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科学教学正文

设计多形式多梯度作业

  • 投稿悠理
  • 更新时间2015-10-11
  • 阅读量306次
  • 评分4
  • 19
  • 0

许 浒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从2006年开始就从一年级开设科学课,一至六年级每周三节,一二年级的《科学》教材由学校自然科学组编撰。本学年三年级使用的是苏教版《科学》教材,自然科学组经过多次集体备课、研究教材教法,在教学《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三个单元时,尝试设计多形式多梯度的科学作业,实践效果不错。

1.站立的纸鹦鹉

开学的第一节课,每位学生都领到一张印着鹦鹉形态的卡纸,学生必须自己研究怎样让纸鹦鹉站起来,评价标准是纸鹦鹉在涂色后能够在手指上稳稳地站立。

“把鹦鹉用胶带绑在手指上。”

“把鹦鹉腹部的凹陷卡在手指上。”

“夹在两根手指中间。”

各种奇思妙想在学生头脑中迸发出来。

经过几天的研究,一只只纸鹦鹉站在了学生手指上(如图1所示),这是学生自主研究、相互交流、彼此借鉴的成果。

谁的纸鹦鹉破了,谁的颜色涂得不对称……有了标准,学生自评、互评,老师只管记下成绩就可以了。

2.吹泡泡

学生还得到一套由小瓶和塑料管、塑料环组成的吹泡泡材料。吹泡泡的工具和材料有了,但瓶子里的溶液必须自己调配。

吹泡泡活动分三个阶段:泡泡串、结冰的泡泡、桌面上的泡泡。评价标准也各不相同:第一阶段是能够一次吹出10个以上中等大小的泡泡算优秀;第二阶段是吹一个大泡泡并让泡泡冻住;第三阶段在桌面上吹出几个泡泡,吹出三层以上的是优秀。

“去街上买一瓶泡泡液。”

“多加洗衣粉。”

“放一点胶水进去。”

到底该怎么办?

虽然已把评价标准给了学生,但如果打算“怎么做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了”是得不到满意结果的。学生的尝试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鼓励、督促、评价,并在准备环节、交流环节、展示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在每一个环节去争取最优、争当最优。相信学生,他们不会让你失望(如图2所示)。

3.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十一”长假,学生的科学体验作业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这是《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一课中的探究任务。

作业要求学生在一定区域内,通过观察来发现具备有生命的物体,活动中要注意安全,尽量不去打扰它们。可以用摄影、摄像的方式记录观察所得,再制作PPT进行汇报。

在完成任务之前,学生首先要自主解决一系列问题:“什么是有生命的物体?”“有生命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哪些物体是我们要观察的?”“怎样的行为是寻找?”“在哪里去寻找有什么的物体?”“寻找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还提出:“我们的家是不是能成为寻找的地点?”“动物园是不是寻找的地点?”“那些看不见的生物能不能成为观察的对象?”“人是不是能成为寻找到的有生命的物体?”

经过交流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家和动物园、植物园由于是一个特定的区域,作为寻找的地点是不恰当的;人是有生命的物体,但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应该成为此次任务中的观察对象;“别人”的家——动物园或植物园中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作为寻找的区域是可以的,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有条件,微小的生命也是可以作为寻找的对象的。

我们的想法是,学生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都应该是开放的,在寻找到大量的信息后再进行分析、研判,以确定是否是教材中要求的“有生命的物体”。我自己也到米东区六户地的农田寻找,并写了短文发到网上进行引领。

学生的作品陆续收集上来:在田野,有大块大块的稻田、地里抽穗待割的水稻、杆枯叶蔫的玉米,生命在慢慢逝去;温润的阳光让青蛙、蟾蜍、蜜蜂、蜻蜓等异常活跃,享受着最后的快乐时光,不久后,它们有的要冬眠、有的要死去;在荒漠,有一丛丛红柳、一蓬蓬骆驼刺、窜人石缝的蜥蜴、展翅翱翔的秃鹰,这些也是有生命的物体;在果园,有果实累累的枣树、攀援舒展的藤蔓、善鸣的蟋蟀、花俏的七星瓢虫、蠕动的青虫,它们同样是有生命的物体(如图3所示)。

谁观察到的种类最多?谁搜集的资料最全?谁拍摄的画面最清晰?谁找到的有生命物体最奇特?学生的作品被同伴们品评着,只有最好的才能获得大家的赞美,老师的点评只是锦上添花。

4.神奇的水

《神奇的水》一课,学生要完成两项家庭实验作业,一是验证水的毛细现象,二是探究水的浮力。学生需要准备一张餐巾纸并卷在铅笔上,在餐巾纸中间位置用水彩笔标记一个点,将纸的下部浸入水中,观察颜色点的变化。探究浮力更是简单,只用把空香皂盒放人盛满水的洗脸盆中,再比较装入香皂的盒在水中的沉降位置变化就可以了。

当然这只是基本实验方法,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能够创新探究将会获得优秀。

有位家长将自己孩子的实验过程拍成微视频,发到微信上征求老师的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家长纷纷将孩子实验过程的照片、视频传到微信平台(如图4所示),使得即时评价、相互评价成为亮点。

5.西红柿里有多少水分

水果、蔬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但是到底有多少呢?这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索。拍摄西红柿里有多少水分的实验微课作业,是学生期末分项测试的重要内容。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西红柿,测量出西红柿的容积,再挤出西红柿里的水,比较前后的容积,就能测算出西红柿里含有水分的大致比例。

实验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三年级学生要在摄影机(数码相机、带摄像功能的手机)前流畅地介绍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挑战性还是很大的。

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服务于学习,是我校“内强素质”的要求,这个活动中,有将近80%的学生完成了此项作业。通过研究学生发现,不同品种的西红柿、不同季节的西红柿、不同产地的西红柿所含的水分都不相同,相同的是西红柿确实含有比例很高的水分(如图5所示)。

学生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步骤的介绍、实验成果的展示都是评价的内容,家长也可以网上参与评价。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83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