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科学教学正文

科学教学更新策略途径论文(共3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1-09
  • 阅读量352次
  • 评分0
  • 0
  • 0

  我们的生活都是离不开科学的,而且也是现在非常基础的一个课程,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科学是基础学科启蒙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就整理了关于科学教学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科学教学策略


  俞月英


  当前素质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理念迅速地渗透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小学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站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采取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育部正在大力推进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这一重要教育改革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而加强核心素养体系建设就是保证这一根本任务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如今小学学科教学要迎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相融合,实现小学学科教学的创新发展。


  一、小学科学与核心素养的基本概述


  科学这门学科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奠定小学生的科学知识基础,并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核心素养则是一种学生应该具备的、可以适应其未来个人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能力与素养。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若是教师站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来开展教学活动,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当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问题,并且推进小学科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围绕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学会学习、责任担当以及实践创新等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由此可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高效的科学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通过对比实验展开教学


  对比实验实际上就是设置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实验组,对其实验后的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对各种影响因素和实验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在对比实验中,操作实验的人可以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这一被改变的条件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对比实验来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实践创新的素养。比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演示一个对比实验:(1)将一个鸡蛋放进清水中,鸡蛋下沉;(2)将鸡蛋放入饱和盐水中,鸡蛋浮在水面上。通过这一对比实验,教师可以激起小学生对新课知识的探究兴趣。而教师可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这一兴趣,即让小学生自主地设计“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科学实验。例如有的学生设计出“如何让橡皮泥浮起来”这一科学实验,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不同的尝试,最终通过改变体积这一条件,实验成功了。在科学实验中,教师要更关注实验过程,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科学精神,并懂得站在其他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通过知识竞赛活动展开教学


  知识竞赛活动是一个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教学活动,教师可将这一教学活动形式引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比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看月亮》这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就可让小学生自主地预习这一课的知识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这一教学活动可检验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可以设计出合理的知识竞赛问题,如(1)月亮是什么形状的?(2)有时候我们能够看到除了圆月亮之外的弯月、半圆月,原因是什么?(3)像香蕉一样的弯月可以被称作什么?一般什么时候出现?(4)呈半圆状态的月亮可以被称作什么?一般什么时候出现?(5)当月亮为完整的圆形时,它可以被称作什么?一般什么时候可以看到这样的月亮?(6)月相为什么会出现周期性变化?这些问题可以奠定小学生学习月亮知识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小学生在良性竞争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进来,既可提高小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通过课堂讨论活动来展开教学


  课堂讨论活动是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并提高科学教学效率,可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活动。比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小学生围绕着“水的秘密有哪些?”“安全水是健康水吗?”“水安全问题是什么?”等等问题来展开课堂讨论,在讨论结束后归纳自己的观点。这一课堂讨论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教师当前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科学教师要合理地运用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第2篇: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途径探讨


  刘昆民(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小学校重庆402675)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目的是能够使有限的课堂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快速、充分的吸收知识,加快教学进度。但想要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科学进行教学活动组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系统性的,难度较大的任务。本文将提出几点提高科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们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效率提高


  引言


  升入高年级,课本中的科学知识点提升了难度,且有许多都与之前所学知识相联系,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学习的脚步也开始逐渐放慢,遇到了更多的问题。在此阶段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学生升入初中后的学习以及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也是教师应不断探索、实践的问题。


  一、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模式是教育改革时代下教学的主流模式,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力量进行了整合,解决了他们独立学习时面对的难题,也降低了解决某一问题的难度,通过集思广益,将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理解、探究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将因此提高。教师应尽量使合作学习的形式丰富,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对很多科学探究是通过实践,如:一个点,一个地方,绘画,测试,等等,再次联系类获得的知识,认真仔细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逻辑结论,让学生构建不够,说说够了,说问足够,足够人们认为,很快。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为重要。


  二、重视实验环节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影响教学质量及效率的主要因素。实验是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最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升他们参与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想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把握好实验环节,确保每一实验步骤都按部就班的开展。例如,在教学《种子发芽实验》一课时,老师把全班分为六组,安排的一个角落类科学领域,学生需要一次性杯子,纸巾,水、绿豆、蚕豆等生活常见的文章来设计属于自己的组的实验。教师设计相应的表格,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比较种子萌发过程,并完成相应的记录。


  在结果报告中,学生首先解剖蚕豆种子,看到种子的内部结构,根据生活经验和萌发过程观察记录,发现种子在萌发中的各个部分结构功能。至于子叶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老师在课堂上故意设计了错误的资源,问学生新秧苗的两片叶子是不是子叶。当学生们记录到,在观察过程中,子叶不是变成两片叶子,而是慢慢枯萎,老师很快就被拒绝了。老师接着问了第二个问题——种子在哪里发芽,除了水和阳光,它还需要什么营养?学生自然地提出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1]。


  这个科学活动是需要继续观察,学生想的过程中观察发现,结构的每个部分的作用在发芽的种子,它必须在一个长时间的麻烦重复单调和观察的辛勤工作,但是这个工作需要学生具备坚定耐心、仔细和毅力,培养学生的“三心”这些观测需要,也可以实现两类,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渗透,培养学生的观察素质能力。由于学生们自己做实验,有小组之间的竞争气氛,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有热情的参与,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激发。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学习科学,需要学生借助一些实验现象了解知识点,这导致教师几乎在每堂课上都需要利用一段时间来组织开展实验,这无疑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如今,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已经走入了课堂,并随着我国教育资金投入的加大而获得了普及,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能够跳过许多繁琐的教学环节,将一些复杂的实验直接展示,既节省了课堂时间,也加深了学生印象,还实现了重复的展现,可谓是一举多得[2]。例如,在教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时,我设计了一个小课件,开始是小朋友烧开水的生活情景动画录像,当放到“盛满水”和“烧时茶壶溢水”等几个情节时,在“茶壶溢水”中画面的小朋友头脑上出现一个个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被引导去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和实验,学生可以在课件展示前得出“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的结论。“铁路工人筑路时,每隔一段要开一道裂缝填进沥青”……出示问题,为什么路上经常有裂缝?得出结论后,通过对裂缝和裂缝铺装的热胀冷缩、线密性和间距的对比,说明课件可以进一步阐明问题的原因,启发学生的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积极进行课外研究


  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单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开展课外教学。例如,在《观察绿豆芽生长》的教学中,我为学生们确定了一个研究问题: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要求学生定义实验方法,进行课外实验,一周后观察两盆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记录和研究。在活动中,学生有强烈的兴趣去探索和了解植物需要阳光。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志、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本课程将锻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的习惯,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实验来验证教材知识的正确性。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判断一些教科书知识的准确性。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发展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效率,对于我国的义务教育而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希望,加强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科学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要不断改建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我国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第3篇:浅谈小学科学教学更新策略


  代春艳(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虾子镇虾子小学,遵义563125)


  [摘要]新课改后,小学科学教学的改变与发展不一样了。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科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巧用网络资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探究学习为核心,让科学教学不断更新。


  [关键词]小学科学;更新策略;教学模式


  一、实验材料的更新


  实验材料是科学探究教学的基础,也是开展好科学探究活动的前提条件,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平时教学中的实验材料有些来自学校实验室,有些来自社会市场,有些来自学生家庭,但也有一些材料在自己周围很难找到,这时我们往往可以求助于网络。一些网站通常可以为我们找寻到我们所需要的大部分材料。比如,在苏教版科学四年级教材中有关于“养蚕”的单元,但由于社会的演变、时代的发展,在当地已经很难找到养蚕所需的材料了,这时我们可以借助淘宝等购物网站,你会发现包括蚕种、桑叶等的养蚕材料应有尽有,甚至连帮蚕蚁移动身体的鹅毛都能够买到,这为我们的养蚕教学活动提供了许多便利,学生们对这项探究活动也是兴致勃勃的。当然,在科学教学中要用到的一些仪器设备在市场上难以寻觅,我们同样可以求助购物网站,还能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购买到合适的产品,像烧杯、标本、显微镜等。这时网络上的顾客还会成为你的购物指导,因为通常在他们购买后都会留下相应评价和晒单,为你的购物提供参考。


  二、教学资源的更新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丰富的探究性课程资源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它在获取资源和进行交流方面的作用和价值日益凸显出来,网络课程资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这时候在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就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网络环境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了源源不断的学习内容。网络环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无限开放的课堂,通过课程的整合形成巨大的资源库,它储有大量的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等各种各样的教学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用好用活这些宝贵的资源,才能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可以上网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并且学会传递、处理和应用这些资源。例如教学“养蚕”一单元时,笔者就让学生在饲养活动前先搜集与养蚕活动相关的资料,然后以小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初步了解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养蚕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学媒体的更新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电脑、投影、展台等多种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既优化了教学环境,又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在科学实验课中,有一些内容是在课堂上难以观察的,比如月相、星空等。以前在教学《看星座》的内容时,我通常是采用一些网络上下载的图片,利用电脑、投影仪和学生一起来认识各种星座,了解关于星空的知识,可这是平面的,和实际从天空中寻找星座还是有些不同的。在一次学科活动中,笔者和同行进行交流,她介绍了一款新的应用软件——starwalk,这是一款让你接近星空和天文学的应用程序。利用这款软件,只要将你的iPad对着天空的方向,就可以让学生看到实时星空,寻找不同的星座,不仅可以从当时所处的位置观察,还可以从地球上任何地点来观察星空星座。这也意味着你不仅可以看见中国的星空,还可以看见美国的星空,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样的教学,引入了学生生活中常用的iPad扫除了时间和空间对人与人交流造成的障碍,形象生动,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四、交流平台的更新


  随着科技与网络的发展以及通讯方式的便捷,博客、微博、论坛、贴吧、朋友圈、说说等信息传递方式的悄然兴起,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自媒体的全新时代,即全民随时随地分享、爆料、传递第一手信息。网络的出现创造了新的教育环境。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学生有了更大的学习自由和空间,他们可以利用网上的资源自主地进行探索或与同伴合作学习,同时接受教师指导、帮助。当然,在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学习成果。记得在教学“消失了的恐龙”时,对于恐龙这种生活在远古时代的生物,有的学生如数家珍,知识非常丰富,而有的学生却知之甚少,可从学生的眼神中,感觉他们想了解恐龙,于是笔者指导学生们以科学小组为单位,对自己想了解的恐龙展开研究,要求他们必须人人参与,人人有所贡献,评价时不仅要看个人的成果,更要看集体的展示。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可以上网查询,没有电脑的就利用学校的电子阅读时间查找,还可以查找相关书籍,访问知情人士,可以用话语、文字、图片、PPT等多种形式来交流。这种研究绝不局限于课堂,还要利用课后的时间。在这种成果的共享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学生也很喜欢这样的方式,一些平时不太吭声的学生也大胆进行了交流,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有的学生没来得及上台,他们还要求下一节课再交流,看到他们这么积极,笔者又找时间让他们都进行了展示,还展开了互评,这样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的方式更生动、更有益。


  总之,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科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巧用网络资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探究学习为核心,让科学教学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