轻松表现出来,配合操化动作与队形变换,才能够与其他动作完美的结合。所以,要加强对舞蹈啦啦操运动员体能的训练,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