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正文

民族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投稿phil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787次
  • 评分4
  • 70
  • 0

宋友林

(四川民族学院, 四川康定626001)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民族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质量的保障,也是推动系部发展的动力。文章旨在结合民族院校现有条件,分析其制约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促进其改革,探讨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民族院校 体育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9—0087—02

基金项目:(1)民族院校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研究,编号:2013xjjg13;(2)高校体育专业能力提高的课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改革。

作者简介:宋友林(1982~),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1 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专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知识、技术的传递,而忽视学生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1]民族院校也因为各种因素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课时比例失调等方面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民族院校有着自己的优势,但与专业型,综合型院校来说有其不足,加之一味地照搬学习其人才培养目标,在硬件和软件都达不到标准的情况下, 将不利于民族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将给该专业发展带来诸多不便。

1.2 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执行力不够

民族院校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力不够主要表现在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监督不够;对体育教师现有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提高不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材料、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方面。

1.3 课程设置不科学,变化较大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硬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民族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存在多变动,变动大,常引起教师、学生的不满,使教学效果较差。

1.4 课时存在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比例失调

民族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加选修课程的课时就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总课时。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多寡,比例是否合理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中之重。如理论考试比例大,则不利于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有效结合,反之,只注重专业技能方面的能力,也没有达到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目的,仅仅完成了通过课余锻炼、自学等途径都能完成的专业技能形成过程。

2 影响因素分析

2.1 社会因素

民族院校体育系是培养服务民族地区体育人才重要机构之一, 社会因素的是影响民族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要环节。

2.1.1 民族地区对人才需求量大,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服务地方意识不强

民族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倾向是服务民族地区,但是民族地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受到环境、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大多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不愿意留在民族地区, 也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后因为环境、家庭等方面的因素不愿意留在岗位上,有辞职离岗的情况。因此寻找在对民族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其服务意识,培养服务民族地区变成首要任务。

2.1.2 导向作用强,就业倾向于大中城市

民族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是服务民族地区体育的主力军,但是大多学生多选择到大中城市就业,但少部分能找到与专业相符的工作,大多数选择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就业,没有做到学以致用,更不在体育这一行业上有所建树。

2.2 学校因素

学校是制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影响因素, 学校的办学定位决定其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2.2.1 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专业特色

民族院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在模仿其他兄弟院校的人才模式, 对现有学生培养成才变成学校的首要任务, 但是在环境条件、师资结构等各方面与专业型、综合性院校存在很大差距,有特色才能发展,促进专业发展、系部和学校发展,因此,探寻专业特色是民族院校体育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2.2.2 学校自身的不足,导致人才培养模式执行困难

人才培养目标中除了培养目标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过程,即使系部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到学校自身的不足如硬件、软件等各种因素影响。

3 改革建议

3.1 加大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保证人才的质量民族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多的不足,但作为地处民族地区,只有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服务地方为宗旨,才能挖掘潜力,发挥其为民族地区输送人才的作用,加大对其现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寻专业、系部和学校发展之路。

民族院校相比本地方的体育专业运动员培养机构, 它存在着较多的优势, 因此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才培养目标变得至关重要,关乎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效果。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是体育专业人才的一部分,作为培养服务民族地区的专业机构,应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较大区分于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专业教练或教师,应从实际条件出发, 培养能为民族地区体育发展做出贡献的服务型应用人才。

3.2 注重实际操作,培养应用型实用人才

体育教育专业有着自己的专业特点, 也响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体育教育专业应立足专业特点,充分培养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专业项目,至少一个项目从专业技能、教学、训练、组织比赛、编排、比赛具体操作等方面能担当起重任,打好服务民族地区专业工作的基础, 真正成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应用型实用人才。

3.3 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具有专业特色

民族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出发点,促进课程设置的合理化。作为培养体育专业人人才的途径之一,在培养过程中专业能力包括教育技能和专项技术、技能的培养,特别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来培养其专业能力。如教育技能培养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计算机等,还包括专业技能的能力专项技术、裁判、组织比赛、专业项目的讲课、说课训练等。同时根据民族院校特点,如本地方的民族特色相结合,努力打造民族院校体育专业特色化。

3.4 发挥有关部门的实施监督作用,保证其实施效果有效性

3.4.1 加大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解读

和“没有百分百有效治疗感冒药”一样没有适合每所学校体育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任何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具有其不确定因素,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实践总结,寻找有效模式,不断促进改革创新,才能保证民族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促进其发展。

民族院校应根据学校实际, 因地制宜地制定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比例;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材料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内容探索,不断探索符合民族院校校情的合理模式和地方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合理人才模式。

3.4.2 齐动员督促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部门对系部进行监督,不仅仅是对培养模式制定这一方面,更多的是对实施过程的监督, 而体育教师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第一线,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特别是对自己所授课程的理解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有效性的因素之一, 也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之一,体育教师的教学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计划、教案、课堂考勤,教学效果的检测等方面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保障措施。

3.5 人才自己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可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不仅仅在学校里锻炼,培养而成,更需要在社会上去锻炼,检验其培养效果,在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对其上课效果、实践锻炼效果等各方面进行检测,同时在专业学生就业后对其进行跟踪调查,把其对学校认识看法,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跟踪调查,能有效反馈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促进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4 结语

体育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不断的实践和锻炼,作为民族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为出发点,创造各实践锻炼平台,使学生教育技能、专业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邓超,等.对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9-75.

[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考[J].汉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4-87.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