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正文

中韩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现状比较研究

  • 投稿图伦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502次
  • 评分4
  • 21
  • 0

丁福德

(延边大学体育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对我国和韩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体制、形式、观念及课程模式进行比较,提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应减少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的制约,扩大自主权。陈旧的观念可以桎梏改革创新,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试行新的体育教育形式,建立体现人本主义体育教育思想灵活多样的、多元化的课程模式才能真正与世界接轨。

关键词:中韩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现状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7-0040-03

2014年5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该文件的下发大大加快了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步伐。据相关数据统计至2014年7月,全国高职院校数已达1327所,这些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中专学校升级转变的,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职业教育在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方面发挥作用显著。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健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今的教学需求,尽快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体育课程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近年来,普通中小学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经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成型的模式来参考。

1 中韩两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主要区别

1.1统一的指导性特征与韩国完全自主性的特征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执行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指导性大纲和公认的课程标准。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加强学生的体育基础课,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m。 韩国大多数发达国家均没有对高职院校制定指导性大纲和公认的课程标准。这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方面我国和韩国的最大区别。我国高职院校体育的特征是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制度上,我国设有体育基础课、体育选项课、体育专项课和体育卫生保健课等。韩国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类型系统没有严格限制,学校有充分的自主权来决定。韩国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一样在基础教育和高职院校的体育均都没有国家标准。因此,韩国高职院校体育也就不存在统一大纲、课程目标和各类教材存在,充分的自主性是韩国高职院校体育的一大特色。

1.2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在韩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韩国,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体育课,学校体育教育以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形式进行,学生参与各种体育俱乐部活动。在更多的学校,体育俱乐部和体育选修课共同存在,这些体育俱乐部在高职院校的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韩国的体育学者提出,高职院校以俱乐部形式代替体育课具有可行性,他们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采用俱乐部形式开展体育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对学校体育的发展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韩国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发展势头逐年加大,这种趋势逐步会成为高职院校体育主流。韩国的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有校内和校外形式区分,校内和校外的体育俱乐部不论是高校教师、学生,还是社会其他社会工作者都可以自由参加。韩国的高职院校这种体育俱乐部实质上是与社会体育俱乐部相辅相成的、融为一体的。另外,在韩国学校中,不同层次的俱乐部的参与者,既有现役运动员,也有以健体强身、娱乐身心为目的的一般学生,他们都成为了俱乐部的成员。这种参与形式和我国学校把运动训练和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截然分开的组织途径是完全不同的。

2 韩国高职院校体育观念的变革是对高职院校体育价值的认识

韩国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价值不是通过强制性行政命令来实现的,它是通过相互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由高职院校师生自觉接受的。归纳起来,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体育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2.1由取向价值观向目的价值观转移

取向价值观是把体育教育作为手段,把体育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体育教育以外的社会目标。也就是以体育教育为手段,实现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在20世纪40年代韩国摆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统治,兴起了体育设施建设的高潮,开展了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使体育日趋普及。强调通过体育提高国民的爱国热情,提高国民的身体健康水平、提高国民的身体运动能力等。20世纪70年代末期,韩国的体育力求实现由取向论价值观向目标论价值观的转移,

目标论价值观关注的是体育运动与人运动的价值,其中更注重于提高人的素质,即所谓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韩国的体育教育目标也是把教育的目标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在这一点上是与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通过这种定位更加突出了体育学科自身的特征。学校体育教育在早期关注的是技能的掌握和体能的提高,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曾经一度出现了多种价值观念。为终生体育做准备、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发展个性和能力,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应对学校体育、生活体育、竞技体育均衡发展。韩国高职院校的体育观念均是借鉴了不同国家在实现体育观转移时提出来的新观念。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体育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们自发地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度,培养健全的社会人,使整个社会充满善意和信任。

2.2对现代竞技运动认识的差异

现代竞技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是从游戏衍生和发展而来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已被使用了几十年。世界各国体育方面的学者对竞技体育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近年来韩国对竞技运动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整合,他们将世界流行的竞技与体育逐渐分离和竞技与体育合并两种思想充分融合起来,针对于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和需要,对竞技运动项目包括改变运动规则、改变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造,使得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彰显个性,得到了长足发展。因此,竞技运动仍然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一些学者也提出了竞技运动的娱乐化,它的理论根据基础和韩国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在具体做法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3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模式选择

我国的高职院校基本上按照国家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内容执行。《纲要》指出“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匀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提高运动成绩作为公共必修课的主要目标”。从课程的设置上看,《纲要》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4个学期共计l科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方式一直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在教学方式和方法方面,体现出机械单调、循规蹈矩的弊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比比皆是。在体育课堂上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导致学生十分消极和被动。在教学方法上,没有突破“主动教和被动学”的方法体系,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他们去探索体育科学知识,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现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从“知识教育到行为教育”。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生活化这是当代世界范围体育发展的新潮流。因此,不同的体育观念会形成不同的体育课程模式的设计理念,而这些观念并非处于非此即彼的对立状态,因此,韩国形成了体育课程在不同的设计理念模式共存的现状。在韩国既没有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标准,也没有大学阶段的统一要求,体育课程完全有学校自主确定。20世纪90年代,韩国完全按照自己的具体条件和需求,借鉴美国学术界提供的竞技体育教育、健身体育教学、社会责任以及学科联合4种课程模式。

4 结论与建议

(1)对我国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已势在必行。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事业若想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应是转变思想观念。把体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和学校体育的目标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必须摆脱单调枯燥的以技术和技能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建立灵活多样的多元化的课程模式,使体育课程成为向学生进行尊重他人、和谐共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方面教育的一种适应社会性课程。

(2)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文化和体育教育方面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高职院校的体育师资水平和场地设施条件也制约着高职院校体育的发展。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职业教育中“发展”与“补偿”的理论,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必须从加强学生能力建设和促进个性价值取向形成两个方面着手,形成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课外和校外相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但是韩国的高职院校实施完全自主的体育课程安排模式十分值得我国高职院校的学习和借鉴,对这些离职院校减少来自行政对体育课程设置的约束,把“开展学校体育的目的并不是要制造不顾学习,只重视运动的‘运动机器”’落到实处。制定出更适合本校的实际的学校体育课程,创造出特色,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闯出一条新路。

(3)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体制还尚未形成,在离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制试点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尝试,通过选择适合的离职院校进行试点并进行实践总结成功经验逐步推广。通过体育俱乐部形式开展体育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并且能有效的把高职院校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组织起来,也有利于离职院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我们在学习韩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现成的模式和经验的同时,还需要探索适合中国教育特色和实际国情的新方法和新体制。

因此,我们既要学习韩国高职院校体育的经验,还要考虑中国的情况,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我国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之路,开创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新局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