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科学教学正文

《果实的结构》课堂实录与分析

  • 投稿Caib
  • 更新时间2015-10-11
  • 阅读量529次
  • 评分4
  • 61
  • 0

乔 丽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果实形象的感知和内部结构的探究了解果实,能对果实进行区分。

2.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运用恰当的方法研究果实,积极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3.知道科技的发展能影响周围的事物,领略自然的神奇。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板子、刀子、篮子、苹果、梨子、萝卜、枣、豆角、龙眼、桔子、土豆、小西红柿、花生、生姜、葡萄、香蕉、黄豆等。

教师准备:演示用水果、板子、篮子、刀子、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汇集生活经验,引入探究课题

师:同学们,很高兴认识你们,老师准备了很多礼物,(出示苹果、梨子、萝卜、枣子、豆角、龙眼、桔子、土豆、小西红柿、花生)喜欢吗?

生:我们也很高兴认识老师,礼物真多呀!

师:把其中是果实的挑出来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其余的放在另一个篮子里面,好吗?

(学生热烈讨论、分类。)

分析:用亲切的话语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师:谁能说说你们组分类的结果?

生:我们组认为苹果、梨子、龙眼、桔子、小西红柿、豆角、枣是果实,其他的不是果实。

生:我们组认为小西红柿不是果实。

生:我们组认为豆角、萝卜不是果实。

生:我们组认为土豆是果实。

师:(把水果图片贴在相应位置上)为什么这样认为?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苹果能吃,很香,有水分。

生:因为它们是树上最后结出来的,有的是地里结出来的。

生:因为外面有皮,里面有籽。

生:因为长在枝上,能吃。

(教师在黑板的右侧把学生原生态的语言板书出来。)

分析:初步汇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得以展现,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

师:哪几种大家都认为是果实?

生:苹果、梨子、龙眼、桔子、小西红柿、豆角、枣是果实。

师:有分歧的先不管它,把都认为是果实的挑出来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学生把苹果、桔子、梨子、枣子、龙眼、小西红柿、枣子、豆角等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分类,对第一次贴的图片进行调整。)

分析:探究前先把公认的果实挑出来放在一个篮子里,能使学生对果实有一个粗略的分类,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二、引导思考交流,寻找探究方法

师: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果实的结构,果实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果实的结构)

分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顺水推舟地引出研究主题,使学生能抓住本课研究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

生:在这些材料上挖洞,往里看,就知道结构了。

师:挖洞的方法科学吗?

生:我觉得不能看清楚里面的部分。

生:我认为可以用嘴咬或者用小刀一点点切,就可以看清楚了。

生:这种办法不行,咬或切有的部分就没有了,不能观察到整体,也不能保证它的完整性。

师:看来,为了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我们暂时还是不要用挖洞或切的方法。

生:我认为像桔子、龙眼、荔枝等可以直接剥皮来观察。

生:剥完之后还要切开,才能看清楚里面的部分。

生:豆角、花生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师:选用切的方法要注意什么?

生:可以把它们放在桌上垂直往下切。

生:我觉得把它们放倒,横着切也行。

生:把它们放正,斜着切也行。

生:斜着切不太安全,最好不用这种方法。

生:我觉得不管怎样切都不要切到手,要注意安全。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心人,能够根据不同的材料选用不同的方法,而且非常合适,还注意到安全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分析:引导学生对果实结构的研究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逐一梳理、分析、评价,从中找出最适合的研究方法,保证实验的成功。

三、选择适当方法,探究果实秘密

师:大家就用刚才讨论的方法研究一下,行吗?

生:行。

师:同学们研究的时候,对照公认的果实,找出果实的共同结构,并对其他材料进行判断。需要用刀子的到老师这里来领。心动不如行动,开始吧!

(学生分组做实验,三人一组,一人切,一人帮忙,一人记录。)

分析:引导学生理清实验的思路和需要使用的实验用品,根据公认果实的共同结构,对其他材料进行甄别,让学生带着这个思路去实验,使实验的效果更好。

师:把你们研究的成果分享给大家吧!谁先来说?

生:经过比对,我们发现苹果、梨子、枣、豆角等里面都有籽,是果实,像土豆、萝卜没有籽的就不是果实。

生:我们组发现果实外面要有皮和肉,否则籽不能得到保护。

生:我们组发现苹果、桔子、梨、枣、豆角、龙眼、桔子有皮、肉、膜、核这样的共同结构,应该是果实。

师:皮、肉、膜、核合在一起叫什么名字呢?

生:还叫皮吧?

师:它们都是果实,能不能起个更贴切的名字呢?

生:果皮。

分析:引导学生把皮、肉、膜、核等归纳为果实的一个结构——果皮,突破了教学难点。

师:除了刚才大家认为的果实外,还有哪些也是果实?

生:我们组看到小西红柿里面也有白色的种子,有果肉,外面有果皮,它应该是果实。

生:土豆和萝卜没有种子,它们不属于果实。

生:花生和豆角一样,外面有皮,里面有种子,应该也是果实。

(教师板书学生的发言,并将板书分为两类,对第一次的分类进行更正、完善。)

分析:让学生集体交流,既可以呈现研究成果,又可以展开学生的思维过程,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师:苹果和花生都是果实,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结构?

生:外面都有皮。

生:里面都有籽。

生:都有皮和种子,所以都是果实。

师:大家发现果实都有什么共同的结构呢?

生:外面有皮、肉,里面有种子。

生:有果皮和种子。

师:皮、肉、膜、核等统称为果皮,所以果实必须有哪些部分?

生:果皮和种子两部分。

分析:学生的第一次交流只能得出一个粗略的结论,这个结论不太确切,为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花生和苹果的不同,旨在找出果实的共同结构,过渡自然,指向明确。

四、拓展运用,激发探究热情

师:大家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了果实结构的秘密。想不想接受更大的挑战?

生:想。

师:(出示生姜、香蕉、葡萄、黄豆)这几种材料大家认识吗?吃过吗?

(学生一一说出几种材料的名称。)

分析:通过实物展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香蕉?

生:可以横着切。

生:香蕉很长,横着切容易切到手,用纵切的方法比较安全。

师:这位同学真是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孩子。

生:生姜、葡萄、黄豆也可以用切的方法。

生:黄豆太小,一定要注意安全!

分析:单独把香蕉提出来让学生讨论研究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对方法进行取舍,选用最恰当的方法,既达到实验的目的,又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师:用自己想到的办法研究这些材料,研究之前先把第一次发的材料装在塑料袋里面,再把第二次发的材料里面的果实挑出来。

(学生对实物进行研究。)

分析:培养学生随时对实验用品归类、整理的好习惯,同时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师:谁先说说?

生:虽然香蕉里面的黑点已经快没有了,但我在书上看过那是退化的种子,它属于果实。

生:葡萄是果实,但在生活中我有时吃到的葡萄是没有种子的。

师:看来大家都能联系实际,无籽的葡萄和香蕉都是因为种子逐渐退化了,这样人们吃起来更方便。

生:我认为黄豆也是果实。

生:我觉得它是种子,加上外面的黄豆角才是果实呢。

师:黄豆跟花生类似,外面的果皮是干的,黄豆荚爆裂后,种子跳出来和果皮分开了。

生:原来黄豆是种子。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了。大豆、萝卜、土豆、生姜不是果实,那它们到底是什么呢?下去自己研究一下,好吗?废弃的物品同学们带走,篮子、板子和刀子由组长交到老师这里来。

(学生整理物品,带着继续探究的热情下课。)

分析:在学生获得探究的喜悦时提出质疑,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后继续通过其他途径研究有关果实的问题,将科学学习由课内延展到课外。

教学反思

鄂教版《科学》教材中有许多有关植物的教学内容,但没有关于果实基本结构的内容,而学生对这个内容非常感兴趣。为了顺应学生的认知需要和认知兴趣,我设计了这节有关果实基本结构的课,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果实、区分果实,掌握研究果实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研究事物的能力。

1明确探究内容

实物能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和感官的愉悦。上课伊始,我通过出示苹果、梨子、萝卜、枣、豆角、龙眼、桔子、土豆、小西红柿、花生等,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学生对这些观察材料进行分类和汇报过程中,我在黑板的左半部分,按果实和非果实两种类型,将准备好的图片贴好,同时询问学生分类的理由。学生通过思考说出能吃、有香味、长在枝上、有水分、树上最后结出来的、地里长出来的、外面有皮里面有籽等理由。我在黑板的右侧,把学生对果实原始的理解写下来,并要求他们把公认的果实挑出来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过程初步呈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过程,便于教师了解学情,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教学。

2.找寻探究方法

很多学生已经说出了果实结构的内容,只不过还不是很明确,这时我及时引导:有的同学说到了果实的结构,想不想研究一下?引出研究主题——寻找研究果实的方法。

如何让学生自己寻找研究果‘实的方法?上课时,我故意“装傻”“做旁观者”,在学生争论和思考中静观其变,对疑难处故意迟疑作询问状,等学生发现了挖洞、用嘴咬、剥皮、用小刀切等方法,并对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进行甄别后,再引导他们分析,使他们认识到:为了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暂时不用嘴咬、用小刀一点点切等方法;桔子、龙眼、豆角、花生等可以用先剥皮再切开的方法;采用横切或纵切时,要从中部垂直向下切,斜着切不太安全,暂时不用。这样,学生经历了对果实结构的研究方法和注意问题逐一梳理、分析、评价的过程,找出了恰当的方法,确保了探究活动的成功。

3.推动探究活动

学生分小组活动之前,我引导学生先找出公认的果实的共有结构,再对其他材料进行甄别,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层次地进行操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面,我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人一组,并细化了分工:一人实验、一人协助、一人记录。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苹果、桔子、梨子、枣、龙眼等是果实,并且发现它们有共同的结构——皮、肉、膜、核、种子,对于豆角、花生、小西红柿、土豆等是否是果实,少数同学存在异议。为此,我逐步引导学生将皮、肉、膜、核归纳为果皮,将果实的结构归纳为果皮和种子。至此,学生对果实有了一个清晰的判断标准,认识到土豆、萝卜没有种子,不是果实;豆角、小西红柿既有果皮也有种子,属于果实;花生的果皮很干,仍属于果皮,也是果实等结论。为了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我对第一次贴的图片进行整理、归位,并把学生对果实结构的认识过程板书在黑板中央。整个探究过程,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碰撞,在有序的探究活动中,他们对果实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结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恰当拓展运用

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我问学生:学习了新知识,大家想不想接受更大的挑战?在成功的喜悦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异口同声地说:愿意。于是我出示了生姜、香蕉、葡萄、黄豆等材料,鼓励学生自己琢磨研究方法,学生经过讨论、辨析,认识到用纵切的方法研究香蕉比较安全,研究生姜、葡萄、黄豆也可以用切的方法,但要注意安全。这一阶段我采用由扶到放的策略,可以看出,学生越做越好。

探究活动结束后,学生说香蕉里面的小黑点是已经退化的种子,在生活中会吃到无籽葡萄,无籽的葡萄和香蕉都是种子逐渐退化形成的,是科学发展的产物,能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说明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但对于黄豆是不是果实存在争议,大部分学生始终认为黄豆是果实,因为它既是植物最后长出来的,又可以吃,而且还可以种。为此我专门找来黄豆植株和花生,让学生对黄豆和黄豆角、黄豆与花生进行对比观察。学生发现黄豆外壳相当于花生壳,黄豆类似于花生,黄豆与花生有着基本相同的结构,从而得出黄豆不是果实的结论。

为了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我提出了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大豆、萝卜、土豆、生姜不是果实,它们到底是什么呢?引发学生探究热情,将科学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在教学中,我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求学生科学地进行实验,及时地对实验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因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才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湖北省枣阳市第三实验小学

( 441200)